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鲐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腐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娜  孟璐  冯俊丽  戴志远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0):197-205
以感官评价、pH、TVB-V、组胺和微生物作为评价指标,检测鲐鱼在气调、真空包装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及其腐败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的鲐鱼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6 d和12 d。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鲐鱼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域,发现真空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发光杆菌、希瓦氏菌和弧菌,气调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远洋杆菌、盐单胞菌和嗜冷杆菌。本研究确定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群,为鲐鱼贮藏过程中的抑菌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气调包装中鲐鱼保鲜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新鲜鲐鱼贮藏在冷海水系统中,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研究贮藏期间菌相变化以确定优势腐败菌。通过对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的测定,确定鲐鱼冷海水贮藏的特定腐败菌。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鲐鱼的主要菌相由嗜冷杆菌过渡到假单胞菌,再到希瓦氏菌。腐败样品中的菌相主要由希瓦氏菌、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组成,致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希瓦氏菌可以导致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和菌落总数快速增加;柠檬酸杆菌和样品组胺的产量相关性较强。由于接种柠檬酸杆菌的样品菌落总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确定希瓦氏菌为鲐鱼在冷海水贮藏条件下的特定腐败菌。  相似文献   

3.
以冷海水保鲜的鲐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冷海水保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确定了鲐鱼在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MEGA5.2软件构建了贮藏末期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冷海水保鲜鲐鱼样品在贮藏初期(第0 d)的微生物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还有少量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样品中的菌相逐渐变的单一,假单胞菌属迅速下降,希瓦氏菌属迅速增加;贮藏末期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藏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被确定为鲐鱼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4.
腐败希瓦氏菌对凡纳滨对虾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对虾在30℃和4℃贮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情况、感官品质、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生长代谢活性及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30℃条件相比,4℃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感官品质下降趋势较缓,且腐胺和尸胺含量都较低,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感官不可接受点时,4℃条件下接菌组样品中总氨基酸含量却较30℃条件下的低,分别为(168.25±1.86)mg/g和(174.16±0.89)mg/g,其中以总赖氨酸、总精氨酸和总酪氨酸下降幅度最为显著,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明显较低。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腐败希瓦氏菌在对数生长期时,对虾的总赖氨酸含量下降最快。低温虽然能够抑制腐败希瓦氏菌菌落数的增长和生物胺的累积,但是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环境下生长代谢需要更多的氨基酸,以促进凡纳滨对虾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降低对虾的风味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将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作为检测指标,对鲅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进行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研究,对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鲅鱼较好品质的时期分别为192h、144h、24h、18h和12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240h、192h、48h、24h和20h。各个温度条件下,鲅鱼贮藏过程中较好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的TVB-N平均值分别为(22.88±1.98)mg/100g、(49.40±2.40)mg/100g;TMA均值为(11.67±1.88)mg/100g、(18.88±2.75)mg/100g;菌落总数分别为(4.01±0.49)lg(CFU/g)、(6.17±0.49)lg(CFU/g);产H2S菌数分别为(3.28±0.63)lg(CFU/g)、(5.78±0.65)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3.60±0.39)lg(CFU/g)、(6.12±0.50)lg(CFU/g)。可知TVB-N、TMA、菌落总数、产H2S菌、假单胞菌作为鲅鱼贮藏过程中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是影响大西洋鲑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探明上述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将有利于监测和预判贮运过程中大西洋鲑的品质。本研究通过修正的Gompertz模型、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以及Belehradek方程拟合大西洋鲑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大西洋鲑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生成微生物生长预测系统。结果表明:通过比较修正的Gompertz模型和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拟合所得的4、10、25℃贮藏温度下微生物生长参数发现,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更适宜作为一级模型反映大西洋鲑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运用该模型拟合大西洋鲑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所得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其中25℃下分别为0.995、0.994、0.952,10℃下分别为0.993、0.996、0.997,4℃下分别为0.981、0.995、0.914。根据Baranyi and ...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真空包装冷藏大菱鲆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微生物和化学指标评价其货架期,利用16Sr DNA方法对其贮藏初期和末期的微生物分布进行鉴定,并采用报告菌株法检测大菱鲆鱼片贮藏过程中两种类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产生情况,检测其优势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类型。结果显示,大菱鲆鱼片在真空包装冷藏环境下可以贮藏9 d,此时细菌总数达6.87 logCFU/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28.70 mg/100 g。对比初始和末期微生物种类变化,真空包装大菱鲆鱼片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希瓦氏菌,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末期分离的希瓦氏菌均能分泌AI-2信号分子,分泌能力因菌株而异。利用基因手段可从希瓦氏菌中扩增到AI-2的分泌基因lux S,表明lux S在产AI-2菌株中具有一定保守性,可能参与希瓦氏菌的腐败进程。  相似文献   

8.
吴奇子  陈雪  刘欢  方旭波  林燕国 《食品科技》2015,(2):169-173,180
以鲐鱼的感官评定、持水力、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巯基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组胺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为指标,研究船冻和岸冻鲐鱼在-18℃贮藏过程中鲜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船冻鲐鱼的TVB-N值、组胺含量和TBA值均低于岸冻鲐鱼,而船冻鲐鱼的感官评分、持水力、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都高于岸冻鲐鱼,下降速度也较岸冻鲐鱼缓慢。船冻技术不但有利于延长鲐鱼的贮藏时间,而且确保其在贮藏期间的肉质鲜度。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 mg-N 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mg-N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冷藏温度对鲜活鲈鱼品质影响,研究通过测定感官指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细菌总数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评价了微冻条件下鲈鱼品质变化及优势微生物。结果表明,-2℃微冻贮藏能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延缓pH、TVB-N和K值上升,减缓细菌的生长繁殖,鲈鱼在冷藏和微冻贮藏中货架期分别为9d和18d。细菌计数和DGGE图谱均显示,鲈鱼在冷藏和微冻贮藏下产H2S菌和假单胞菌增长最快,其中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是主要优势腐败菌。可见,-2℃微冻贮藏比4℃冷藏能延缓鲈鱼品质劣变,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黄鱼和大菱鲆无菌鱼块接种优势腐败菌后5℃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两种冷藏海水鱼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大菱鲆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60,72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5.48,37.56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14,8.32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1.86×10-7,1.35×10-7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162,174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39.01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71,8.91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4.49×10-8,3.72×10-8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的货架期比大菱鲆的明显长,接种假单胞菌的两种鱼块的货架期比接种希瓦氏菌的稍长。两种海水鱼低温有氧贮藏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都有很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鲍鱼为原料,应用选择培养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生物胺及相关理化指标(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进行测定,研究4℃、20℃贮藏下鲍鱼品质劣变的优势菌以及危害因子生物胺的产生情况。2种贮藏温度下,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均为优势腐败菌,腐胺、尸胺含量和TVB-N值、总菌落数、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数量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3~0.914),尸胺、腐胺可以作为鲍鱼品质评价的参考指标,4℃可以有效抑制鲍鱼的腐败进程,延长鲍鱼保质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预处理对鲐鱼生物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整鱼和去内脏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8种生物胺以及总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鲐鱼中主要的生物胺为组胺、腐胺、尸胺、酪胺。随着温度的升高,鲐鱼中总生物胺含量的增加迅速变快。在0、4、10、15、20、25和30 ℃贮藏1 d后,整鱼中总生物胺的积累量分别为40.34、93.44、107.95、73.39、119.99、4649.90、6446.43 mg/kg。在0、4、10、15、20、25和30 ℃贮藏条件下,整鱼中组胺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高组胺鱼类安全限量(400 mg/kg)的时间分别为12、5、4 d和48、36、15、14~16 h,-18 ℃贮藏6个月,组胺积累量仅为13.45 mg/kg。另外,去内脏能减少生物胺的生成,在-18、0、4、10、15、20、25和30 ℃贮藏条件下,去内脏后总生物胺最终积累量减少程度分别为14.22%、39.79%、13.83%、29.06%、22.60%、13.56%、26.13%、21.26%。因此,低温冷冻和去内脏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鲐鱼中生物胺的生成,防止腐败。本研究为有效控制鲐鱼生物胺的产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藏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鲤鱼和罗非鱼无菌鱼块贮藏中感官、腐败代谢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指标,探讨冷藏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鲤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62h,此时的TVBN值为27.12mg/100g和22.51mg/100g,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菌数为8.96 lg(CFU/g)和9.07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9.28×10-9mg TVBN/CFU和1.81×10-8mg TVBN/CFU。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罗非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44h,此时的TVBN值为23.46mg/100g和24.30mg/100g,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菌数为8.83 lg(CFU/g)和9.12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1.67×10-8mg TVBN/CFU和9.10×10-9mg TVBN/CFU。结合两种养殖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和腐败菌在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得出冷藏罗非鱼和鲤鱼的特定腐败菌是假单胞菌,两种腐败菌都具有较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将气调包装凡纳滨对虾货架终点时筛选、分离、纯化得到的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3种腐败菌,分别接种到杀菌后的新鲜凡纳滨对虾上,研究接菌对虾上的3种腐败菌在4℃气调包装(80%CO2/10%O2/10%N2)贮藏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的致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在4℃气调包装条件下,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延滞时间分别为20.64,128.8 h和106.1 h,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2302,0.03002 h-1和0.02198 h-1,最大菌落数分别为7.49,6.87 lg(CFU/g)和6.91 lg(CFU/g)。接种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凡纳滨对虾感官品质货架期较空白对照组短,分别为176,164 h和167 h。凡纳滨对虾腐败菌致腐败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肉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挥发性盐基氮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5.40×10-9,1.03×10-7mg/CFU和4.34×10-8 mg/CFU,三甲胺氮产量因子(YTMA-N/CFU)分别为2.37×10-10,3.95×10-9mg/CFU和1.52×10-9 mg/CFU,表明在冷藏气调包装凡纳滨对虾腐败过程中希瓦氏菌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气单胞菌,肉杆菌的致腐败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鲐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海上移动运输船上东海鲐鱼新鲜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将鲐鱼贮藏在0、5、10、15 ℃条件下,测定K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并进行感官评分,研究其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的感官品质指标逐渐下降,K值、TVB-N值和TVC均逐渐上升。实验用Arrhenius方程构建了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K值、TVB-N值和TVC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其中,K值变化的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0)分别为30.54 kJ/mol和1.54×104;TVB-N变化的Ea及k0分别为41.21 kJ/mol和4.40×105;TVC变化的Ea及k0分别为46.78 kJ/mol 和2.93×106。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在0~15 ℃范围内对鲐鱼的货架期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代谢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 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以及这两种菌的复合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68、174、168h,说明接种假单胞菌的货架期较长。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YTVB-N/CFU 基本一致,腐败希瓦氏菌的YTMA/CFU 明显大于假单胞菌和复合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较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强。假单胞菌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仅在较高数量时才有明显作用,腐败希瓦氏菌是有氧冷藏养殖大黄鱼的特定腐败菌。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气调包装中华鳖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为中华鳖贮藏保鲜提供参考。采用宏基因组学法研究气调包装(50%CO_2/50%N_2,3 mL∶1 g)的中华鳖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贮藏过程中,气调包装样品的群落丰富度逐渐上升,物种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气调包装的优势腐败菌属为希瓦氏菌属,在贮藏末期占29.68%;气调包装能有效抑制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等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微生物,维持产品新鲜品质,是中华鳖包装贮藏的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冷链和断链流通对冰藏大黄鱼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模拟了冰藏大黄鱼冷链与断链两种流通方式,采用多点温度采集仪实时监测不同流通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感官评定、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TVC)与嗜冷菌数(PBC)等指标来评价两种流通方式对大黄鱼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技术对冰藏大黄鱼冷链与断链流通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波动加速大黄鱼的品质劣变,流通时间与其感官分值、TVB-N值、微生物数正相关,冷链组与断链组样品分别在347 h与275 h时超出货架期终点,货架期分别为275~347 h与203~275 h。样品经PCR-DGGE割胶回收测序,腐生葡萄球菌、假交替单胞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大黄鱼流通后期逐渐减少,假单胞菌与嗜冷杆菌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同时还有不动杆菌与希瓦氏菌。经综合评价,假单胞菌与嗜冷杆菌为大黄鱼冷链与断链流通过程中贮藏末期的主要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