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液中额外增加乳清蛋白制剂,对照组采用家属自制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w后的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MNA)、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M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状态,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联合益生菌对改善结肠造瘘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行结肠造瘘的患者中,根据研究纳入条件筛选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液治疗,观察组则在肠内营养液支持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收集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炎性应激因子、肠道菌群水平以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应激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7,P=0.132)。结论:益生菌用于辅助肠内营养液对结肠造瘘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炎性应激,继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和临床治疗情况,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恒温与加温输注在重症脑损伤应用中对胃肠道并发症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立研究组给予患者加温营养制剂,设立对照组给予恒温营养制剂,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9.05%,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发生几率为45.24%,组间差异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制剂加温输注在重症脑损伤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几率,确保患者肠内营养均衡,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 0. 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P 0. 05);两组患者的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 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尽早恢复经口饮食,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这种营养方式不会对患者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案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禁食水,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入院后24h内行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营养支持,待患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对照组相同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和营养支持4w后各营养指标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正氮平衡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25,P0.01)。结论: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至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恢复、营养指标改善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时间为10.63±2.02d,短于对照组的13.08±2.45d,观察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88±1.79d、18.35±3.01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6.89±2.03d、20.47±4.11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EN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PN组患者(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5.56%(16/45)、26.67%(12/45)、24.44%(11/45),高于对照组的17.78%(8/45)、13.33%(6/45)、20.00%%(9/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常规营养治疗组(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观察组)。比较住院当天和营养治疗14 d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水平变化,以及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血清TP、PA、HGB、ALB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营养治疗组患者,且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患者躯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高,而腹胀腹泻、二重感染和血糖异常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营养指标的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纳入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2 (IL-2)、免疫球蛋白A (Ig A)、免疫球蛋白G (Ig G)及免疫球蛋白M (Ig 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肠内营养对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66%,显著低于对照组18.61%的发生率(P 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持续1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介素-17 (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分布水平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血清中HMGB-1、IL-17、MCP-1、CRP、PC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及CD4~+/CD8~+比值大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皮疹水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弥散内血管内凝血、脓毒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间心力衰竭、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应用同时采用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干预,可积极提升疗效并均衡机体炎症反应、免疫紊乱,一定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鱼油脂肪乳对呼吸科ICU患者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在新桥医院呼吸科重症ICU住院并行IMV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55例,分为2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9例,除采用常规治疗外,2组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营养给予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添加鱼油脂肪乳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未添加鱼油脂肪乳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在使用营养支持前1天和支持后第6天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天数。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CRP、TNF-α、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营养支持后第6天试验组炎症反应指标CRP、TNF-α、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油脂肪乳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有益于缩短机械通气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及营养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以及进行非手术治疗的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6例患者中,22例痊愈,死亡4例,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ALB、PA、TRF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而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ALB、PA、TR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过程中,给予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克曼氏菌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活菌和灭活菌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及脂多糖建立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前10 d每天灌胃给予活菌组小鼠200 μL 5×109 CFU/mL阿克曼氏菌活菌制剂,灭活菌组灌胃等量灭活菌制剂。检测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组织学变化。称量胰腺干、湿重,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力、胰腺病理学变化,胰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及胰腺中核转录因子- 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活菌组与灭活菌组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杯状细胞及黏液层增多。其中,活菌对肠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胰腺水肿缓解不明显,未能降低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及炎症信号NF-κB的磷酸化调控能力不足。结论:阿克曼氏菌活菌及灭活菌预处理可以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肠道屏障损伤,然而,无法减轻小鼠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乳清蛋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均治疗28d。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为59.45±22.25kg、72.05±7.42g/d L、16.02±2.75g/d L和41.15±3.68g/d L,均高于对照组的45.42±13.95kg、56.73±6.98g/d L、8.24±2.63g/d L和29.34±2.75g/d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Ig A、Ig G、Ig M等免疫球蛋白以及CD4+、CD4+/CD8+等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上升,对照组治疗21d后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出现升高,且治疗14d、21d以及28d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2=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病人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及肠道耐受性观察。方法:选取54例ICU患者,实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相比,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腹泻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腹泻发生率37.0%(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及良好的肠道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免疫能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6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第5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7d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情况。结果: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后相比没有出现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没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力、营养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