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粟颖  吴茂英 《中国塑料》2015,29(1):100-103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羧酸二烷基锡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与羧酸根羰基C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羧酸二烷基锡是通过其羧酸根羰基C原子和(或)二烷基锡离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适用于羧酸二烷基锡。  相似文献   

2.
吴茂英  粟颖 《中国塑料》2016,30(11):88-92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二元羧酸二烷基锡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羧酸根羰基C原子正电性的增强而提高;如果分子中含有亲双烯结构单元,则其所稳定的PVC试片在最终黑化前呈现较轻的着色;二元羧酸二烷基锡是通过其带正电荷的羧酸根羰基C原子和(或)二烷基锡离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简称亲电反应机理)对PVC产生热稳定作用;而如果分子中含有亲双烯结构单元,则同时以亲电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机理发挥热稳定作用,但前者为主而后者为辅。  相似文献   

3.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6-氨基尿嘧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与脲基N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6-氨基脲嘧啶是通过6-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稳定氯取代)不适用于6-氨基脲嘧啶,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4.
吴茂英  梁玲 《中国塑料》2013,27(8):45-49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取代二苯基脲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取代二苯基脲均具有类似于硬脂酸锌的热稳定特性,属于初效型主热稳定剂,与硬脂酸钙(CaStz)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取代二苯基脲的热稳定性能随其分子中与尿母核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其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可以推测出取代二苯基脲是通过其拨基C原子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的,传统的Frye和Horst理论不适用于取代二苯基脲。  相似文献   

5.
吴茂英  粟颖 《中国塑料》2016,30(8):75-78
用烘箱变色法测试了几种硫醇(酚)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其热稳定性能随分子中α-C原子正电性的增强和S—C键强度的减弱而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硫醇(酚)是通过α-C原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产生热稳定作用的;Frye和Horst所提出的传统热稳定剂作用机理(不稳定氯取代)不适用于硫醇(酚),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对脲衍生物、金属有机酸盐和有机锡类化合物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结构关系所做研究取得的结果。可以看到,这些化合物类型热稳定剂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均呈现随分子中带正电荷亲电反应中心的亲电反应性的增强而提高的递变规律。据此推测,这些热稳定剂并不是通过Frye和Horst不稳定氯取代亲核反应机理,而是通过其分子中的亲电反应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稳定PVC的。  相似文献   

7.
梁玲  吴茂英 《中国塑料》2014,28(4):56-61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均具有初效型主热稳定剂的热稳定特性,与硬脂酸钙(CaSt2)和环氧大豆油并用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的热稳定性能随其分子中与脲亚胺基相连基团的拉电子性的增强而提高;根据其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推测出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通过其羰基C原子作为亲电原子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发挥热稳定作用,传统的Frye和Horst理论不适用于N-(取代苯基)-N′-氰乙酰脲。  相似文献   

8.
于静 《中国塑料》2014,28(1):55-59
以常见的一元、二元及三元羧酸为原料,制备了6种复合羧酸镧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对聚氯乙烯(PVC)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复合羧酸镧对PVC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链二元酸与短链一元酸或二元酸复合所得的羧酸镧产品对PV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与短链三元酸复合所得产品对PVC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复合热稳定剂在与PVC共同受热的过程中,镧离子可以和PVC链上的Cl发生配位作用,使Cl趋于稳定,减缓了PVC的热降解,同时镧还可以吸收PVC降解释放出来的HCl。  相似文献   

9.
盐泥对PVC热稳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明  刘莉 《塑料工业》1993,(1):43-45,56
本文采用电导法将盐泥(SM)与赤泥(RM)、石英、硼泥等对PVC脱HCl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考察了SM用量、环境气氛及温度对SM稳定效果的影响并对SM的稳定机理和SM/PVC体系的降解活化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SM对PVC具有优良的稳定作用,它可中和PVC受热放出的HCl,还能部分取代PVC分子链上的不稳定氯原子;其稳定作用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量为60PHR时,其热稳定效果已超过5PHR二盐或5PHR三盐,并且用量越大,PVC体系的热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越小,PVC的降解活化能越低;其用量在60PHR以上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PVC的热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粟颖  吴茂英 《塑料》2015,(2):63-65,82
用烘箱变色法研究了几种对取代苯甲酸盐对PVC的热稳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分子中与羧酸根羰基C原子相连基团的吸电子性和金属离子的极化力的增强,对取代苯甲酸盐的热稳定性能提高。根据这一热稳定性能递变规律和分子结构特点可以推测,对取代苯甲酸金属盐应该是通过其带正电荷的羧酸根羰基C原子和(或)金属离子作为亲电中心与PVC发生亲电反应而不是通过传统Frye和Horst机理抑制PVC变色。因此,PVC热稳定剂的确切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乙二酸单乙酯酸钾和碘苯在钯催化条件下脱羧偶联反应.通过改变催化剂、溶剂得到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以三氟乙酸钯为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乙二酸单乙酯酸钾和碘苯于140℃得到产率为82%的苯甲酸乙酯;同样乙二酸单丁酯酸钾也取得了理想的收率.  相似文献   

12.
Construction of gemini‐like surfactants using the cationic single‐chain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16H33N(CH3)3Br2 (CTAB) and the anionic dicarboxylic acid sodium salt NaOOC(CH2)n‐2COONa (CnNa2, n = 4, 6, 8, 10, 12) by way of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s, hydrogen‐1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isothermal titration microcalorimetry (ITC).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 (cmc) of the CTAB/CnNa2 mixtures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TAB and strongly depend on the mixing ratio. Moreover, the cmc values of the CTAB/CnNa2 mixtures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an increasing methylene chain length of CnNa2, indicating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chains of CTAB and CnNa2 facilitates micellization of the mixtures. In particular, the ITC curves and 1H NMR spectra indicate that the binding ratio of CTAB to CnNa2, except C4Na2, is around 2:1, i.e., (CTAB)2CnNa2. Additionally, CTAB/CnNa2 mixtures are soluble in a whole molar ratio and concentration ranges have been studied, even at the electrical neutralization point.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highly soluble gemini‐like surfactants are conveniently constructed with oppositely‐charged cationic single‐chain surfactants and dicarboxylic acid sodiums. In an attempt a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tants this work provides guidance for choosing additives that form gemini‐like surfactants via an uncomplicated synthesi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磷酸单酯的各种合成工艺路线,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聚磷酸法是合成高纯度磷酸单酯的最佳路线。同时介绍了磷酸单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反丁烯二酸单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艳 《广州化工》2009,37(5):82-84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醇为原料,经过单酯化和异构化两步得到一系列的反丁烯二酸单酯;FT/IR和NMR表征结果表明,反丁烯二酸单酯的结构与理论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偏苯三酸酐(TMA)为原料,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1,6-己二胺反应,得到三种含酰亚胺结构的二羧酸产物(DIDA-a、DIDA-b、DIDA-c)。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酰亚胺二羧酸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摩尔比对二酸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出DIDA-a的优化合成条件:偏酐起始浓度1.11mol/L,酰亚胺化反应时间6h,酰亚胺化反应温度140℃,TMA和二胺摩尔比2.05;DIDA-b的优化合成条件:偏酐起始浓度1.05mol/L,酰亚胺化反应时间5.5h,酰亚胺化反应温度145℃,TMA和二胺摩尔比2.02;DIDA-c的优化合成条件:偏酐起始浓度0.95mol/L,酰亚胺化反应时间5h,酰亚胺化反应温度135℃,TMA和二胺摩尔比2.03。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酸稀土用作PVC热稳定剂的压析和喷霜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茂英 《塑料工业》2000,28(1):36-38
研究了常见脂肪酸的稀土盐用作PVC热稳定剂的压析和喷霜霜特性。结果表明,与常用金属皂(如钙、锌皂)有所不同,硬脂酸稀土不但喷霜小,压析也小;脂肪酸稀土的压析和喷霜具有相似的递变规律;硬脂酸稀土一棕榈酸稀土-肉豆劳动酸衔土~月桂酸稀土〈葵酸稀土〈辛酸稀土。  相似文献   

17.
从混合二羧酸中分离制取高纯戊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二酸生产过程副产大量的混合二羧酸,其中富含的戊二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细化工原料.本研究从混合二羧酸中分离制取高纯戊二酸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包括溶解结晶、氧化镁反应分离和真空精馏的新工艺,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到了质量分数大于99.5%的高纯戊二酸.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从混合二元酸中分离纯化戊二酸的方法以及戊二酸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兴利  于洪艳 《当代化工》2012,(11):1192-1194
用6-甲基炯酸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水相的条件下合成了2,5-吡啶二甲酸。考察了氧化剂种类、原料与氧化剂配比、反应用水的量以及后处理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高锰酸钾与6-甲基烟酸的摩尔比为3;反应用水的质量为原料质量的6倍;用酸碱精制法对产品粗品进行精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最终纯度达到99.5%以上,总收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