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铸造技术》2016,(8):1621-1623
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模拟在不同初始冷却温度的快速冷却,通过拉伸性能和组织、微观结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L830管线钢冷却开始温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钢的抗拉强度随初始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塑性随初始冷却温度升高先增加而后降低。在临界温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的管线钢都具有贝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初始冷却温度由810℃升至900℃,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降低而贝氏体体积分数升高。选取870℃为临界温度,管线钢显微组织中微小的贝氏体的含量为63.2%,剩余铁素体中含有大量位错,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2.
税正伟 《焊接技术》2012,41(5):13-16
针对高酸性油气田管线钢L245NCS进行了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分析及晶粒度的测定.通过选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制订了4种焊接工艺方案,分别对其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案根焊及填充焊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均为等轴或块状铁素体+珠光体,盖面焊组织晶粒粗大;方案2及方案4出现呈枝晶状分布的铁素体+珠光体;方案1及方案3出现先共析铁素体,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晶内为粒状贝氏体+珠光体+针状铁素体.因为影响焊接接头抗SSCC能力的主要是根焊层,盖面层的粗大的铁素体对焊接接头的抗SSCC性能影响不大,所以4种方案理论上均具有良好的抗SSCC性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及冲击材料试验机等对X100钢级管线钢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100钢级管线钢焊缝区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热影响区组织有多边形铁素体存在,且晶粒粗大,发生了软化和脆化.焊接接头最高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达805 MPa,10.7%.接头的冲击吸收功(-10℃)大于110 J;剪切面积百分比(-10℃)平均值达到85%,呈现为韧性断裂.硬度测试结果显示,热影响区硬度外焊高于内焊.  相似文献   

4.
潘川  喻萍  田志凌  薛振奎 《焊接学报》2007,28(11):93-96
对X70大管径管线钢焊接用自保护药芯焊丝进行研究.并进行焊接工艺和力学性能的评定,以确定其现场的焊接性,所有结果符合美国石油行业标准API1104《管道及有关设施的焊接》和一些附加的国内标准.结果表明,自制的自保护药芯焊丝有较好的全位置焊接性、良好的脱渣性和电弧稳定性,较低的飞溅率和发尘量.接头的抗拉强度为730~760MPa,-20℃冲击吸收功为125J.表明自制的自保护药芯焊丝能够在焊接X70管线钢时获得合格的接头.X70接头焊缝中微观组织有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在热影响区粗晶区没有发现魏氏组织.焊缝柱状晶区和HAZ粗晶区的主要组织是粒状贝氏体.在焊接接头中获得贝氏体组织,使这种自制自保护药芯焊丝能够符合规定的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麻力  虞毅 《焊接》2011,(8):44-47
针对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以海洋用高钢级X8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焊接工艺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焊条电弧焊工艺下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的性能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焊条电弧焊工艺参数对海洋用X80管线钢进行焊接,可以得到合格的焊接接头.X80管线钢母材和焊接接头所具有的针状铁素...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15,(10):2550-255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冲击试验机对化工管道用超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焊接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明显不同,且与母材的微观组织也存在差异。在温度为-10℃时,超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焊接接头的冲击功为177 J,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焊接热循环对X120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次及二次焊接热循环对X12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焊接热循环时,X120管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当线能量为40kJ/cm时,焊接粗晶区仍保持高的冲击韧性和硬度.在双面焊时,峰值温度为1200℃的二次循环后,热影响区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因其奥氏体晶粒相对细小,从而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800℃)和略高于两相区(1000℃)时,焊接热影响区表现为局部脆化.当峰值温度为800℃时,脆化原因是在晶界形成网状组织;而峰值温度为1000℃时,脆化原因是冷却时获得含有粗大M/A岛状组织的粒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5,(5):1177-1179
以热处理后的建筑用X90级第三代管线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热处理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试验钢组织由板条和粒状贝氏体、M/A以及准多边形的铁素体的多相组织构成。低密度的准多边形铁素体能够提高钢基体的韧性;含Nb析出物可抑制位错的滑移;夹杂在位错之中的极硬M/A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经热处理后,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强比,较高的延展性能,能有效减少裂纹和开裂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丝TIG焊对X80钢板进行对接,并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主要为针状铁素体(AF)组织,热影响区粗晶区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BF)和粒状贝氏体(GB)组织,细晶区主要是多边形铁素体(PF)和少量贝氏体组成;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643 MPa,断裂在母材区;在-30℃时焊缝区的冲击吸收功高于热影响区,焊缝主要是韧脆混合断裂为主,而HAZ主要以脆性断裂为主。焊缝区的硬度较高,焊接接头HAZ存在硬化和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X100钢级管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的拉伸和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792MPa和9.9%,分别是母材的91.77%和49.5%.HAZ的软化和脆化,使拉伸断裂在HAZ.焊缝区晶界处粗大化合物的析出,以及缺陷的存在,亦使之成了接头强度的薄弱地带.接头的-10℃冲击功均大于150J.3#试样冲击功最大,表现为塑性断裂;4#试样冲击功最小,属于混合断裂.  相似文献   

11.
王永健 《铸造技术》2014,(11):2685-2687
以建筑用管线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筑用管线钢在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为14 642 J/cm时,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减少而提高,焊接局部发生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工艺对H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硬度和金相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材料H13钢(4Cr5MoSiV1)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热处理后的试样缺陷。结果表明,H13钢经1050℃×200s (560 ̄600)℃×2h回火,可使其硬度达到较佳的使用范围(48 ̄52HRC);采用同样的回火工艺进行二次回火后,其组织更加稳定和均匀,且硬度适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55SiMoV钢组织、力学性能及多冲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淬火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晶粒变粗,板条尺寸增大,孪晶数量增多。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工艺为:870℃淬火+200 ̄220℃回火。  相似文献   

14.
王飞翔 《热加工工艺》2013,42(3):193-195
设计了三种焊接工艺焊接SUS444铁素体不锈钢,通过金相、弯曲、拉伸和冲击等方法研究了其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焊接工艺都能得到抗弯性能和抗拉性能较好的焊接接头,采用线能量小于10k.J/cm两道次焊接的热影响区最窄,晶粒尺寸最小,常温冲击功最高,冲击断口为韧窝断口;填充奥氏体不锈钢焊丝可以保证焊缝具有足够的韧性,不填焊丝焊缝冲击功只有10J,呈现脆性断裂形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工艺处理后的X52热轧(HR)管线钢母材的组织和性能,得出热处理工艺对热轧态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相近或相同钢级热轧态管线钢无缝钢管、弯管、管件的热加工及热处理提供实践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江龙  卢军 《热处理》2009,24(3):21-24
比较了H13钢盐浴分级淬火、盐浴分级淬火+200℃×2h回火、真空高压气淬和真空高压气淬+200℃×2h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试验表明,H13钢真空高压气淬后的力学性能更为优良。这主要是因为H13钢盐浴分级淬火后,存在拉应力,而真空高压气淬后存在压应力;同时还与真空淬火具有脱气作用,残留奥氏体较多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分级淬火后应快速冷却,减少贝氏体量,增加马氏体转变量,抵消部分热应力,有利于减小模具的畸变和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 A-TIG welding was carried out on grade 91 steel plates of size 220 × 110 × 10 mm using the in-house developed activated flux to produce butt-joints. The room-temperatur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A-TIG as-welded joint was low due to the presence of untempered martensite matrix despite the low microinclusion density caused by activated flux and also low δ-ferrite (<0.5 %) content. Toughness after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PWHT) at 760 °C-2 h was 20 J as against the required value of 47 J as per the specification EN: 1557:1997.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mpact toughness after PWHT at 760 °C for 3 h. The improvement in toughness was attributed to softening of martensite matrix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due to tempering reactions. The precipitates are of type M23C6, and they are observed at grain boundary as well as within the grains. The A-TIG-processed grade 91 steel weld joint was found to meet the toughness requirements after PWHT at 760 °C-3 h. Observations of fracture surfaces using SEM revealed that the as-welded joint failed by brittle fracture, whereas post-weld heat-treated weld joints failed by decohesive rupture mode.  相似文献   

18.
19.
张敏  李琳  李继红 《热加工工艺》2013,42(1):163-165
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方法对X100管线钢进行焊接试验,分析了不同焊接电流下所得焊缝微观组织及宏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为4.29 mm/s时,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其焊缝的硬度变小,冲击功呈先减小后增加、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焊速为7.22 mm/s时,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其焊缝的硬度和强度呈下降趋势,韧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