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膜下滴灌施氮管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011和2012年在东北黑土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生育期滴灌施氮次数与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施氮次数取1次(拔节期)和3次(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2个水平,施氮量取50、100、150、200 kg/hm24个水平。结果表明,施氮次数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1次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在生育前期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吸收量,3次施氮处理使生育后期的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产量随施氮次数显著增加,平均比1次施氮处理提高5%;施氮量对玉米各生育期株高和LAI的影响均不显著,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呈增加趋势,尽管2012年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长,但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明显小于施氮次数。本研究建议东北黑土区玉米膜下滴灌采用3次施氮、施氮量150~200 kg/hm2的施氮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设计比其他灌溉制度的设计更为复杂,因为它要细化到每一个滴头、每一株农作物的浇灌,所以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设计是整个灌溉工程设计的关键。只有灌溉制度确立后才能对整个管网的布置和管材、管径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计算参数。文中阐述了河曲县膜下滴灌项目区玉米灌溉制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膜下滴灌这种保墒节水灌溉技术,对玉米灌溉制度进行试验研究,对无降雨条件下的玉米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处理下的田间需水量、生理形态指标和产量进行分析,提出玉米拔节、抽雄期的最适宜土壤含水率,为实现自动化实时智能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节水增产效益显著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威市的农作物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约1/3的耕地种植着地膜玉米。2001~2003年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连续3a的节水机理和需水规律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增产12%以上。节水35%~50%的良好效畏。2005-2006年度,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推广,推广情况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其效益主要体现在显著的节水效能方面,正确定位水资源的价值是评价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位于第二积温带,是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在梅里斯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项目,其中包括与直播玉米投入产出效益对比和玉米,产量效益影响及改意见对我省第二积温带玉米发展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位于第二积温带,是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在梅里斯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项目,其中包括与直播玉米投入产出效益对比和玉米,产量效益影响及改意见对我省第二积温带玉米发展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生长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利用通榆灌溉试验站2018年度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数据,分析不同灌溉制度下的玉米产量,并对不同灌溉制度下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指标进行回归求解,得到了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及其阈值.玉米膜下滴灌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区间:苗期65%—75%...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6):104-106
通过微型蒸渗器和土壤烘干称重法测定了不同滴灌定额条件下玉米耗水规律、农田灌溉水消耗、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滴灌技术较常规灌溉的优越性,分析了滴灌玉米耗水规律、棵间蒸发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膜下滴灌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景电高扬程提水灌区,玉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减少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及棵间土壤蒸发量,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适宜的滴灌定额可减少玉米耗水量150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4%,经济效益提高10.4%。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水源、基础设施条件适度开展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荒漠气候区膜下滴灌棉花需水量和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蔡焕杰  邵光成  张振华 《水利学报》2002,33(11):0119-0123
2000年5~8月在新疆石河子121团土壤改良实验站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需水量和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高产,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345~380mm之间。生育期适度缺水可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12~14次,灌水定额25~30mm。  相似文献   

10.
玉米膜下滴灌是一项成功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增温、保墒、节肥、省工、提质、增产、增效等优点。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集合配套组装,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大田采用玉米膜下滴灌是齐齐哈尔市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有效途径。玉米膜下滴灌的实施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琼  李光永  柴付军 《水利学报》2004,35(9):0123-0126
本文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在不同的土壤含盐量条件下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棉花生长的影响。设置有以下处理:两种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分别为0.08%和0.8%;两种灌水周期,即花铃期灌水周期分别为2d和6d;观测的内容有:土壤水分、盐分、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含盐量土壤花铃期高频灌溉与低频灌溉相比,可以有效降低湿润体体内土壤盐分含量,并且得到了棉花增产28%的结果,而对于低盐土,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膜下滴灌定向排盐和盐分上移地表排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农业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在无覆膜的膜间裸露区内设置排盐浅沟,探讨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排盐梯度条件下,覆膜滴灌土壤盐分定向运移和盐分上移地表排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定向排盐效果明显,滴头附近形成盐分淡化区域,排盐沟周边形成盐分集中区域.地表以下0~60cm平均土壤盐分普遍呈现膜下的盐分低于膜外,而膜外裸露区积盐作用显著的特点.灌溉用水量愈大,排盐作用愈强烈,相应的积盐数量也愈大.通过农田排盐沟灌水冲洗后的地表排水矿化度随时间呈减小趋势,排盐梯度最小的试验小区冲洗排盐量最大.总体来说,在排盐沟冲洗定额1515m3/hm2条件下,各小区总排盐量达到4521~6351kg/hm2,表明盐分上移地表排的脱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滴灌带埋深对田间土壤水氮分布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滴灌是在滴灌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一种砂壤土上使用压差式施肥罐和比例施肥泵两种施肥装置,研究了3种滴灌带埋深(0cm,15cm,30cm)对田间土壤水氮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田间春玉米滴灌小区试验的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影响田间土壤垂直剖面中水氮的分布状态;在本试验条件下,经过多次滴灌后,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其土壤剖面下部70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NO3^-N含量均高于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地下滴灌;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地下滴灌其春玉米籽粒和鲜穗产量均显著高于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以T区为例,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籽粒产量比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分别提高10.1%和11.6%,鲜穗产量分别提高5.6%和6.6%。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土壤盐分非生育期淋洗和多年动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在生育期和非生育期的累积与淋洗,共同决定了土壤的盐碱化趋势,影响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分析长期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多年动态,于2008—2013年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清华大学-库尔勒生态水文实验基地开展了棉田实验,采集和化验了15 000余个土壤样本,结合SHAW模型模拟,探讨了非生育期冬春灌方式的盐分淋洗效果;基于长期连续观测及理论分析,评估了区域盐碱化趋势。结果表明:冬灌和春灌的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冬灌盐分淋洗深度大致为60 cm,效果优于春灌。若膜下滴灌条件下综合采用非生育期冬灌或春灌洗盐,在多年尺度上土壤根区盐分不会出现明显累积,土壤盐碱化趋势可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日光温室油桃不同物候期的需水特征,选择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作为试验因素,设立不同灌水处理开展滴灌灌溉制度试验,为设施油桃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显示:日光温室油桃年生长周期持续约365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2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6 d,平均灌水定额为185 m3/hm2,年生长周期灌溉定额为4 080 m3/hm2,油桃产量可达3.0万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滴灌条件下脱毒马铃薯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是干旱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之一。为了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对脱毒马铃薯夏波蒂进行了滴灌条件下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试验按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不同设6个处理,处理Ⅰ、Ⅱ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5%、80%,灌水次数设定为4次;处理Ⅱ、Ⅴ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5%,上限分别为75%、80%,灌水次数设定为5次;处理Ⅲ、Ⅵ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灌水次数设定为6次。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5%,上限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灌水次数5~6次为宜,脱毒马铃薯夏波蒂生育期120 d,生育期灌溉定额控制在3 000 m~3/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探究适宜多砾石砂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的灌溉制度,针对该地区滴灌玉米缺乏相关灌溉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定额(300 m3/hm2(W1)、375 m3/hm2(W2)、450m3/hm2(W3)、525 m3/hm2(W4)、600 m3/hm2(W5))对玉米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灌水定额对玉米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能够加速籽粒发育;灌水定额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与耗水量呈线性变化。灌水定额大于525 m3/hm2时,对生理指标和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低于450 m3/hm2时,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影响了产量构成要素,使玉米最终产量受到限制。在W4处理下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峰值。综合试验分析表明,在多砾石砂土地区选择灌水定额为525 m3/hm2的灌溉制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选择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作为试验因素,开展日光温室黄瓜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日光温室春茬黄瓜全生育期持续92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15~16次,平均灌水周期为5~6 d,次灌水量为267~271 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4 065~4 275 m3/hm2,产量可达9.9万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氮、磷、钾追施配比对盐胁迫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地上生物量累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优化追肥配比,在南疆棉田设7个追施配比(N∶P2O5∶K2O)处理:CK(0∶0∶0)、A(1∶1∶1)、B(1∶0.25∶1.25)、C(1∶0.4∶0.27)、D(1∶0.23∶0.20)、E(1∶0.34∶0.23)和F(1∶0.17∶0),测定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与CK的棉花生长期群体生长率均值相比,C、E、A、B、D、F处理分别增加了19.56%、18.17%、15.65%、13.50%、10.55%和8.68%;与CK的棉花生长期平均相对生长率均值相比,B、C、A、E、D处理分别增加了6.46%、4.51%、3.36%、2.53%、2.47%,而F处理下降了0.67%;与CK的棉花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增长率均值相比,B、C、A、D、E处理分别增加了29.69%、19.20%、17.94%、12.38%、11.67%,而F处理下降了2.28%。不同处理对棉花茎重的影响最大,对铃重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电导率可直接表征土壤水易溶盐状况,为分析单、双管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根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差异,采用WET探针对0~60 cm深度的剖面土壤水电导率进行网格化监测。通过统计特征值分析、半方差函数构建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获取土壤水电导率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双管滴灌模式下土壤水电导率均呈中等强度变异,且最优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同时,单管模式下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强于双管模式。在试验壤土条件下,双管模式积盐程度相对较高,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0. 05);单管模式则因相对较大的滴头流量,具有更强的横向渗流扩展洗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微咸水灌溉方式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