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14,(11):56-56
<正>赫氏(Hexcel)公司于2014年9月30日宣布,将在法国鲁西永(Roussillon)建设第一套碳纤维装置。2.5亿美元的投资还包括相关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和办公室。新设施是赫氏公司正在进行的全球范围内投资的组成部分,赫氏希望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支持航空客户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新装置位于鲁西永奥西里斯化工产业平台区内占地37英亩的生产基地,接近赫氏公司在里昂附近的  相似文献   

2.
<正>大宗碳纤维制造厂家赫氏(Hexcel Corporation),将计划在法国的Roussillon投资2.5亿美元,新建碳纤维原丝和碳纤维生产装置。新装置是赫氏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以满足航空客户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阿科玛与赫氏宣布将于4月在法国Les Avenières开设联合研发实验室。早在2018年3月,阿科玛与赫氏即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结合赫氏在碳纤维领域与阿科玛在聚醚酮酮PEKK领域的专识,共同研发航空航天业热塑性复合材料解决方案。此次宣布开设联合研发实验室,正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部分。新实验室的目标是研发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带,用于生产未来飞行器的相关轻质部件。此类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东丽实业公司于2012年1月宣布已从阿科玛公司手中购得法国碳纤维制造商索费卡(Soficar)的剩余股份。Soficar是法国一家专门从事碳纤维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此前,东丽拥有该公司70%的股权,阿科玛持有剩余  相似文献   

5.
郑宁来 《合成纤维》2013,(11):55-56
<正>韩国晓星公司宣布,其在韩国的全州工厂碳纤维项目已建成投产,从而大大减少韩国对进口碳纤维的需求。韩国晓星公司两年前宣布已自主开发成功碳纤维生产技术。之后该公司投资2 500亿韩元(合2.247亿美元),在全州生态高科技联合区建设年产2000 t的碳纤维工厂。晓星公司还称,到2020年,在碳纤维领域的投资将达1.2万亿韩元,且晓星开发的碳纤维可用于所有行业。到目前为止,韩国的碳纤维材料还主  相似文献   

6.
<正>赫氏复材近日宣布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计划,与业界公认的碳纤维回收再利用专家Carbon Conversion Inc公司(CCI)达成合作并向其注资。CCI公司通过独有专利技术,从各类成型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并将其投入再生产。通过与赫氏复材的合作,双方将着力推广回收碳纤维在航天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延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品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正>赫氏公司将投资2.5×1 08美元在法国Roussillon建立新的碳纤维工厂。新厂占地15公顷,拥有聚合纺丝和碳化生产线。此举是赫氏全球投资战略的一部分,将致力于航天航空市场建立稳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链。赫氏在新厂址  相似文献   

8.
美国赫氏(Hexcel)公司于2008年5月30日宣布,它已获得一项价值40~50亿美元的合同,将向空中客车A350 XWB系列远程宽体飞机的主结构供应碳纤维复合材料,直到2025年。其中主要供应用赫氏公司HexTow中模量碳纤维增强的HexPly增韧环氧预浸料。此笔订单的规模之大令赫氏公司准备斥资扩大产能。扩产的时间和规模取决于空中客车公司制造飞机的进度。合同双方商定,A350 XWB飞机的最终设计完成后,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纤》2011,(3):8-8
韩国晓星公司(HyosungCorp)是韩国的一家纺织巨头,他们历经三年的研究,开发出世界上少有的碳纤维材料,称之为“梦幻材料”。在他们之前,只有日本东丽(Toray)公司和美国赫氏(Hexcel)公司才能生产高品质的碳纤维材料。全世界约有10家公司在生产这种碳纤维,仅东丽、东邦与三菱三家日本公司就占有世界60%的碳纤维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汽车生产对碳纤维的高需求,宝马集团与西格里集团的合资公司——西格里汽车碳纤维公司于2014年5月9日宣布,将使其在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Moses Lake)的碳纤维装置生产能力翻二番。西格里与宝马集团在预定地点的扩能业已启动,此次扩能将投资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正>韩国晓星公司于2013年5月13日宣布,开始在韩国全州工厂实施第一批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这可大大减少对进口材料的需求。韩国晓星在两年前宣布,已首次在韩国自主研发了碳纤维。之后该公司投资2 500亿韩元(2.247亿美元)在全州生态高科技联合区内建设2 000 t/a的工厂,将产品推向商业化。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SGL公司2007年10月中旬宣布,投资3亿欧元(4.23亿美元)将使其碳纤维生产能力翻二番,到2012年达到12kt/a。该公司将在德国Meitingen新建4000t/a碳纤维装置,并且在  相似文献   

13.
<正>陶氏化学公司于2011年6月6日宣布,其陶氏欧洲子公司与总部在伊斯坦布尔的阿克萨(AksaAkrilik Kimya Sanayi)i公司签约组建碳纤维及衍生物制造与全球性的商业化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将为制造和向全球供应碳纤维及衍生物创建完全一体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材料生产商帝人株式会社(Teijin)宣布已研发出碳纤维复合材料批量生产技术,将于2012年夏季开始进入汽车用碳素纤维复合材料试验生产阶段,在碳纤维应用于汽车产品的批量生产上迈出新台阶。碳纤维材料的质量约是一般钢板的1/4,而强度却能达到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东丽公司(Toray Industries,Inc.)和美国波音公司17日宣布,将联合研发飞机用碳纤维材料。两家公司将在较早阶段共享下一代飞机的性能和设计,力争缩短材料研发周期并削减成本。东丽当天宣布将获得来自波音公司价值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6亿元)的飞机用碳纤维订单,双方已就此达成基本协议,这些材料将用于大型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在汽车生产中对碳纤维的高需求,宝马集团与西格里集团的合资公司西格里汽车碳纤维公司于2014年5月9日宣布,将使在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Moses Lake)的碳纤维装置生产能力翻二番。西格里与宝马集团在预定地点的扩能业已启动。此次扩能将投资2亿美元。该生产基地的扩能,预计于2015年年初完成,将使该摩西湖装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装置。目前,摩西湖装置设有两条生产线,专为BMW i概念车而设置,拥有3 kt/a碳纤维能力。摩西湖生产基地的扩能将有可能使  相似文献   

17.
<正>东丽公司于2012年3月9日宣布,投资5.5亿美元在法国、日本、韩国和美国4个生产基地扩增碳纤维产能。通过这项投资,东丽公司将使其碳纤维总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复合材料生产商RTP日前宣布,公司已成功推出一款新型碳纤维复合热塑性工程塑料。该塑料采用世界顶尖级合成艺生产而成,在增强材料性能的同时保留了纤维的完整性。RTP公司将该新型CFRP(碳纤维增强型复合塑料)取名为"彻底高性能复合材料"。据悉,此款新型工程塑料由  相似文献   

19.
《炭素技术》2005,24(3):13-13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4月13日宣布,该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民用货机A380F已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更多地采用了碳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20.
<正>三菱化学控股公司旗下的三菱丽阳和三菱树脂于2015年1月7日宣布,将合并该两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目前,三菱丽阳从事的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业务,三菱树脂从事的是沥青基碳纤维业务,三菱丽阳将以公司分拆的方式接手三菱树脂的碳纤维业务,预定于2015年4月1日合并该两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成立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