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对4套多联机系统进行35个工况的制冷与制热性能试验,获得多联机的全工况运行性能;在我国相关标准给定的典型气象参数和建筑负荷模型条件下,应用现有标准给定的制冷与制热季节性能指标对这些多联机进行评价,并与全工况季节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各种季节性能评价指标数据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多联机产品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水热泵系统全年性能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建筑物的全年负荷预测,提出了热泵系统全年季节性能优化的理念,定义了热泵全年性能系数APF,并以此为优化目标函数,换热器面积比为优化变量,研究在压缩机开停控制方式下系统的优化匹配,并与以HSPF、SEER和EER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计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APF作为优化目标具有更加真实客观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和简化控制逻辑,在实际运行中,往往采用固定吸气压力(制冷时)和固定排气压力(制热时)的方法控制多联机运行.然而当多联机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仍然采用固定目标值的方法将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本文以一套实际建筑中的多联机为研究对象,分析改变吸气压力前后其制冷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吸气压力由8.4...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多联机室内机电子膨胀阀(EEV)内泄漏对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两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实验时,有一台室内机膨胀阀始终存在内泄漏,最终IPLV为4.53;第二组实验时,关闭的内机膨胀阀没有明显内泄漏,最终IPLV为4.72,比第一组数据提高了4.2%。从实验结果看出,部分负荷下不开机的室内机膨胀阀存在内泄漏,会导致测试的部分负荷制冷量下降,最终导致多联机IPLV降低。因此在进行多联机IPLV测试时需要关注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内泄漏。  相似文献   

5.
对于多联机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除了机组本身性能之外,还有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建筑物客观节能因素、人为使用因素、客观天气因素等等,事实证明影响多联机运行性能的因素包括产品和施工两方面。而大部分的多联机设计都由厂家办事处专业人员完成,所以施工阶段产生的影响因素能占到全部影响因素的60%左右,本文主要总结分析施工阶段产生的影响因素,以供各位业内人士和使用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行国家标准的研读,指出国家标准中IPLV计算和检测公式中2.3%,41.5%,46.1%和10.1%四个权重系数为国家标准确定值,不是工况测试结果,不能解读为变量。有关文献将IPLV作为评价冷水机组季节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希望用IPLV评价冷水机组全年制冷运行能耗水平的观点缺乏设计标准和产品标准相关条款支持,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联机常规的制热控制策略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特性,提出新的控制策略,建立了压缩机输出比控制模型和压缩机切换控制模型,设计一套10HP数码涡旋多联机系统进行验证.控制模型中以一个周期时间内排气压力的平均值作为当前压力值按照给定的目标压力区域来调节压缩机输出比,并给出了控制模型中的目标压力基准值的确定原则.压缩机切换控制策略中,设置数码压缩机为优先级高的压缩机,调节其输出能力,直到100%输出比,再切换启动定频压缩机,有利于提高性能系数.实验证明这种控制策略对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对现有的制冷空调系统的效率测量方法进行审视,并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衡量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建筑凹槽对多联机室外机运行环境的影响,以某高层住宅建筑凹槽为例,基于CFD模拟方法展开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凹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会影响多联机室外机的进风温度,凹槽深度加深,进风温度升高;凹槽宽度加大,进风温度降低。本文对建筑凹槽的合理设置提出建议:凹槽宽度为2 m时,建筑外立面距离设备平台外侧的深度不宜大于1 m,若需要增大凹槽深度,需要增大凹槽宽度以改善凹槽内室外机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标准"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和某空调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协议要求,研制了一套25HP小型多联机综合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主要采用了"空气焓差法"的测试方法,结合PID的控制,使实验室能满足多联机性能测试的温、湿度等技术要求,实现对多联机性能的测试。试验证明,被控参数均达到标准要求,能很好地满足多联机的试验需要。  相似文献   

11.
部分家用多联式房间空调器的名义制冷量小于14000W,可以按照GB/T7725-2004附录F中要求的能源消耗效率(EER)进行评价,但其又是多联机组,还可以按照GB/T18837-2002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C)进行评价。到底用哪一个指标来评价家用多联式房间空调器,本文从试验方面入手对SEER和IPLV(C)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办公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逐时多联机能耗数据,分析不同时间颗粒度下多联机的主要能耗特征。结果显示,多联机能耗随季节变化明显,并呈现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特征。深入分析典型日逐时运行能耗特征,多联机能耗特征可分为4个阶段:夜间时段、陆续上班时段、稳定时段和陆续下班时段。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可得,多联机能耗主要受室内人员和室外气候的影响。此项研究旨在为后续建筑能耗预测、能耗诊断及多联机的优化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有助于建筑能源管理人员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行国家标准中3种对于可变流量空调性能评价值SEER和IPLV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行工况的特点,结合水源多联机系统特点和部分负荷测试方法,探讨其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值,同时采用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环境参数特点和使用场所建筑物特性的权重系数,提出可连续卸载运行机组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对于不可连续卸载运行的机组提出通过开-停试验进行测试的方法及其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针对检测装置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对于冷却侧,按室外水侧量热计法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具有热泵功能的水源多联机组,提出考核条件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制冷剂泄漏会给多联机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实时且准确的故障诊断。本文基于结构方程原理和试验数据,利用数据预处理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对比,分析结构方程在选择重要变量上的正确性,并利用重要显变量采用主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专家变量,代入决策树模型,其在线诊断正确率达到96.96%,相对单独采用决策树模型提高2.81%。  相似文献   

15.
将微通道换热器应用到北美市场典型的分体式热泵型空调机组中,并对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机组和采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的原机组的性能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室外机均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后,机组能力提高4%,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与制热季节能效系数(HSPF)分别提高2%和1%,换热器质量减轻44%,制冷剂充注量减少51%。平均结霜时间与原机组相比延长5%,平均除霜时间比原机组延长4%。此外,通过优化设计,制冷剂的分布更加均匀。对室外机微通道用换热器进行耐腐蚀性测试和压力交变疲劳测试,结果表明微通道换热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不同负荷组合对测试多联机IPLV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指出综合性能系数(IPLV)与部分负荷Q2(75%±10%),Q3(50%±10%)和Q4(25%±10%)之间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当采用不同的部分负荷组合进行IPLV测试时,有时会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节流机构、不同除霜方式对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性能的影响,在空气源热泵机组上对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作为除霜节流机构,以及采用“四通换向阀直接换向除霜”和“压缩机停机四通换向阀换向除霜”2种除霜方式,进行了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膨胀阀的除霜时间比热力膨胀阀的短12s,即减少11%。笔者提出采用电子膨胀阀+压缩机停机四通换向阀换向除霜模式的结合,具备四通换向阀换向除霜的除霜强度,解决了“奔油”等部分缺陷,而且采用电子膨胀阀进行除霜可缩短部分除霜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某品牌多联机3个型号卡式天花室内机为例,将热管技术应用于多联机卡式天花室内机,计算不同室内设计温度条件下的换热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多联机室内机相比,其节能率可达28.46%~68.53%,同时在无需电加热或蒸汽动力设备的条件下提高室内送风温度,在节约能源消耗的同时满足室内人体热舒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电动汽车空调存在制热效率低、影响汽车续航里程等缺陷,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关键是节流元件的选择。本文介绍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用双向热力膨胀阀是在现有热力膨胀阀的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特点,采用全封闭结构、二次节流、圆锥形阀芯阀口、双向工作的内密封结构等技术,解决热泵空调制冷和制热时热力膨胀阀制冷剂双向流通、流量平衡及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