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为探究凯里腌韭菜根中的5株优势腐败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莴苣不动杆菌(Acinetobacfer lactucae)、解淀粉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土杨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长特性,研究了5株供试菌在不同温度、pH值、装样量、防腐剂含量以及不同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5株供试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在15 ℃和50 ℃时生长微弱,4 ℃时几乎不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0~6.5;5株腐败菌均为兼性厌氧菌;高温杀菌时,100 ℃灭菌20 min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单一防腐剂苯甲酸钠、乳链菌肽对初始浓度约为500 CFU/mL的供试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添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2~0.3 g/kg。  相似文献   

2.
烧鸡中产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烧鸡中筛选出产芽孢菌,探究高温巴氏杀菌后烧鸡腐败的主要原因。利用划线纯化法、革兰氏染色法结合芽孢染色法从烧鸡及其卤汤中筛选出产芽孢菌,然后对菌株进行16S rRNA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并对菌株的生长曲线及耐盐、耐酸和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烧鸡及其卤汤中共筛选分离出4 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分别为海水芽孢杆菌(Bacillus aquimaris)、黄海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至6 h就基本进入生长稳定期;海水芽孢杆菌和黄海芽孢杆菌的耐盐性最强,在NaCl质量浓度达到12 g/100 mL时仍然有部分存活;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耐酸性最强,在pH值4.5条件下培养6 h后菌落数能够达到约8(lg(CFU/mL));在4 株产芽孢菌中,地衣芽孢杆菌的耐热性最强,且不受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响应面法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这株枯草芽孢杆菌产弹性蛋白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1.5%葡萄糖、1.5%酵母膏,起始pH为6.5,最适发酵温度为36.5℃,并对由这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弹性蛋白酶进行了研究,发现由该株菌发酵得到的弹性蛋白酶在碱性条件下活性较好;在37℃以下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体基本正常生长,但是pH小于4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通过对醋醅环境的模拟发酵试验发现,当醋醅浸取液的比例在20%~40%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良好,并能促进酸性物质的产生,同时也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7 种食品防腐剂对肉制品污染微生物的 抑菌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韬  李春  周晓宏 《食品科学》2012,33(11):12-16
通过测定抑菌率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研究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双乙酸钠、单辛酸甘油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以及生物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壳聚糖、ε-聚赖氨酸(ε-PL)对12株肉制品腐败(包括2株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3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以及1株肠球菌(Enterococcu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7种防腐剂对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为:Nisin>壳聚糖>ε-PL>单辛酸甘油酯>EDTA>双乙酸钠>山梨酸钾。3种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4种化学防腐剂。通过比较各种防腐剂对不同种和同种不同株的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同一种防腐剂不仅对不同种的细菌抑菌效果不同,即使对同种不同株的细菌其抑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杏汁经微波杀菌(控制微波温度67℃,杀菌3次),从杀菌后杏汁中分离鉴定出3株细菌和1株酵母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并分别采用16S r 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酵母菌株,结果表明:残存的细菌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残存的酵母菌为毕氏酵母(Pichia),且残留微生物均有耐热、耐微波特性。研究确定了微波处理的残留微生物,为完善杏汁微波杀菌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沉香型酒醅中分离产香芽孢杆菌并进行发酵风味分析。通过平板分离得到4株产香较好的芽孢杆菌,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4株菌分别为阿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中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均为最强且最适生长温度为50 ℃。以玉米粉为底物进行单菌液态发酵,采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发酵液中的风味物质,一共检测到24种风味物质,其优势产物主要为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一些酸类等风味物质。由此而见,阿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这4类菌对沉香型白酒风味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酿酒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两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化分析,探究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其中B-1菌株耐乙醇能力达到16%vol;蜡样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在固态和液态环境中均可混菌发酵,混合发酵时,先接入酿酒酵母后接入蜡样芽孢杆菌有利于两种菌的相互作用,混合固态发酵更有利于酿酒酵母和蜡样芽孢杆菌混菌发酵,能促进苯乙醇、乙酸、愈创木酚、四甲基吡嗪等多种风味物质产生,有利于提升白酒风味。  相似文献   

9.
吕美云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2):142-146,176
目的:从宜春富硒温泉古井水中筛选分离产蛋白酶嗜热菌,并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方法:通过脱脂牛奶平板,55℃高温培养的方法筛选产蛋白酶嗜热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以及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确定其种属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从水样中分离筛选到23株产蛋白酶嗜热菌,生长特性实验表明,这23株菌株生长pH范围为pH5.0~9.0,生长的温度范围25~65℃,除N27外,其余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5~55℃。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硫胺素芽孢杆菌属(Aneuri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4个属。其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波斯坦芽孢杆菌为(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4株。7株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菌株中,N9、N13、N18、N19、N28初步鉴定为Anoxybacillus rupiensis,而N2、N12初步鉴定为Anoxybacillus sp,剩余的10株(除N8外)均嗜热气硫胺素芽孢杆菌(Aneurinibacillus thermoaerophilus),占全部分离菌株总数的39.1%,为宜春富硒温泉水样中产蛋白酶嗜热菌的优势菌群。结论:获得4个属产蛋白酶嗜热菌株,丰富了产蛋白酶菌株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泥螺和蟹糊的贮藏时间,确保生食的食用安全性,本实验利用常规方法从瓶装泥螺中分离和鉴定出3株细菌,分别是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和乳酪短杆菌(Brevibacteriumcasei);从瓶装蟹糊中分离和鉴定出的4株细菌分别为: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和纤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angustum)。16S rRNA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只有纤细发光杆菌的鉴定结果与MIS鉴定的结果不一致。除卡他莫拉菌、绿色气球菌和乳酪短杆菌外,其余菌都随着温度升高,长势增强。7株细菌中除卡他莫拉菌在低温冷藏(4℃)条件下长势明显增加外,其余菌都在低温冷藏(4℃)条件下长势明显减弱。7株菌都具有胶原蛋白酶和酪蛋白酶活性,藤黄微球菌和纤细发光杆菌不能分解利用淀粉,所有的分离菌株都没有酯酶活性。这些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4~35℃(最适温度35℃),盐度范围为3%~7%(最适盐度3%),pH值范围5....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淀粉酶的高产菌,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一株菌,命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Amy-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淀粉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25℃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Zn~(2+)和Mn~(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a~(2+)、K~+、Mg~(2+)、Fe~(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Fe~(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筛选出酒糟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得到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p1001、p1002、p1004,经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通过研究生长条件对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3株菌在55 ℃、pH值为5时酶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p1004的酶活力为1.2 U/mL,约为p1001、p1002的两倍。这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产纤维素酶菌来提高纤维素的分解和出酒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橙汁主要营养成分和加工中温度处理等因素对两种引起已灭菌果汁腐败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 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和酸热脂环酸芽孢杆菌(A licyclobacillus acidocaldari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蔗糖、矿质元素(钙、镁和钾元素)等橙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可以促进两种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酸热脂环酸芽孢杆菌和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在蔗糖浓度分别高于25%和20%时,生长受到抑制.当环境中钾浓度高于1000mg/L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不同橙汁含量的饮料中,橙汁原汁最适合两种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而浓缩果汁中两种菌的生长量最少.温度处理实验表明,两种脂环酸芽孢杆菌分别经(-20、4、30、50、70、90℃)处理30min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当菌体经121℃处理30min时,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因此.橙汁饮料及橙汁原汁更容易感染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和酸热脂环酸芽孢杆菌;通过巴氏杀菌很难彻底杀灭橙汁中的脂环酸芽孢杆菌,有必要寻求新型非热杀菌方法来控制橙汁中脂环酸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的Biolog GEN III微孔板对24株烟草青枯、黑胫病未知生防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准确率为100%,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12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饲料类芽孢杆菌3株(Paenibacillus pabuli)、枯草芽孢杆菌2株(Bacillus subtilis)、萎缩芽孢杆菌2株(Bacillus atrophaeus)、地衣芽孢杆菌2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杆菌1株(Bacillus pumilus)、亨氏普罗威登斯菌1株(Providencia heimbachae)。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从陈化黄酒中筛选出的3株产酸菌(2株乳酸菌、1株酵母菌)的耐温性、耐酒精性和耐酸性等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酒精度(14%vol)、低温(15℃)能较有效地抑制3株菌的生长,高酸(pH3.8)能显著抑制2株乳杆菌的生长。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灭菌对3株菌进行杀菌初探,结果表明,当电场强度为30kV/cm,处理时间达到160μs时,杀菌效果明显,且酵母菌对PEF处理较乳杆菌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某品牌胀袋酱油样品中分离出2株产气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种属鉴定,且对该菌株的基本特性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出现胀袋现象的样品中筛选到2株产气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strain H3-2)特征最为接近,菌株Z4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S-5)特征最为接近,初步将其鉴定Z1为巨大芽孢杆菌,Z4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2株菌对温度、酸碱性、盐度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用普通的巴氏杀菌不能将这2株菌完全杀灭抑制,采用先灭菌再接入防腐剂的方式可以将危害尽可能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大曲中分离筛选到7株具有产纤溶酶能力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显示,这7株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8.
按照产酶能力强、菌株间无拮抗性的原则,从本实验室27株菌中筛选到2株淀粉酶产生菌;苏云金芽孢杆(Bacillus thuringiensis、TKFW r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 10004),2株蛋白酶产生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 frankland 、TWKF 11014)和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WKF 11002)。将该4株菌与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TWKF 12006)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TKFW 13024)等比例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没有恶味,蚊虫较少,具有淡淡的酒香味,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减量效果。为了保证菌株的生物安全性,对未知菌TKFW r8进行观察和鉴定,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任清  侯昌 《食品科学》2017,38(4):77-82
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对麦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株细菌和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根际芽孢杆菌(Bacillus rhizosphaerae)、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真菌分别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菌属(Talaromyces radicus)、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伞状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  相似文献   

20.
冷冻鲣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ctis’s鉴别培养基,初步筛选鲣鱼组织中的产组胺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初步分离菌株的产组胺能力。研究温度和pH因素对产组胺菌生长以及组胺产生的影响。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产组胺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两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这两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mg/L。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生长和产组胺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J2和J4均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