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6):93-98
黄原胶和变性淀粉对焙烤型沙拉酱的综合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以黄原胶、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含量为变量,分析三者对焙烤型沙拉酱黏度、烘焙性能、低温稳定性和感官评分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和质构分析,优化出最优配方。结果表明,这三种食品添加剂均可提高沙拉酱的黏度、低温稳定性和烘焙性能,其中黄原胶和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黏度的影响较明显,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可明显提高沙拉酱的低温稳定性,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烘焙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得出的焙烤型沙拉酱中黄原胶和变性淀粉的最优配比为:黄原胶0.3%,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4.5%,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3%。此沙拉酱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烘焙性能,且乳化体系稳定性较好,口感润滑。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木薯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交联淀粉、醋酸酯淀粉、醋酸酯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凝沉、耐盐性、耐酸性、糊化特性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变性的木薯淀粉和原木薯淀粉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羟丙基化、羟丙基交联、醋酸酯化、醋酸酯交联后,分别引入了羟丙基、交联键、乙酰基等,使其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耐盐性、耐酸性。据RVA分析,各种变性淀粉糊液性质较原淀粉有较大的提高。经过交联后糊液稳定性较原淀粉、羟丙基及醋酸酯淀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4.
木薯淀粉及木薯变性淀粉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木薯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交联淀粉、醋酸酯淀粉、醋酸酯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凝沉、耐盐性、耐酸性、糊化特性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变性的木薯淀粉和原木薯淀粉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羟丙基化、羟丙基交联、醋酸酯化、醋酸酯交联后,分别引入了羟丙基、交联键、乙酰基等,使其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耐盐性、耐酸性.据RVA分析,各种变性淀粉糊液性质较原淀粉有较大的提高.经过交联后糊液稳定性较原淀粉、羟丙基及醋酸酯淀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将冻融稳定性较好的醋酸酯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和透明度、黏度较高的羧甲基淀粉进行复配,对比三种变性淀粉和复配变性淀粉的性质,研究其在面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复配变性淀粉可以综合各变性淀粉的优点,比单一变性淀粉的性质更加全面,其中1:2:1(醋酸酯大米淀粉:羧甲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组表现最优异,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流变性等性质优于其他组。在面团的应用研究中,添加复配变性淀粉可有效改善面团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提高熟面坯的感官品质。复配变性淀粉添加量为5%~7.5%时最好。 相似文献
6.
7.
8.
9.
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比较了板栗淀粉,板栗氧化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测定了板栗淀粉及其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和膨胀度、糊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升,溶解度变大;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淀粉,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糊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板栗淀粉相比变化较大;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抗老化能力强于板栗淀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淀粉是由许多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及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分子物质。 淀粉不溶于冷水中呈悬乳状。随温度上升,淀粉颗粒逐渐溶胀,淀粉粒之间互相接触,最后变成一浓厚的半透明性的糊状物,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对淀粉的要求越求越高,天然淀粉所固有的性质已难以满足这种要求。故需进一步用化学,物理或酶法等方法处理原淀粉,使其变性。变性淀粉的品种很多,用于食品加工的淀粉有:交联淀粉、环状糊精、预糊化淀粉、酸变性淀粉、酯化淀粉、淀粉醚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