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鳕鱼皮胶原蛋白源金属螯合肽Ala-Gly-Pro-Ala-Gly-Pro-Arg(多肽M)具有较高的钙、铁螯合活性,钙螯合率为(12.48±3.14)nmol/μmol,铁螯合率为33.67%±0.11%。为研究多肽M对钙、铁离子在人体肠道内转运吸收的影响,建立Caco-2细胞模型。设定多肽M的质量浓度梯度为0.2,0.3,0.3,0.4,0.5,0.6 mg/m L,分别于0,30,60,90,120 min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多肽M的质量浓度低于0.2 mg/m L,对钙、铁离子转运吸收量影响不大。多肽M的质量浓度为0.3~0.6 mg/m L,随着多肽质量浓度的增大,钙、铁离子转运吸收速率逐渐增大。多肽M的质量浓度从0.5 mg/m L增至0.6 mg/m L,钙、铁离子最终转运吸收量变化不显著。钙、铁离子浓度一定,0~90 min内钙、铁离子转运吸收速率较快,90~120 min内钙、铁离子转运吸收速率较慢。多肽M的质量浓度在0.3~0.5 mg/m L范围时,多肽M促钙、铁离子转运吸收呈浓度依赖性,且多肽M的质量浓度为0.5 mg/m L时,钙、铁离子转运吸收量达到峰值,其中钙离子转运量和吸收量分别为(8.12±0.26)μg/mg和(4.76±0.31)μg/mg,铁离子转运量和吸收量分别为(6.81±0.21)μg/mg,(2.24±0.23)μg/mg。  相似文献   

2.
目的:鳕鱼皮胶原蛋白肽(cod skin collagen peptide,CSCP)对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吸收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拟采用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CSCP在肠道中的吸收机制进行研究,为CSCP在动物肠道内的吸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进行转运实验前,先对CSCP在人工胃、肠液、不同pH值条件及在Caco-2细胞单层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确定CSCP在转运实验中的最高质量浓度,然后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并测定跨膜电阻值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以检验细胞单层的致密性、完整性和极化现象;考察转运时间、CSCP质量浓度、维拉帕米、MK-571、氧化苯砷和去氧胆酸钠对转运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SCP质量浓度并计算累积转运量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在3 h内,CSCP在人工胃、肠液及接近胃肠道pH值环境中基本保持稳定,转运过程中未见多肽发生水解。CSCP的转运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不受维拉帕米和氧化苯砷的影响,去氧胆酸钠和MK-571对CSCP的转运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CSCP跨Caco-2细胞单层转运的机制为细胞旁路途径,其外排受到多药耐药蛋白的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鳕鱼骨胶原肽(BCP)及其钙肽螯合物(BCP-Ca)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对制备的BCP和BCP-Ca进行氨基酸组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雌性Wistar大鼠分为7组:对照组、酪蛋白磷酸肽(CPP)高低剂量组、BCP高低剂量组、BCP-Ca高低剂量组,进行氮代谢实验,测定尿液及粪便中的氮含量。结果:BCP-Ca中Asp和Glu可能与钙发生较强结合;侧链上的氨基和羧基可能与钙发生了螯合反应,参与螯合物的形成;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和CPP组相比,补充高剂量的BCP和BCP-Ca后,大鼠的氮平衡、氮储存率、表观消化率和生物价均有所提高,其中高剂量BCP组的氮平衡、氮储存率和生物价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BCP和BCPCa的吸收利用度较好,具有良好的营养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制备具有高钙结合能力的鳗鱼胶原蛋白肽(eel bone collagen peptide,EBCP)。通过优化确定制备EBCP-Ca的最佳条件为40℃、pH 7.5、40 min、多肽与钙质量比5∶1,此条件下钙螯合率达80%以上。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的羧基和氨基氮原子可能会螯合钙,从而形成EBCP-Ca。EBCP-Ca可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并进行模拟胃肠道消化,同时EBCP-Ca对Caco-2细胞呈现低毒性作用。另外,使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验证EBCP-Ca在体外的钙摄取率,研究EBCP-Ca浓度和培养时间对Caco-2细胞钙离子质量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BCP-Ca能提高AKP活性,进而有利于促进人体胃肠道中钙的吸收。该研究为开发新的钙补充剂和鳗鱼骨的高价值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智  刘慧  刘奇  郑喜群  曲巍  杨可心 《食品科学》2017,38(3):131-135
以玉米肽(corn peptide,CP)为参照研究玉米肽-锌(CP-Zn)螯合物的结构表征和体内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氨基酸分析、紫外扫描、红外光谱研究结构变化;对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CP、CP-Zn(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0、150、250 mg/(kg·d)),测其血清、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分析比较CP、CP-Zn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螯合前后氨基酸组成、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存在明显变化,Zn2+与—COOH、—NH_2、C=O进行了配位;CP高剂量、CP-Zn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提高SOD活力(P0.01)、GSH-Px活力(P0.05或P0.01),CP-Zn抗氧化活性优于CP。由此可见,CP-Zn属于螯合物,同时具有增强CP抗氧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河蚬肉为蛋白源,添加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采用葡聚糖凝胶G-50分离纯化得抗氧化肽,根据螯合最佳工艺制备抗氧化肽—锌螯合物,采用茚三酮法和硫化钠法对螯合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紫外、红外、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螯合产物是一种抗氧化肽—锌螯合物;抗氧化肽中的羧基、氨基及酰胺键均参与了螯合反应,反应前后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已得图谱分析可初步预测河蚬抗氧化肽—锌螯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生产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锌补充剂,提高鲐鱼暗色肉的附加值,本研究将鲐鱼暗色肉寡肽与锌进行螯合.以鲐鱼暗色肉蛋白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0)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鲐鱼暗色肉肽螯合锌.以螯合得率和螯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的方法,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螯合物进行氨基酸、能谱分析.结果 表明,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酪蛋白肽的电荷性质对肽-锌螯合物的胃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以酪蛋白为原料,经碱性蛋白酶水解后,采用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柱分离酪蛋白肽,对分离得到的肽组分的ξ电势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此酪蛋白肽制备肽-锌螯合物;随后采用体外胃液-肠液-Caco-2细胞的三段式消化吸收模型考察肽-锌螯合物的胃肠消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肽的表面净负电荷越多,对锌的螯合能力越强,在胃肠消化过程中也越稳定;同时,较低的ξ电势也有利于肽-锌螯合物的吸收。因此,带有负电荷的酪蛋白肽可以作为一种促锌吸收剂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9.
雷激  张明秋  张勇  黄承钰  白琳 《食品科学》2011,32(1):236-239
采用体外消化/Caco-2 细胞模型对10 种小麦粉进行锌生物利用率比较。以锌吸收率(Caco-2 细胞中的锌含量占加入到细胞的面粉消化液总锌量比例)反映锌生物利用率(Zn bioavailability,Zn BV)。发现不同面粉间锌生物利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粉率78% 的安阳中优9507 是面粉锌吸收率和可吸收锌量都高的品种,它将进入下一步人体实验进行营养功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二肽基肽酶-4(DPP-IV)抑制肽(IPQVS)的活性,评价了小肠吸收与降解作用对DPP-IV抑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IPQVS和其降解肽片段PQVS、QVS、VS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35±0.09)×10-6、(1.46±0.18)×10-6、(0.95±0.08)×10-6、(3.01±0.15)×10-6 cm/s。其中,IPQVS主要是通过胞吞的形式跨Caco-2细胞单层转运,IPQVS以剂量依赖型方式抑制Caco-2细胞单层中的DPP-IV活性,不会影响DPP-IV中mRNA的表达(P>0.05),其IC50为(101.66±6.02) μmol/L,数值高于体外化学底物法测量值。分子对接结果表明DPP-IV和IPQVS降解产物(PQVS和QVS)的结合弱于IPQVS,结合的位点也发生了明显减少,这极大限制了IPQVS的DPP-IV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螺旋藻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钝顶螺旋藻蛋白肽为实验原料,氯化亚铁为铁源,采用初步优化螺旋藻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条件,并对螯合物通过分子量测定、氨基酸组成实验、荧光光谱、扫描电镜、量子化学计算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初步合适的螯合条件为pH6、肽亚铁质量比6:1、肽液浓度1%、温度60 ℃、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物得率为44.13%。螺旋藻蛋白肽与亚铁盐螯合反应后产生了新结构,铁主要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羧基、精氨酸的氨基、赖氨酸的胍基结合,且镶嵌在氨基酸电负性末端形成的空腔中,形成稳定的结构,证明了螯合物的形成。研究结果将为螺旋藻补铁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Caco-2细胞模型为小肠内皮细胞转运模型,本实验构建Caco-2细胞模型并研究抗高血压肽Val-Pro-Pro(VPP)和Ile-Pro-Pro(IPP)的小肠吸收机制。从细胞形态、电阻值和荧光素钠透过率等方面验证了Caco-2细胞模型;通过转运时间、肽浓度、吸收抑制剂和促进剂比较了VPP和IPP的小肠转运途径及外排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Caco-2细胞模型可用于VPP和IPP的模拟小肠吸收机制研究;VPP和IPP的小肠转运途径是旁路转运,VPP和IPP都存在外排泵的作用,IPP外排作用没有VPP大,所以生物利用度高于VPP。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细胞建立外源核酸的吸收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探究质粒DNA的肠道吸收机制。在Transwell孔膜上培养Caco-2细胞21 d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监测培养期间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值、测定荧光黄透过率评价细胞模型是否成功建成;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探究质粒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将质粒DNA加入细胞模型中进行双向转运实验,探究质粒的肠道吸收规律;在低温和添加特异性抑制剂条件下进行质粒转运实验,进一步推测质粒的肠道吸收机制。结果表明,细胞分化形态良好、TEER值及荧光黄表观透过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均符合要求,细胞模型可用于转运实验;质粒对细胞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可用于转运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质粒在模型两方向上的转运均呈逐渐饱和趋势,Papp(肠腔侧(apical,AP)→基底侧(basolateral,BL))远大于Papp(BL→AP),提示质粒的转运受到某种载体蛋白的介导,膜介导的跨细胞运输方式可能参与其中;在低温和添加特异性抑制剂条件下,质粒的转运均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表明该过程是一个跨细胞方式的主动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新西兰鳕鱼皮为原料,提取鳕鱼皮明胶并酶解获得鳕鱼皮明胶肽,以亚硒酸钠为硒源,制备并筛选出硒结合量较高的肽硒复合物,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鳕鱼皮明胶胃蛋白酶酶解物的硒结合含量最高(13.61μg/mg),因此将其用于制备鳕鱼皮明胶肽硒复合物;鳕鱼皮明胶肽与硒结合后,紫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增大且红移,荧光光谱吸收峰由波...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纳豆激酶在胃中失活,提高其在小肠内的吸收能力,本研究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壁材,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探究双重乳液蒸发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的最适条件,接着采用上述条件分别以PEG-PLGA和叶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FA-PEG-PLGA)为壁材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最后对两种微胶囊体外缓释效果、细胞毒性及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EG-PLGA纳豆激酶微胶囊最适制备条件为壁材浓度5 mg/mL、聚乙烯醇(PVA)浓度1%、二级均质转速17500 r/min、二级均质时间7.5 min;PEG-PLGA和FA-PEG-PLGA纳豆激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71.33和255.75 nm,包封率分别为61.54%±2.36%和58.76%±2.54%,ζ电位分别为(-20.17±1.42)和(-24.73±2.36) mV。体外模拟缓释结果表明,经胃环境(pH2.0)2 h后,两种微胶囊中超60%纳豆激酶被保留,经肠环境(pH7.0)22 h缓释效果良好。两种微胶囊对Caco-2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且细胞吸收良好,顶侧表观渗透系数分别高达2.367×10-6和3.497×10-6 cm/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同样表明两种微胶囊在Caco-2细胞中均有很好的吸收效果,且FA-PEG-PLGA微胶囊比PEG-PLGA微胶囊吸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一种补锌产品——牡蛎肽螯合锌的组成成分、结构特征及促细胞增殖作用,分别研究了牡蛎肽螯合锌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分布、锌含量,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牡蛎肽螯合锌进行表征分析,利用HL-7702人肝细胞进行增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牡蛎肽螯合锌相比牡蛎肽在氨基酸组成及相对分子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牡蛎肽螯合锌中锌的质量百分比为4.48%。红外光谱检测表明,牡蛎肽中羧基上的C==O和氨基上的N—H均参与了螯合反应。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牡蛎肽与牡蛎肽螯合锌之间的表面形貌特征存在明显区别,为不同种类物质。MTT法检测结果证明,牡蛎肽螯合锌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HL-7702人肝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为生产出易于人体吸收的锌补充剂,提高加工副产物罗非鱼皮的利用价值,该试验以锌离子螯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活性的胶原蛋白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运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螯合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此外,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对肽-锌螯合物中锌离子溶解率进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锦锦  郭宇星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7,38(11):214-219
通过建立并验证Caco-2细胞模型,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LL、LPEW在小肠中的转运量,研究LL、LPEW的小肠吸收机制。从细胞形态、跨膜电阻和碱性磷酸酶活性3个方面验证Caco-2细胞模型可用性。分析ACE抑制肽LL、LPEW的Caco-2细胞转运量,LL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275.17±8.28)×10~(-7 )cm/s,肠道吸收良好;LPEW的P_(app)为(5.13±1.49)×10~(-7) cm/s,相比于LL,肠道吸收量较低。加入旁路转运促进剂去氧胆酸钠、内吞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肽转运载体竞争性抑制剂Gly-Pro,对比无抑制剂时LL的转运量,分析得到LL的跨膜转运机制可能为内吞途径。加入ATP能量生成抑制剂叠氮化钠、多药耐药蛋白抑制剂MK-571、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比无抑制剂时肽LL的转运量,得出LL没有外排作用,所以LL肠道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Caco-2细胞肠吸收模型的局限和改进方法,主要从几个不同方面介绍了其近年来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Caco-2细胞单层作为一种重要的肠吸收模型,现已广泛应用到食品活性物质的研究中。本文中比较了Caco-2细胞模型吸收和肠上皮吸收的异同点,讨论此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同时总结使用Caco-2细胞模型在研究活性物质(如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原花色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吸收、代谢机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