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辅助美拉德反应提高大豆蛋白冻融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的冻融性质,试验采用超声辅助美拉德反应的方法改性大豆蛋白,以改性产物的乳化性质和乳析指数为考核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聚糖(SPI∶D)质量比、反应温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冻融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D为2∶3、反应温度80℃、超声功率500 W、反应时间40 min时,改性产物冻融稳定性较好,SPI-D接枝物与对照SPI相比,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9.89%和43.80%,经1、2、3次冻融循环后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57.76%、75.33%、96.20%,在1、2、3次冻融循环后乳液粒径分别降低了34.04%、42.12%、126.9%。  相似文献   

2.
采用辐照技术辅助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麦芽糖(maltose,M)发生接枝反应,进而改善SPI乳液的冻融性质,研究SPI质量分数、m(SPI)∶m(M)、辐照剂量对改性产物的接枝度、褐变程度和乳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I质量分数4%、m(SPI)∶m(M)为4∶1和辐照剂量7.5 kGy的条件下,经历1、2、3次冻融循环后,与SPI相比,改性SPI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23.58%、29.9%和31.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证实SPI与麦芽糖发生接枝反应。改性SPI乳液经过冻融循环的出油率与SPI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也证实优化后的SPI微观结构更稳定。研究表明辐照能够辅助接枝反应,提高大豆蛋白乳液冻融性质,为综合改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糖种类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糖共价复合物冻融特性的影响,以改性产物的乳化性质和乳析指数为指标,研究SPI与葡萄糖(glucose,G)、麦芽糖(maltose,M)和葡聚糖(dextran,D)共价复合产物冻融特性的变化,并分析改性产物的出油率、接枝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蛋白质量分数4%、SPI与M质量比4∶1的条件下,SPI-麦芽糖共价复合物(SPI-M)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是对照样品的1.41倍和1.29倍,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29.68%、28.3%、29.57%,出油率分别降低了4.8%、16.8%、22.6%,SPI-M的冻融稳定性显著提高,且SPI-M的乳化性和冻融稳定性均好于SPI-葡萄糖共价复合物(SPI-G)和SPI-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PI-D)。接枝度分析表明SPI-M的接枝度明显高于SPI-G和SPI-D的接枝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糖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SPI分子中;荧光分析表明蛋白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超声波技术促进美拉德反应改性大豆蛋白提高其冻融稳定性。比较研究了由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SPI+D)混合物以及超声SPI-D接枝物作为乳化剂的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分析了乳析指数、出油率、絮凝程度、聚结程度、粒径、zeta电位、显微结构等性质,与SPI相比,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超声SPI-D制备的乳液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其乳析指数和出油率分别降低了96.20%、80.53%,粒径维持在50~60μm范围内,呈窄单峰分布,絮凝程度和聚结程度分别降低了187.8%、235.3%。zeta电位和显微结构可以看出其乳液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扫描电镜研究得知改性后蛋白颗粒状态更加疏松,大小均匀,分子间聚集程度显著降低。超声SPI-D乳化体系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生产出冷冻产品专用大豆分离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法美拉德反应对大豆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研究了糖基化接枝产物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湿法糖基化大豆蛋白能有效提高接枝产物的冻融稳定性,在SPI(大豆分离蛋白)浓度40 mg/m L、蛋白与糖质量比1∶3、反应时间4 h、p H 8.0、反应温度95℃条件下的接枝物冻融前后的EAI(乳化活性)分别是未改性蛋白的1.69倍和1.76倍,ESI(乳化稳定性)是未改性蛋白的1.37倍和1.27倍。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PI-D接枝物在1 000 cm-1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在3 700~3 200 cm-1处有一个更宽的振动伸缩吸收,葡聚糖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SPI上。SPI-D接枝物在激发波长为347 nm,发射波长在435 nm处有最大的荧光强度,符合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特性,进一步证明SPI与葡聚糖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冻融循环过程中,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的不同质量浓度(30,40,50,60 mg/mL)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物(SPI-D)凝胶的持水性、弹性、硬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微观形貌及结构的变化。SDS-PAGE试验证实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聚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物。随着SPI质量浓度的升高,SPI-D的接枝度先增大后减小,50 mg/mL时达到最大值12.54%。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美拉德反应的进行,蛋白柔性增大,无序性增加,朝有利于冻融稳定的方向转变。与对照相比,5次冻融循环后,SPI-D、SPI与D混合物(SPI+D)、SPI凝胶持水性分别降低了32.46%,42.81%,44.98%,硬度分别增加了124.66%,271.51%,343.38%,弹性分别升高了4.38%,9.58%,11.7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2.05%,3.61%,7.17%,SPI-D凝胶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最小,冻融稳定性最好。扫描电镜图表征了凝胶微观形貌,相比SPI+D和SPI,SPI-D凝胶孔隙更小且组织状态更均匀,说明美拉德反应是提升酶法大豆分离蛋白凝...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限制性酶切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糖基化产物,以表面吸附量、乳析指数、平均粒度、显微结构为评价指标,比较了分别由SPI、SPI与葡聚糖的糖基化产物(SPID)、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产物作为乳化剂的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经3次冻融循环后,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产物乳化体系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显著高于SPI、SPI-D对照组。限制性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可用于改善食品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为生产冷冻产品专用大豆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处理酪蛋白,然后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研究改性酪蛋白抗氧化活性和三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作用20 min,还原能力和抗脂质体氧化能力随超声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50 W时达最大,较对照组提高了9.4%和12.7%;褐变程度和接枝度在450W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90 W超声作用后,超声时间延长到20 min,还原能力、抗脂质体氧化能力、褐变程度和接枝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35,70.54%,0.486,41.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PAGE表明,不同超声处理的分子质量变化不显著。荧光分析表明:超声预处理会增加反应后期产物。通过分析紫外扫描图谱和內源荧光图谱发现:超声预处理使美拉德反应产物空间结构更松散。超声预处理可促进美拉德反应的进程,改变产物的三级结构,提高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拉德干热反应制备ε-聚赖氨酸-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并制备乳液,通过浊度、粒径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湿度、时间、反应物混合比和pH对共价复合物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褐变程度及接枝度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和葡聚糖发生了美拉德反应。以乳化性改善为主要指标,ε-聚赖氨酸/葡聚糖质量比1∶15,在pH8.5,相对湿度为65%,60℃条件下,干热反应1~3d产物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明显改善,反应1d复合物乳化性较好且褐变程度较小,接枝度约26.4%。以乳化稳定性改善为指标,ε-聚赖氨酸/葡聚糖质量比1∶10,反应1d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大麦泡沫蛋白与单糖的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妤  王晓丹  赵长新 《食品科技》2011,(3):62-64,69
以大麦泡沫蛋白为原料,采用加热的方式对其进行接枝改性,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了接枝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60min、糖与蛋白质比例为1∶2、pH为9.5,接枝度达到23.89%,且褐变指数仅为0.179。改性后蛋白较未改性的大麦泡沫蛋白在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泡沫蛋白的接枝改性是提高其功能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干热糖基化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其功能特质及结构特性。以葡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考察底物质量比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蛋白质与糖质量比2∶1,反应温度60℃时,产物接枝比较高,褐变程度中等;与SPI相比,糖基化之后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提高了72.72%,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EAI)和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ESI)分别提高了117.53%和134.2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表明SPI与葡聚糖发生了糖基化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糖链的引入导致了大豆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模拟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葡聚糖糖基化修饰对SPI体外消化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乳状液冻融稳定性。以出油率和分层系数为稳定性指标,研究TGase交联时间、添加量、冻融循环次数对SPI乳状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显微结构、热特性分析比较研究由SPI、TGase改性SPI作为乳化剂乳状液的冻融稳定性,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分析酶改性对SPI组成的影响,进而分析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3 次冻融循环后改性SPI制备的乳化剂仍保持较好的冻融稳定性,TGase交联时间3 h、添加量1.5%时稳定性较好,微观结构可看出改性SPI乳状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乳状液冻融过程中热特性的差异,反映出改性蛋白在冻融过程中乳状液结晶及融化的热行为得到了改变。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酶改性使蛋白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大豆蛋白的冻融稳定性。TGase改性大豆蛋白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其在冷冻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强  钟红兰  熊华  史苏华  邓波  李薇 《食品科学》2010,31(19):115-120
以米渣为原料制备的米肽与葡萄糖进行湿法接枝反应,考察影响反应产物功能性质(乳化及乳化稳定性、抗氧化性)的4 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物接枝度、褐变度增大,抗氧化性增强,时间过长则接枝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逐渐降低;随着反应起始pH6~10 升高,米肽和接枝产物的乳化性均增加,抗氧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先增后减,且产物的乳化性和抗氧化性均大于米肽,pH 值为8 时接枝产物还原力达0.798;随着反应底物质量浓度增加,米肽和接枝产物的乳化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乳化稳定性有明显提高,抗氧化性增强;米肽和葡萄糖质量比对产物的乳化性作用明显,其质量比为1:2 时乳化性提高最显著,提高幅度达35.13%;其质量比对产物的抗氧化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谷氨酰胺转氨(transglutaminase glycosylation,TG)酶催化技术制备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并研究改性产物结构变化及其功能性改进机制。方法 以COS与SPI为原料,采用TG酶催化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寡糖共价改性产物(SPI-COS)。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荧光光谱研究SPI-COS的结构特征变化,采用乳析指数(creaming index,CI)、出油率、絮凝程度(flocculation degree,FD)、聚结程度(coalescence degree,CD)、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表征不同SPI产物乳液的冻融稳定性。结果 蛋白乳液在经历1、2、3次冻融循环处理后,与...  相似文献   

15.
杨旭  任珍 《食品与机械》2019,(5):172-177
采用湿法糖基化对茶渣蛋白进行改性,以接枝度和褐变指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改性工艺,并分析改性对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糖基供体,与茶渣蛋白按1:1的质量比,在83.68℃、pH 10.60条件下进行糖基化反应,此时接枝度达到(32.89±0.53)%。该工艺下得到的茶渣蛋白较改性前,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分别增加35.78%,0.415,10.72%,29.95%,3.23%。  相似文献   

16.
黄翠萍 《中国油脂》2021,46(10):29-36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壳聚糖(CS)建立美拉德反应体系,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性作为检测指标,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分别具有高接枝度、强抗氧化性、强抑菌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适宜反应温度、相对湿度、反应时间以及SPI与CS质量比。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80 ℃、相对湿度51.4%、反应时间5 h、SPI与CS质量比1∶ 1时,接枝度最高,为65.13%;当反应温度90 ℃、相对湿度51.4%、反应时间6 h、SPI与CS质量比1∶ 1.5时,MRPs对DPPH·清除率最高,为95.63%;当反应温度90 ℃、相对湿度61.0%、反应时间7 h、SPI与CS质量比1∶ 1.5时,MRPs对O-2·清除率最高,为91.93%;当反应温度100 ℃、相对湿度51.4%、反应时间6 h、SPI与CS质量比1∶ 1.5时,MRPs对大肠杆菌抑菌性最强;当反应温度100 ℃、相对湿度73.9%、反应时间7 h、SPI与CS质量比1∶ 2时,MR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性最强;当反应温度100 ℃、相对湿度26.1%、反应时间3 h、SPI与CS质量比2∶ 1时,MRPs对沙门氏菌抑菌性最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MRPs各个功能性质的强弱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米渣蛋白糖基化改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米渣蛋白的溶解性,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本文以米渣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利用微波对米渣蛋白进行接枝改性处理,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pH对接枝度和褐变度的影响,并采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接枝度为响应值,建立米渣分离蛋白与海藻酸钠接枝反应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RDP与海藻酸钠接枝度的最优参数为: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88:1、pH10.18、微波功率186 W、微波温度77.7℃,在此条件下接枝度为36.87%,与实验设计中心点的最大值37.03%误差在5%范围内。本文所建立的米渣蛋白改性方法不仅用时短、效率高,而且改性效果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超声法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can,CAS)和酪蛋白(casein,CN)为原料,用干热法制备了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N/CAS比例对Maillard反应的影响.对pH值、褐变指数、接枝度、自由...  相似文献   

19.
将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分别与葡萄糖和麦芽糖进行糖基化反应,对SPI/糖复合物进行超声预处理,探讨超声预处理对SPI/糖复合物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葡萄糖比麦芽糖更易与SPI发生糖基化反应,超声预处理能制备高接枝度且低褐变的SPI/糖复合物,且超声预处理20 min时,SPI/糖复合物的接枝度最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SPI/糖复合物的形成。糖基化反应会减少热处理过程中SPI二级结构由有序向无序的转变程度,使其三级结构变得松散;超声预处理对SPI/糖复合物二级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但会加强糖基化复合物三级结构的松散程度,这可能是导致超声预处理制备的SPI/糖复合物具有较高溶解性的主要原因。此外,溶解性的改善可能与超声预处理提高SPI/糖复合物的接枝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TDI优化改性苎麻纤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声条件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与苎麻原麻、精干麻和麻纱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后的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以15%质量分数NaOH处理纤维20h,超声条件下浓硫酸为催化剂,浴比1∶30,苎麻原麻与TDI接枝反应最优化的实验条件是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TDI(mL)与麻纤维(g)的用量比为0.5∶1,接枝率达23.4%.精干麻与TDI接枝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TDI(mL)与原麻(g)的用量比为2∶1,接枝率达44.7%.苎麻纱线与TDI接枝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h,TDI(mL)与麻纤维(g)的用量比为1∶1,接枝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