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文信息化建设对水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水利信息化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以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服务为特征的水文工作。文章对当前河南省水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推动水文信息化建设进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文是水利的基础,水文为水利等工程建设积累、提供各种水文信息和为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要实现水文信息现代化,必须全面实现水文测验自动化、信息采集数字化、数字传输网络化的标准数字化,用水文信息化来适应社会信息化,积极为经济建设和水利工作提供更全面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水文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文信息资源,促进水文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实现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水文信息化是水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水文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水文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必由之路。近年来,河北水文始终将提高水文信息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加速更新和升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水文需要提供更全、更快、更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和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服务产品。立足于水文信息化现状,通过建设基于深度感知的数字终端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微服务的通信平台,设计现代化水文数据通信系统,切实提供水文数据采集、通信、存储、共享、应用全链路的可信安全服务,实现全省10 000多个测站实时监测要素的传输监管、清洗和整理汇编,为水利、应急、气象、环保、自然资源等相关行业和社会提供分析成果,为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河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随着局域网的建设和因特网的接入,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效率大为提高,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无界性,承载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及网络设施和软件随时可能遭受计算机病毒(如黑客、木马程序等)的攻击,因此,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广西完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西江中下游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广西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站网一期工程、桂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在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决策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管理自动化和共享。详细阐述广西在基础网络,水情、水质、墒情自动测报系统,水情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配置、水质监测评价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以水文信息化带动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水文改革发展及其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陕西水文事业,纵向比,发展较快;横向比,差距很大。面对发展压力大、改革任务重、建设投资少、机制不健全、存在困难多的现实,水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水文工作的现状及其在防汛抗旱、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即防水、治水、管水、保护水)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与作用,坚持实现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预报、服务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水文信息化带动水文现代化,继而全面提升全省水文现代化水平,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水文改革发展及其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陕西水文事业,纵向比,发展较快;横向比,差距很大.面对发展压力大、改革任务重、建设投资少、机制不健全、存在困难多的现实,水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水文工作的现状及其在防汛抗旱、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即防水、治水、管水、保护水)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与作用,坚持实现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预报、服务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水文信息化带动水文现代化,继而全面提升全省水文现代化水平,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谷源泽 《人民黄河》2019,(10):16-19
在总结黄河水文现代化发展现状、充分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判新时期水利"强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的新要求,提出现代化建设目标,从考核指标、技术途径、组织架构、具体措施等方面明晰现代水文发展思路,围绕水文站网完善布局、测报能力提挡升级、信息服务提质增效等,谋划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打造"智慧水文"的重要举措。为推进水文现代化,满足基层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以水文信息采集自动立体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智能化、服务多样化为表征的水文现代测报体系,持续推行自动测报、巡查验证、机动运维相结合的水文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测站主测、中心主算、机关主管"的水文测报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水利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因此,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势在必行。1建立海河流域通信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面大而广,水利信息主要由水利各建设管理部门通过电子文档、网上传输等形式提供,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适应海河流域水利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建设宽带网络智能平台,全面解决话音、数据、图象业务,建成一个可靠的三网合一(有线、无线、宽带)的通信系统。2防…  相似文献   

11.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水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12.
侯建华 《山东水利》2004,(10):45-46
汪恕诚部长最近指出“水文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而要实现水文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水情工作现代化。我省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加快了水情工作现代化建设步伐,并成功地研制了报汛数传仪系列,构架了全省2兆带宽的光缆网,建成了实时防汛信息动态采集、传输、网络处理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到2030年,淮河流域将建成覆盖流域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建立起淮河流域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指标体系,进一步形成流域性的法规、规范、规定和安全体系框架;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淮河流域基础地理和遥感影像、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防洪工程等水利基础数据库,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重点建成淮河流域防汛指挥系统、淮委水利政务系统、淮河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使淮委基本上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现代化。届时,信息化将大力提升淮河流域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5.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水利信息化是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内容,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具体说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17.
水文工作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围绕和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水文的需求而推进。文中简要介绍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进程,提出下一阶段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金福一 《中国水利》2014,(23):55-57
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作通常是以项目型开发为主,对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应用还没有形成数据汇聚处理的能力。围绕对水文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存储,开发一种基于水文的云平台产品,使水文数据得到汇聚,各种应用分析得到有力的数据支撑,可加速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水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设服务全流域的海河流域基础水文数据库已十分紧要.对海河流域基础水文数据库的建设目标、系统框架结构、数据汇集与存储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胡国星 《治淮》2003,(1):30-3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水利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水利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