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D何时能顺利攻入大尺寸的平板电视面板背光市场面临挑战,相较于OLED背光平板电视以色彩鲜艳丰富、反应速度快为号召吸引精品市场,未来大尺寸平板电视产品应用的新霸主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定论。晶电  相似文献   

2.
解密OLED电视     
《家用电器科技》2010,(9):40-41
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来看,对平板电视而言2010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LED背光源电视的迅速成长,看到了3D电视的初露锋芒,看到了互联网电视的大举进攻,更看到了智能、OLED、激光电视等未来显示技术的新方向。很难说哪种电视会称雄未来,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绝大多数的行业人士都将目光瞄准了OLED,这种以卓越显示性能、超薄、可弯曲的突出特性虏获人们“芳心”的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3.
《家用电器》2013,(3):13
在全球彩电厂商探索未来电视发展之路时,韩国厂商成为推动OLED发展的"急先锋"。从小尺寸OLED手机到大尺寸OLED电视,再到可弯曲OLED电视,拓展新应用、挖掘新市场成为OLED最大的使命。三星和LG纷纷推出可弯曲的OLED电视。2013年下半年,LGDisplay将量产"塑性"OLED显示屏。  相似文献   

4.
<正>推动彩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属显示技术的迭代与变革。从CRT到液晶显示技术的过渡,让彩电行业进入平板电视时代。如今,显示技术之争烽烟又起,液晶、OLED、激光显示同台竞技,各大阵营也已逐渐明朗。2017年1月,索尼在CES上发布OLED电视A1,引发业界热议;3月底,索尼将A1带到中国。虽然索尼在中国彩电市场的份额有限,但是其在技术层面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此举让OLED阵营为之一振。时隔不久,4月中旬,三星、  相似文献   

5.
《消费电子商讯》2007,(18):26-26
2007年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销量的快速增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行业利润日趋稀薄。由于平板电视上游面板生产线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国内平板电视厂商要完成向上游产业链的整合还需要时间,占平板电视销售较大份额的终端零售渠  相似文献   

6.
《电器》2017,(1)
<正>2016年,中国平板显示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OLED、量子点、HDR等新兴显示技术层出不穷。12月20日,"中国平板显示技术年度峰会暨中国平板电视工程师泰度榜发布"活动在北京召开。泰瑞特研究发布的"2016年平板显示技术趋势"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据泰瑞特研究经理谢于迪介绍,报告选取了32台高清电视(包括31台液晶电视和1台OLED电视)和4台超高清电视作为样本,并对其显示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7.
<正>笼罩在OLED头上的光环无数,以至于人们期望见到OLED电视可以像手机、数码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一般迅速地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开花结果"。尽管索尼已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OLED电视,三星、LG也在不断加大对  相似文献   

8.
<正>从小到大、从厚到薄、从标清到超高清、从模拟到数字、从普通到智能??从2005年到2014年,平板电视行业走过了变革的十年。2014年12月17日,《电器》记者从第十届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获悉,国内平板电视行业将迎来产品品类全面升级、家电网购全面提速的关键节点。2014年末,平板电视显示技术甚至呈现百家争鸣之势。一直以来,平板电视行业的技术革新有目共睹。多元化成为平板电视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新华表示,2014年以来,中外彩电企业在新型屏显技术创新上寻求差异化,曲面、OLED、大屏激光影院、量子点等新型屏显  相似文献   

9.
解密OLED电视     
<正>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来看,对平板电视而言2010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LED背光源电视的迅速成长,看到了3D电视的初露锋芒,看到了互联网电视的大举进攻,更看到了智能、OLED、激光  相似文献   

10.
马晓阳 《电器》2008,(7):64-65
2008年1月,在美国拉斯韦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索尼、三星等公司都展示了新一代OLED电视,引起了多方关注。索尼推出了采用OLED显示屏的11英寸平板电视"XEL-1",还展示了27英寸OLED电视的原型。三星SDI公司展示了多款OLED电视,其中一款为31英寸OLED电视,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当日企退出、韩企高调登场之际,中国电视机企业对OLED的追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是我不服老,是这世界变化快。"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尚未完全在市场普及开来,OLED已被认定为下一代新型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疲于追逐技术的中国家电业把借LED向OLED转型之机掌握"屏"技术看作是突围日韩的绝佳时机,在分得OLED电视大块"蛋糕"的同时,努力控制市场及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以等离子、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异军突起,与此同时,产品价格"跌跌不休"。高性价比的平板电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庭。然而,市场总体规模和销售的迅猛增长并未给国内的平板电视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勃勃生机。由于上游资源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彩电企业不得不接受外资品牌整机降价同时面板涨价的双面夹击,行业利润日趋微薄。  相似文献   

13.
行业快报     
正1电视OLED面板供不应求LGD扩大外售规模在目前的电视市场当中,OLED技术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也成为了未来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过OLED面板的产能一直都是导致其普及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唯一能够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的只有LG Display一家。近几年LG Display也在努力提升产能,据悉2016年OLED面板的产量为100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末,以"低碳时代彩电行业发展新航标"为主题的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市场趋势论坛和技术趋势论坛同时召开。来自电视终端企业、研究机构的多名业内专家就市场和技术两大板块分别进行了探讨。尽管讨论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显示出中国电视机行业正努力打造一条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5.
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索尼和东芝等厂商在苦苦追赶、四处结盟的同时,没有忘记开拓新的显示领域。而这种另辟蹊径的竞争策略也不负众望。在去年推出小尺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之后,近日索尼宣布加强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技术,该计划加快了发展中大尺寸和高画质OLED面板的脚步。索尼方面表示,索尼将继续推进OLED面板的发展,将OLED面板定位为一种能够扩展电视机及其他影音产品未来潜力的新型装置。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热闹非凡,4K超高清技术、AMOLED技术、曲面显示技术以及物联网智能化的概念为整个行业添加了新鲜的元素,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也给平板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在互联网与传统思维的碰撞中,以平板电视"智能化、互联网化"为核心的功能应用和交互方式的颠覆,正推动着彩电乃至整个家电行业在软硬技术协同、消费需求、盈利模式、产业格局、流通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7.
经过5年的市场培育,平板电视在中国已经日益普及,赛迪顾问预计,2008年将成为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年,平板电视的总销量将达到1245万台,其在一级城市将实现主流产品地位,同时在二三级市场将迎来全面地爆发性增长。基于对市场容量增长的乐观判断和彩电行业面临全面转型的现实压力,2008年的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注定将不会平静。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召开的"2007年第三届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论坛"上,记者了解到,2007年初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显示器标准出台之后,国内高清平板电视的需求量呈直线上扬,全年平板电视市场需求量达到800万台,从整体来看,液晶屏与等离子屏价格相对稳定,各尺寸平板电视整机价格未见异常波动。46、47英寸液晶电视成为市场主导,50英寸等离子电视产品全年价格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2%,全高清产品与高清产品价格相差仅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平板电视市场在价格战的主旋律下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热点,新技术,新亮点层出不穷,旗舰产品不断更新升级.步入09年环保更是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宣传的重点,就在前不久举办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2009展会上企业纷纷高调推出"环保电视":索尼展出了"绿色系列"的Eco Bravia环保液晶电视;三星的OLED背光源液晶电视比传统LCD电视机减少40%的能耗;松下也推出了应用NeoPDP技术的50英寸超薄8.8mm型节能环保等离子电视;东芝的"绿色东芝完美生活"的企业发展理念;LG展示了环保性4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其机械部件及电路板不使用砷及卤素等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20.
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索尼和东芝等厂商在苦苦追赶、四处结盟的同时,没有忘记开拓新的显示领域。而这种另辟蹊径的竞争策略也不负众望。在去年推出小尺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之后,近日索尼宣布加强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技术,该计划加快了发展中大尺寸和高画质OLED面板的脚步。索尼方面表示,索尼将继续OLED面板的发展,将OLED面板定位为一种能够扩展电视机及其他影音产品未来潜力的新型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