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红枣浆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复合菌进行发酵,测定红枣浆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并比较发酵前后pH值、总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多糖、抗坏血酸、有机酸、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营养丰富,上述3种不同乳酸菌混合均能在红枣浆中较好的生长,发酵24 h后,活菌数超过9.4 lg CF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红枣浆色泽与未发酵组更接近。在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也优于其余2个发酵组。综上所述,红枣浆应以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发酵牦牛发酵乳中分离出的2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了研究其在模拟消化道中耐受力,对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分别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人工胆汁和高盐4个模拟人工胃肠道消化环境中进行培养,测其耐受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的存活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在pH4.5时,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3.63%,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0.8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h,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9.58%,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1.42%;在胆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活菌数随牛胆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保持在108cfu/m L以上;在高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活菌数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在108 cfu/mL以上;并且2株乳酸菌的黏附能力也很强,植物乳杆菌可以达到16.83%、干酪乳杆菌可以达到14.86%。结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均能通过胃进入肠道并保持活力,而且能在肠道很好地定植,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应用在食品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进行南瓜汁发酵,从不同品牌酸奶及泡菜浓浆中,通过MRS培养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种分离,初步得到乳酸菌9株。通过对得到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耐酸及耐胆盐能力测定筛选出St1、St3、St5、St8 4株乳酸杆菌。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于南瓜汁中发酵,得到的发酵液酸度适中、乳酸菌生长良好。因此,确定这4株菌作为后续发酵菌株。对优选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4株乳酸菌分别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及鼠李糖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选用4种不同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乳酸菌均能在发酵过程中较好的生长且均能产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15 d后,干酪乳杆菌总酸含量最大,达8.40 g/L;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变化一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时总酚含量最大,分别为3.53、3.49、3.59mg/mL,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时总酚含量最大,为3.62mg/mL;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6天时SOD酶活最大,为284.57 U/mL,副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最大,为274.26 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最大,分别为262.22 U/mL和272.33 U/mL;抗氧化性测定指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发酵过程中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综合比较,这4种乳酸菌均能提高葡萄发酵液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醉鱼的加工工艺,从传统发酵方法制作的醉鱼中分离纯化获得14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以及糖醇发酵试验,初步鉴定出9株戊糖乳杆菌、2株米酒乳杆菌、1株弯曲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及1株干酪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对采集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15份传统酸乳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36株乳酸菌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5个种或亚种。其中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8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i)6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6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bulgaricus)3株,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4株。其中发酵乳杆菌为新疆阿勒泰地区传统酸乳中的优势菌种,占总分离株的22%。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传统酸奶中分离出的8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鉴定,确定其中包括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然后进一步对菌株的酸、胆盐、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固醇降解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体外益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217-3对pH=1.5的强酸和人工胃肠液有较高的耐受性,同时还能耐受1.5%的胆盐。此外,其胆固醇降解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鼠李糖乳杆菌217-3具有显著的益生性能,为高活性乳酸菌菌剂及相关发酵产品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刺梨汁为主要原料,通过液态发酵的方式,将酵母菌分别搭配三株不同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H3、副干酪乳杆菌SR10-1、植物乳杆菌LP)进行混菌酒精发酵,再接种巴士醋杆菌进行醋酸发酵制备刺梨果醋。为了探究乳酸菌强化发酵对刺梨果醋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乳酸菌强化发酵刺梨果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组与乳酸菌强化发酵组差异明显。从4组刺梨果醋样品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酵母菌组有30种、鼠李糖乳杆菌H3组有41种、副干酪乳杆菌SR10-1组有37种、植物乳杆菌LP组有41种,各组共有挥发性物质22种,分别含有0种、2种、1种和5种特有挥发性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高低依次为:鼠李糖乳杆菌H3组>植物乳杆菌LP组>副干酪乳杆菌SR10-1组>酵母菌组,乳酸菌强化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酵母菌组,其醇类、醛类和烃类总质量浓度减少,酸类和酯类总质量浓度有所增加,且乳酸菌强化组中总酸、乳酸、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和SOD活力均高于酵母菌组,说明接种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分离自新疆酸奶疙瘩中6株乳酸菌在37℃下蛋白质降解和产香能力。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稳定期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且凝乳细腻,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各菌株发酵性能有差异,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脂乳球菌3株菌发酵性能较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优,可用于不同风味和功能的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蛋白水解力,发酵15h,酪氨酸含量为594.33μg/mL;乳脂乳球菌产香性能好,发酵24h,丁二酮含量为12.32μg/mL、乙醛含量为59.27μg/mL,与其他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瑞士乳杆菌具有强的产酸、产黏特性,发酵24h,酸度达159.76°T,黏度值1 389mPa·s。  相似文献   

11.
以发酵香肠发酵剂的选择标准为原则,对分离自发酵香肠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对筛选出的适合于发酵香肠生产的5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初步鉴定结果为:FG-1、ML-2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GL-2、GX-2为干酪乳杆菌(L.casei),F2-2为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  相似文献   

12.
以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培养,利用两菌株细胞代谢的差异,以静置发酵24 h后得到的活菌数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高活菌数混合发酵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高活菌数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7℃,初始pH=6.8,接种量6%,瑞士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1∶2,瑞士乳杆菌优先接种3 h。最终得到乳酸菌总活菌数为7.2×10~9m L~(-1)。与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发酵的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相比,分别提高了1∶8倍和10.2倍。为乳酸菌的高活菌数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三株不同的乳酸菌:瑞士乳杆菌S3,副干酪乳杆菌D21,乳酸乳球菌Y6,在单独发酵和与酿酒酵母菌K23混合发酵时,发酵过程中pH、酸度、活菌数、蛋白水解程度的变化及发酵乳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能降低发酵乳的酸度,特别是在冷藏过程中能有效降低乳酸菌后酸化的影响,同时能促进乳酸菌在冷藏期间的活菌数稳定。瑞士乳杆菌S3和副干酪乳杆菌D21与酵母混合发酵乳的蛋白水解程度大于单独使用这两株菌的发酵乳,而乳酸乳球菌Y6添加酵母发酵乳的蛋白水解较差。发酵乳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的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两株乳杆菌添加酵母混合发酵后多肽的三种测试指标的结果都高于采用单一菌种发酵的结果。瑞士乳杆菌S3和副干酪乳杆菌D21分别与酵母组合作为菌种发酵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发酵酸汤为试验原料,通过pH值、胆盐耐受性实验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经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得菌株1-3、1-6、ST-2、ST-11,4 株为副干酪乳杆菌,ST-10和ST-12为植物乳杆菌。通过评价菌株的疏水性、黏附性、自凝聚能力,筛选出了6 株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其中副干酪乳杆菌1-6和植物乳杆菌ST-10对二甲苯、氯仿的疏水性均大于70%,放置24 h的自凝聚率较其他菌株都较优;不同菌株对抗生素表现出的敏感性、耐药性不尽相同。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1-6作为发酵剂添加后对酸汤pH值、总酸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活菌数与传统老酸汤发酵效果接近。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1-6 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为后续酸汤发酵益生菌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ACE抑制活性和蛋白水解活性为检测指标,选择138株乳酸菌为出发菌株,筛选出具有强ACE抑制活性的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具有强ACE抑制活性的4株乳酸菌,其中3株菌为瑞士乳杆菌,1株菌为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KLDS1.0485和干酪乳杆菌KLDS1.0486比例为1:1,制成的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可达到61.55%.因此,组合瑞士乳杆菌KLDS1.0485和干酪乳杆菌KLDS1.0486可作为制备乳源ACE抑制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发酵肉制品常见乳酸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6株乳酸菌,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株菌均有较强的耐亚硝酸盐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能够耐受6%食盐,且无蛋白和脂肪分解能力。发酵乳杆菌产酸能力弱,不能有效控制致病菌的生长,不适合单独作为发酵剂使用。清酒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适合发酵肉制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分析植物乳杆菌45、植物乳杆菌571、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以及联合增香酵母PL09发酵豆乳过程中的酸度、活菌数、电泳图、胞外多糖含量、黏度等的变化,研究不同乳酸菌在豆乳中的生长特性及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豆乳时的特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45和植物乳杆菌571单独发酵豆乳8 h后pH分别达到4.43和4.42,活菌数分别达到3.11×108和2.78×108 CFU/mL,并且总糖含量降低较快;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能够在豆乳中发酵分别产生胞外多糖180.82和174.45 μg/mL;乳酸菌和增香酵母PL09联合用于发酵豆乳时,增香酵母PL09能够促进乳酸菌在豆乳中的产酸能力,并且提高活菌数及产品的黏度,为开发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联合发酵豆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对采集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盟及阿拉善盟牧民家庭的各类乳及乳制品样品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杆菌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呼伦贝尔市以鼠李糖乳杆菌(24.1%)、戊糖乳杆菌(17.2%)、植物乳杆菌(13.8%)占优势;巴彦淖尔盟以植物乳杆菌(62.5%)、干酪乳杆菌(7.5%)和瑞士乳杆菌(7.5%)占优势;阿拉善盟以干酪乳杆菌(31.2%)和植物乳杆菌(25%)占优势。3个地区共有的菌株类型为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在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占分离菌数的38.8%,其次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地区朝鲜族自制泡菜中的发酵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菌株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泡菜发酵菌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采集吉林省多个不同地区的泡菜制品,通过MRS培养基分离,16S rDNA测序,分析其乳酸菌种类及数量,同时采用平板琼脂稀释法进一步检测了分离菌对10 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5 份不同厂家泡菜中共分离得到34 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12 株,短乳杆菌5 株,鼠李糖乳杆菌3 株,干酪乳杆菌2 株,清酒杆菌2 株,肠膜明串珠菌2 株,嗜热链球菌2 株,食窦魏斯氏乳杆菌1 株,弯曲乳杆菌1 株,棒状乳杆菌1 株,嗜酸乳杆菌1 株,坚强肠球菌1 株,Lactobacillus namurensis 1 株。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 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