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钢中(M,Si)6C碳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 M2 高速钢中的 M_2C 碳化物及其分解产物。在铸态下,M_2C呈“扇”状、片层状或长条状分布在晶界上。在热轧材中发现了两种混合碳化物颗粒:M_6C+MC 和M_6C+MC+M_2C。在冷拔加工时,混合碳化物易被拉裂。  相似文献   

3.
M2高速钢中的M2C碳化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添加不同Si量的M2高速钢中的共晶碳化物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Si后,M2高速钢铸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的类型和形貌都没有明显变化,仍以层片状M2C碳化物为主;添加2%和3%Si后,铸态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变为"鱼骨"状M6C碳化物,层片状M2C共晶碳化物已完全消失;此外,随着含Si量的增加,高速钢铸态组织枝晶间距减小。  相似文献   

5.
高速钢共晶碳化物的金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高速钢材料经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水溶液腐蚀后能够显示出碳化物。本文主要研究碳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法,根据不同种类碳化物显示亮度的不同,利用二值分割,分别将不同种类的碳化物提取出来.计算不同种类碳化物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三种轧辊用高速钢的组织中碳化物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VC形态与高速钢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轧辊用高速钢组织包括马氏体基体,残余奥氏体和各种类型碳化物,如粒状或小块状的MC型碳化物,网状的M7G型碳化物,鱼骨状的M6C型碳化物以及其他复合型碳化物,各种碳化物含有的合金元素以及显微硬度不同;在研究范围内(Weq≤10),晶粒尺寸是随钨当量的升高而变小;根据V含量不同,VC会出现不同形貌进而影响高速钢性能。  相似文献   

8.
碳化物是高速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对钢的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电解法提取碳化物,用SEM对碳化物的形貌进行观察,分别用EDS、XRD测定碳化物的成分和结构,并研究了碳化物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的碳化物质量百分数为28.1%,淬火态的为18.4%,而回火态的质量百分数为24.8%,回火态碳化物扫描照片有明显的二次析出相,产生了二次硬化现象,硬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电脉冲处理对铸态W6Mo5Cr4V2高速钢组织的影响及其机理,利用光学显微镜、XRD和EDS观察成分和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铸态高速钢的微观组织主要由MC,M_2C和M_7C_3碳化物和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混合组成,碳化物在晶界处呈连续的网状分布,存在部分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经过脉冲电流处理后,碳化物的物相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形态上由网状趋向于断裂,有明显的孤立和球化趋势,鱼骨状共晶碳化物消失,同时,碳化物含量减少,而基体中合金元素含量增加,基体的硬度提高。焦耳热和电磁力偶合物理效应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M2(W6Mo5Cr4V2)高速钢经激光熔凝淬火和570℃一次回火处理前后的强化层硬度变化和表面粗糙度,并对M2高速钢插齿刀的激光熔凝淬火加工部位进行了分析优化,讨论了刀具经激光强化及精加工后刀刃部位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经过不同工艺参数组合的激光熔凝淬火后,试样得到不同的表面硬度,再经过一次回火后,试样表面具有明显的二次强化效应,且粗糙度值较稳定;插齿刀前刀面刀刃部位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具有工程适用性,为优选出最佳激光工艺参数及工艺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钢中硅含量的变化(0.2~3.5%)对(WMo2Cr_4VSi钢二次硬化的影响,探讨了硅影响二次硬化的机理。结果和分析表明:硅可以降低二次硬化峰值温度10~70℃,提高二次硬度1~3HRC;其原因是硅降低了特殊碳化物在回火时的析出温度,细化了回火析出的特殊碳化物并增加其析出量。硅对钢的抗回火稳定性不利,但并不降低温度低子600℃时的红硬性,  相似文献   

12.
低合金高速钢W3Mo2Cr4VSi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低合金高速钢 W3Mo2Cr4VSi 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讨论了该钢的性能、成分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钢主要依靠 MC 型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在600℃以下,其力学性能和 M2高速钢相当,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两组共13种工业用钢从室温到700℃的维氏硬度(H)。得出,具有平衡组织的碳钢,其 H—T 关系是非线性的,200—500℃,曲线出现平台,低碳钢甚至出现极大值;含碳0.2-1.2%的碳钢,随温度上升,硬度之差别逐渐减小,在700℃各钢硬度趋于一致;二次硬化状态的工具钢,在500℃以下 H-T 呈线性关系,提出了估算高速钢500℃以下硬度的简易公式;超过回火温度时,由于不可逆软化,使 H—T 关系成为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4.
20CrV钢机用锯条齿部表面强化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20CrV钢机用锯条经渗金属、渗碳、淬火及回火的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并对强化后锯条齿部碳化物、相结构进行了组织分析和X射线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齿部组织状态及相结构已接近高速钢,经切削试验,性能达到高速钢要求。  相似文献   

15.
Al对M2高速钢凝固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Al在M2高速钢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具有扩大δ铁素体区,促进以柱状树权晶方式结晶的作用;在Al在M2钢中呈负偏析分布,并参与形成M2C共晶耐碳化物。  相似文献   

16.
生产实践证明,淬火、回火高速工具钢的洛氏和维氏硬度之间的实测换算值与国家标准GB/T1172-1974《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表》中的换算值不相符合,其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我国具体的生产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我国自己的淬硬高速钢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换算的标准,用附加公式HRC=100-37353/(HV+200)来进行辅助换算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该公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7.
高速钢轧辊因具有硬度高、红硬性好及耐磨性好的特点而在轧钢工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概述了高速钢轧辊中的主要元素及其作用、各类型碳化物的特点以及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介绍了变质处理对高速钢轧辊材料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建议加强轧辊化学成分匹配、热处理工艺、使用特性、组织转变规律及变质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和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A1在M2高速钢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1具有扩大δ铁素体区,促进以往状树枝晶方式结晶的作用;A1在M2钢中呈负偏析分布,并参与形成M2C共晶碳化物.A1还降低共晶碳化物的分解温度,使共晶碳化物在高温加热时易于分解和粒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