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某数据中心机房为例,通过改造原有空调系统以充分利用全年室外空气冷源,利用单向二极管式热管构建热管/蒸汽压缩复合空调系统,以固化十二醇硬脂酸为蓄冷材料增设蓄冷系统,结果显示:改造后能源使用效率PUE从2.1降低为1.51,自然冷却全年使用时间占75%,年节能率达28%。并提出了自然冷却能效FCE,探讨了北方地区数据机房利用自然冷源的途径,对数据中心的节能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全年不间断供冷、运行能耗高的特点,提出一种由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全年主导冷源,并结合乙二醇自由冷技术的数据中心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室外环境干空气能与冬季自然冷源,实现干燥地区数据中心全年完全自然冷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介绍新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系统运行中蒸发冷却冷水机组运行参数以及新型蒸发冷却空调输配系统在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规律,并讨论其节能性,为数据中心冷却工作提供新思路。以新系统实际应用工程——乌鲁木齐某数据中心(冷负荷为2760kW)为研究对象,选取最热月的典型日,通过对系统进行逐时运行参数的实际测试,得出空调系统各换热环节热量传递过程的温度、热量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夏季最热时,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全天出水温度范围在13.1~16.9℃,平均值为14.9℃,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COP值为6.65kW/kW,相比传统机房制冷系统节能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3.
调研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情况,并分析几种蒸发冷却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复合型空调系统,结果表明:直接蒸发冷却无法保证空气品质,在数据中心应用受限,间接蒸发冷却可以很好地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分别在蒸发侧及冷凝侧复合,现有空气侧复合型蒸发冷却系统可利用自然冷源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达到21.8℃,自然冷源利用率高,但存在系统体...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首钢园区数据中心空调冷热源方案的设计,为节省运行能耗,采用了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组合的形式,可实现完全压缩制冷、部分自然冷却、完全自然冷却的运行模式;为利用北京市峰谷电价政策,设置水蓄冷系统,夜间谷段蓄冷,日间尖峰和高峰时段释冷,降低运行费用;设置水源热泵回收机房余热,为机房新风处理系统及办公用房空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蓄冷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特点,将蓄冷空凋系统中实现电力调峰的核心装置分离为“调峰系统”进行研究,同时将“调峰系统”划分为蓄冷主机、蓄冷装置、附加输运系统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介绍相关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几种对中央空调系统具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新技术和设计管理方法:应用蓄冷技术、充分利用天然冷源、减少新风负荷、合理设计系统运行方式、合理设定室内参数、提高制冷机效率和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其中水蓄冷和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是一种能起电网调峰作用,且能降低装机容量的新技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京某数据中心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密度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高密度数据中心的空调水平送风、节能、自然冷却和连续制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密度数据中心,建议采用紧靠热源的水平送风制冷形式、辅助冷热通道布置、采用水泵接不间断电源(UPS)和设置蓄冷罐等方式来保障数据中心全年不间断制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西安某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对数据机房的空调负荷、气流组织、冷冻水温度、冷却塔配置、新风系统、空调冷源、空调系统运行策略等进行分析,采用冷通道封闭、延长自然冷却时间、余热回收、5种空调运行模式等多种措施降低数据中心的全年空调运行能耗,经计算全年平均PUE小于1.3,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将泵驱动两相循环回路系统用于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本文通过改变系统温差、泵频率、换热面积、高低温水源温度,对工质泵的冷损失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水源温度不变时,冷损率在温差为16℃、频率为15 Hz及较大换热面时最小;低温水源温度不变时,不同温差下,当蒸发器和冷凝器个数均为5个时系统冷损率最小,且不超过3. 20%;高温水源温度越高,冷损率越低,本实验高温水源温度为26℃时,冷损率最低,且不超过2. 82%。  相似文献   

10.
蓄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探讨了蓄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运用。对不同的蓄冷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蓄冷系统的节能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