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荸荠皮粉及其乙醚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结果显示,荸荠皮粉含93个挥发性化合物,荸荠皮乙醚提取物中含57个挥发性化合物;两者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荸荠皮粉主要为脂肪酸类和醇类,其他组分含量很低,而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醚类和烷类。两者拥有5种相同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正己醛、乙醛、正十六烷。在化合物类型分布上,荸荠皮乙醚提取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醇类、醚类和烷类,荸荠皮粉中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类;两者在醇类、酮类和醛类分布方面最为接近,酯类和脂肪酸类相差最大。分析发现,荸荠皮粉及其乙醚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有显著差异,乙醚对香味贡献率高的酯类和醇类的提取有较好效果,但应防止原料在热加工脱水过程中的酸败反应,为改进荸荠皮香味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技术从鲜荸荠和削皮煮20 min、削皮蒸20 min、带皮煮30 min、带皮蒸30 min荸荠样品中鉴定出110种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风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带皮蒸荸荠风味最佳。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荸荠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E, E)-2, 4-壬二烯醛和反式-2-癸烯醛,四种典型蒸煮加工荸荠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壬醛、癸醛、十二醛、苯乙醛、2-十一烯醛,带皮蒸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该研究结果为荸荠加工和食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黑苦荞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挥发性物质变化,用固体介质共浴传热的方式炒制不同温度的未脱壳、脱壳黑苦荞,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比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及含量。根据特征风味建立黑苦荞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和变化。结果显示:未脱壳、脱壳黑苦荞经沙浴加热后鉴定出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酮类、醇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的未脱壳、脱壳黑苦荞可以被有效区分。文章为探究黑苦荞挥发性成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期望能对黑苦荞加工工艺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 MS)对安化黑茶及其它产地黑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对41种共有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化学计量学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变量筛选、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安化黑茶的26个显著性差异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得分投影图直观反映样本间的聚类趋势和分类信息,对安化黑茶与不同产地黑茶样品及其它种类茶叶进行有效区分和识别,找出14个对安化黑茶识别分类起着重要作用的挥发成分。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的GC—TOF MS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统计方法用于安化黑茶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感官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雷达图探究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情况,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等统计学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荸荠削皮蒸、煮的最佳时间均为20 min,带皮蒸、煮的最佳时间均为30 min。由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荸荠挥发性特征风味成分主要为硫化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甲基类化合物、氮氧化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硫化合物;与鲜荸荠相比,不同蒸煮时间荸荠的气味响应值变化明显。PCA分析表明,电子鼻对不同蒸煮时间荸荠的气味均有较好的响应;LDA分析总贡献率均大于90%,略低于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蒸煮时间的荸荠。感官评价与雷达图、PCA和LDA分析结果相符。基于感观评价的电子鼻分析不仅比单一的感官评价更客观准确,而且可以量化评价不同蒸煮时间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对荸荠加工品质控制和日常烹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蒜作为一种新型大蒜发酵制品,与大蒜相比,不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对大蒜及黑蒜中的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黑蒜在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发生变化,与大蒜相比粗脂肪含量减少了2.93 g/100g,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8.17 g/100 g,灰分及粗纤维的含量基本不变;通过GC-MS检测出大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29种,黑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25种,发酵黑蒜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总量较大蒜增加,刺激性气味化合物含量减少,香气化合物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鲜菊芋和黑菊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运用GS-MS对加工前后的菊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鲜菊芋和黑菊芋样品中各分离出81,88个色谱峰,以烃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59.74%,87.35%。2种样品中共有的烃类化合物26种、二硫醚类化合物3种以及苯乙醛、异氟酮、2-异丙基-5-甲基-1-庚醇,构成了菊芋的主要风味成分;新增成分L-抗坏血酸棕榈酸二酯增加了黑菊芋的香气并赋予其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黑曲霉和红曲霉酿造黄酒理化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方法首先从乌衣红曲中分离纯化出了黑曲霉和红曲霉,然后采用纯种发酵的方式制备液体曲进行黄酒酿造。利用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所酿造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总酸、酒精度及总氨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黑曲黄酒中总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红曲黄酒。2种曲霉酿造的黄酒在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红曲黄酒含有27种成分,黑曲黄酒中含有25种成分; 2-庚醇、2-壬醇、2-甲基丁酸等成分只在红曲黄酒中检出,而乙醛、2苯基-2-丁烯醛等成分只在黑曲黄酒中检出。结论黑曲霉酿造的黄酒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红曲霉酿造的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9.
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0.
探究轻微热处理对冷藏期间最小加工荸荠(Eleocharis tuberose)感官品质的影响,建立最小加工荸荠的感官质量系统,找出影响消费者接受性的关键指标及品质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感官评员对贮藏期间轻微热处理(58℃,20 min)最小加工荸荠的感官品质进行描述,得到最小加工荸荠的12个主要感官描述语;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对最小加工荸荠贮藏期间感官品质作剖面图,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有效地保持荸荠切片色泽、质地和风味;对各个主要感官描述语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占最小加工荸荠感官指标权重的60.882%,其中第1主成分的特征是乳白色、黄绿色、黄褐色和粗糙,第2主成分的特征是新鲜、清香和霉变,第3主成分的特征是纤维状。在最小加工荸荠感官质量控制中需注意荸荠切片色泽(黄绿色和黄褐色)、质地(粗糙和纤维状)以及风味(霉变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研究新鲜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萃取头65 μm CAR/PDMS Blue、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40 min、样品量4 g、解吸时间1 min的最优条件下,共检出65种荸荠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而且气味阈值较低,是荸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通过计算气味活度值确定荸荠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E,E)-2,4-壬二烯醛、壬醛、癸醛、反式-2-癸烯醛,它们共同赋予新鲜荸荠特有的清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动化静态顶空(HS)-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6个批次淡豆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从测定到的40多种成分中确定了2-丁酮、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香芹烯等11种共有化合物及2,3,5-三甲基吡嗪、L-乙酸冰片酯、古巴烯、四甲基吡嗪等16种非共有化合物;同时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27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使用自动化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淡豆豉的挥发性成分快速简便,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淡豆豉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构建,为淡豆豉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以乳清粉和黑枸杞为原料的黑枸杞乳清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黑枸杞乳清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黑枸杞乳清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黑枸杞汁∶乳清液1∶3(V/V)、酵母接种量1.1%、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115 h,此条件下所得黑枸杞乳清酒的感官评分为90.2分。在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以酯类物质为主,占全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72.42%,主要成分是癸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其次是醇类物质,占检出总量的24.76%,主要成分是异戊醇和2-甲基丁醇,其他成分如酸类、醛类、烃类和酚类物质等检出含量很少,总占比只有2.82%。  相似文献   

14.
荸荠皮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中活性物质丰富,具有抑菌、消炎、降压、抗癌等良好的药用价值。荸荠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荸荠皮,目前荸荠皮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多酚类、甾醇类、糖类等化合物。综述国内外荸荠皮中的黄酮类、多酚类、甾醇类、糖类等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荸荠皮活性成分在提取分离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趋势,期望为系统地开展荸荠皮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一步扩大荸荠皮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酿造工艺制得的3种黑米酒为实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黑米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贮藏期间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黑米酒共鉴定出66种香气成分,其中10°半干黑谷酒46种、传统型黑米酒51种、12°干红黑谷酒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酮类、酚类以及酸类物质等(醇类最高,酯类次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传统型黑米酒挥发性成分相对丰富且较为稳定,而采用现代新技术生产的12°干红黑谷酒风味物质变化最大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黑胡椒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祖光  高云芳  刘文涵 《食品科学》2003,24(10):128-131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富集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并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黑胡椒粉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不同结构的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但不同厂家生产的黑胡椒粉的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别。其中β-石竹烯、3-蒈烯、β-水芹烯、胡椒烯、δ-榄香烯、β-蒎烯、α-Lu草烯是黑胡椒的特殊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可用于区别和鉴定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黑胡椒粉,是研究食品风味成分分析的-种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松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丽娟  金光洙 《食品科学》2010,31(8):216-2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茸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探讨其化学成分与松茸特有食用香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法可从松茸挥发油中分离出66 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48 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76%。松茸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己酸(11.04%)、乙酸冰片酯(11.28%)、肉桂酸甲酯(27.37%)。其中乙酸冰片酯、肉桂酸甲酯是组成松茸独特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黑蒜是用鲜蒜发酵3~4个月制成的发酵食物,黑蒜液是一种由黑蒜通过加工浓缩而成的饮品,能够将黑蒜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完善地提取并保存下来,又可作为替代鲜蒜的调味品,最大程度保留鲜蒜的原有成分,且食用后无蒜臭,加强了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癌、消炎杀菌、改良心血管等功效。该研究通过测定鲜蒜、黑蒜和黑蒜液的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来探讨黑蒜液加工中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黑蒜液的总酚含量比鲜蒜和黑蒜多,黑蒜液的抗氧化活性比鲜蒜和黑蒜强,所以黑蒜液的抗氧化、抗衰老功效也是最佳的。黑蒜液的总酸含量比鲜蒜和黑蒜多,黑蒜液的还原糖含量比鲜蒜和黑蒜多,黑蒜液不仅没有鲜蒜的辛辣,还没有黑蒜的微苦味,所以黑蒜液在口感上要比黑蒜和鲜蒜好。鲜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比黑蒜低,黑蒜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较于黑蒜,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升高,一般在1.5~2.5倍左右,其他氨基酸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黑蒜中具有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多,所以黑蒜的香味比较明显。黑蒜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呈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含量要低于鲜蒜和黑蒜,而呈香味物质的含量高于鲜蒜和黑蒜。  相似文献   

19.
荸荠活性成分与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荸荠活性成分与功能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荸荠中存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物质、多糖、甾醇、荸荠英等,因而使得荸荠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以荸荠为原料开发相关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不同产地黑果枸杞中的挥发性成分,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以新疆红枸杞为对照组,对新疆和青海两种产地的黑果枸杞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比较。结果:3种样品中共鉴定出50种物质,其中包括酯类19种,酮类6种,烯类5种,芳烃类4种,烷烃类2种,醛类8种,醇类2种,酸类3种和醚类1种。其中新疆黑枸杞挥发性组分最多,为33种,青海黑枸杞28种,新疆红枸杞26种,3种样品共有成分9种。不同产地对黑果枸杞挥发性组分种类和含量的影响较大,新疆和青海黑枸杞以酯类和烷烃化合物为主,而新疆红枸杞的挥发性组分则以烷烃和醛类为主。本研究对黑果枸杞的开发及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