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CH3CN)2Cl2和等当量的邻--(二苯基膦苯甲醛)[Ph2P(0-C6H4CHO),简称PCHO],在回流的二氯甲烷中反应,通过分子间消去HCl,生成了一个新的双氯桥双核钯配合物{[Ph2P(0-C6H4CO)PdCl]2,简写为Pd2Cl2(PCHO)2}。进行了该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结构分析。在反应温度30~80℃,氢压1.0~5.0MPa的范围内,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催化氢化性能。结果表明,它们是催化α,β不饱和酸和苯乙烯氢化的有效催化剂,且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配合物Ru(OAc)2(Ph3P)2与不同摩尔比的双膦配体dppp[dppp=双-(二苯基磷)丙烷]或dppb[dppb=双-(二苯基膦)丁烷]在回流的甲苯中反应,分别生成资合双膦钌配合物Ru(OAc)2(Ph3P)(dppp)、Ru(OAc)2(dppp)2和Ru(OAc)2(dppb)。这些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30~60℃,氢压为3.0MPa的条件下,发现题示配合物是均相催化丙烯酸和苯乙烯选择氢化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配合物Ru(OAc)2(Ph3P)2与不同摩尔比的双膦配体dppp〔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或dppb〔dppb=双-(双苯基膦)丁烷〕在回流的甲苯中反应,分别生成螯合双膦钌配合物Ru(OAc)2(Ph3P)(dppp)、Ru(OAc)2(dppp)2和Ru(OAc)2(dppb)。这些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30 ̄60℃,氢压为3.0MP  相似文献   

4.
负载型油溶性铑膦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氢甲酰化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1P(1H)-NMR、IR表征了铑膦配合物HRh(CO)(PPh3)3负载SiO2前后及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并用固定床加压连续流动微反-气相色谱联用装置评价了SiO2负载型铑膦配合物催化剂上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SiO2表面的膦物种与担载量有关。当担载量为00lmmolRh/gSiO2时,膦谱中化学位移在δ=45处具特征双峰的配合物HRh(CO)(PPh3)3负载于SiO2载体后,变成δ≈370的单峰,对应的IR谱显示,负载后配合物HRh(CO)(PPh3)3中Rh-H键基本消失,配位羰基C-O键的伸缩带从l928cm-1处代之在1980cm-1和l869cm-1处出现两个新吸收峰;推断在该担载量下,SiO2表面上主要的负载配合物物种是配位构型畸变的三膦单核配合物物种及少量双核配合物物种,反应后,可观察到游离的PPh3物种,氢甲酰化活性下降的催化剂中膦物种已经很少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ZrO2负载的由不同前体得到的Ru-Fe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的CO加H2反应活性。结果表明,ZrO2负载的由Ru2Fe(CO)12或RuFe2(CO)12获得的Ru-Fe双金属催化剂较负载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以及由RuCl3、Fe(NO3)3制备的常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高得多的CO加氢活性。用程序升温分解(TPDE)方法研究了ZrO2负载的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的脱羰基过程。结果表明,除脱附作用外,负载络合物的羰基在Ar中TPDE主要歧化生成CO2,在H2中TPDE主要加氢生成CH4。  相似文献   

6.
以SiO2/Al2O3=25、38、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气)。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催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硅铝比(SiO2/Al2O3)相同的NaZSM-5,经NH4Cl交换得到的HZSM-5(N),其活性均高于HCl交换的HZSM-5。HZSM-5(N)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25>SiO2/Al2O3=38。HZSM-5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38>SiO2/Al2O3=25。对SiO2/Al2O3=25、28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提高,对SiO2/Al2O3=46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不变,但气体选择性下降,汽油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水溶性钌簇合物Ru3(CO)9(dPPs)3(dPPs=Ph2P—m—C6H4SO3Na,下同)为催化剂,考察了α,β-不饱和酸、苯乙烯、苯乙酮、苯甲醛和环己酮等的加氢反应。发现了题示簇合物[Ru3(CO)9(dPps)3]是催化上述含官能团烯烃的选择氢化的有效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该簇合物也有效地催化乙烯羰化生成丙酸甲酯和二乙酮。添加几种卤化物不仅提高了催化活性,而且改变了产物分布。根据催化剂的IR和XPS分析结果,讨论了可能的催化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Al2O3微孔膜及Ru/Al2O3改性膜,在常温及523~823K范围内对H2、N2、CO2和CH4的透过膜渗透选择性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微孔Al2O3中H2、N2、CO2和CH44种气体及Ru/Al2O3改性膜中的N2和CH4两种气体,均主要表现为努森扩散;Ru/Al2O3改性膜对H2、CO2有促表面流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流份额增大,在723K时达到最大值,使H2/N2分离因子突破努森扩散理想分离因子限制。实验测定H2和CO2在Ru/Al2O3改性膜上的平均吸附热分别为31和36kJ/mol,属于弱化学吸附,具有产生表面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由4-氨基-3,5-二取代-1,2,4-三唑与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反应得到两种Schif碱(1)和(2),将这两种Schif碱作为配体(L),分别与金属高氯酸盐Cu(C1O4)2·6H2O和Co(C1O4)2·6H2O反应得到四种单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率、室温磁化率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认为该配合物为2∶1型(L∶M),金属离子(M)为四配位,分别与两个配体羟基、甲氧基中的氧配位。首次将这类配体和配合物作为均相催化剂,考察其对CO2与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催化性能,并择述了其催化作用的几种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
用水溶性钌簇合物Ru3(CO)9(dpps)3(dpps=ph2p-m-C6H4SO3Na,下同)为催化剂,考察了α,β-不饱和酸,苯乙烯,苯乙酮,苯甲醛和环己酮等的加氢反应,发现了题示簇合物(Ru3(CO)9(dpps)3)是催化上述含官能团烯烃的选择氢化的有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该簇合物也有效地催乙烯羰化生成丙酸甲酯和二乙酮,添加几种卤化物不仅提高了催化活性,而且改变了产物分布,根据催化剂的I  相似文献   

11.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CuO/ZnO/Al2O3和CuO-ZnO-Al2O3/H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合成反应条件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催化剂,350°C下焙烧,230~240°C下还原CuO/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CuO-ZnO-Al2O3/HZSM-5催化剂上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270~300°C,压力4.0MPa,空速1500h-1,H2CO=2~2.8(mol比),原料气中CO2的浓度为5%(v)。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5-环辛二烯配位的P—O—Ni型螯合物(η3-C8H13)Ni(Ph2PCH2COO)(A)和(η3-C8H13)Ni(o-Ph2PC6H4COO)(B)的合成与表征。用这种螯合物作单一的催化剂母体可进行乙烯齐聚反应,测试了反应前后螯合物A的结构,同时与以NiCl2、Ph2PCH2COONa或Ph2PC6H4COONa和NaBH4为原料原位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的DT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改进型铜基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Cu-Zn-Al-M12)初始活性比工业催化剂C207(Cu-Zn-Al)提高约18%;耐热试验后比C207提高约46%。两种催化剂的DTA对比试验显示,工作态NC208催化剂热稳定性明显优于C207;NC208催化剂前驱体含Cu(NO3)2·3Cu(OH)2、Zn5(OH)6(CO3)2和(CuZn)(OH)2CO3等成分比C207多,其分解温度小于350℃;NC208催化剂还原最高温度为235℃。  相似文献   

14.
通过Fe2(SO4)3/γ-Al2O3对1-丁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1-丁烯齐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二聚物、三聚物选择性。氨不可逆吸附测定及NaOH中毒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γ-Al2O3催化剂上1-丁烯齐聚反应是酸催化机理进行的。通过与FeCl3/γ-Al2O3及SO4^2-/γ-Al2O3催化1-丁烯齐聚反应的对比,进一步肯定了SO4^2-及其与γ  相似文献   

15.
应 用 原 位 红 外 光 谱 技 术, 研 究 了 Rh ( acac) ( C O) ( P Ph3) 、 H Rh ( C O) ( P Ph3) 3 、 Rh 6 ( C O) 16 和( Rh( C H3 C O O) 2)24 种催化剂,在 C O/ H2 气氛中催化1 辛烯氢甲酰化 反应时 Rh 催化剂的活 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以 O P Ph3 为配体的情况下,催化剂的中间体均为 Wilkinson 型配合物 H Rh( C O)x( O P Ph3) y( x + y = 3 或4) ,此外,同时还存在有二聚体、多羰基铑配合物等。当4 种催化剂在无配体的情况下,醛化反应的活性仍然较高,此时观察到在使用( Rh( C H3 C O O) 2) 2 及 Rh 6( C O)16 时, 最终生 成 H Rh( C O)4 的活性中 间体。当使 用 R H(acac) ( C O) ( P Ph3) 及 H Rh( C O)( P Ph3) 3 时,活性中间体仍然以 H Rh( C O)x( P Ph3) y 型配合物为主,同时可能存在少量的 H Rh( C O) 4 中间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Fe2(SO4)3/γ-Al2O3对1-丁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对1-丁烯齐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二聚物、三聚物选择性。氨不可逆吸附测定及NaOH中毒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γ-Al2O3催化剂上1-丁烯齐聚反应是以酸催化机理进行的。通过与FeCl3/γ-Al2O3及SO2-4/γ-Al2O3催化1-丁烯齐聚反应的对比,进一步肯定了SO2-4及其与γ-Al2O3相互作用对产生新的酸中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氧条件下CH_4选择还原NO催化反应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载体、不同浸渍液制备的Pd催化剂对CH4还原NO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γ-Al2O3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反应温度下(350—400℃),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N2选择性。而Pd/γ-Al2O3-ZSM-5催化剂在相对较高的反应温度下(400—500℃),显示出较高的NO转化率和N2选择性。不同的浸渍液和催化剂预处理气体,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18.
制备条件对ZrO_2晶型的影响——四方ZrO_2生成条件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薇 《天然气化工》1999,24(6):7-11
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考察了从ZrCl4 和ZrOCl2·8H2O 出发,经过不同的处理,制备出不同晶型的ZrO2 。讨论了影响四方ZrO2 生成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ZrCl4 在空气中水解并热分解后能得到四方ZrO2 ,其最佳焙烧温度为320 ~350 ℃,该温度下焙烧制得的四方ZrO2 颗粒大小为300 ×10 - 10m ,比表面为99-2m2/g 。焙烧温度更高时,四方ZrO2 逐渐晶化为单斜ZrO2 。ZrCl4 和ZrOCl2·8H2O 氨解后得到的Zr(OH)4 在高温焙烧过程中Cl- ,OH- ,NH+4 等杂质离子的存在不利于四方ZrO2 的生成。而Fe(NO3)3·9H2O,Ni( NO3)2·6H2O 等浸渍盐的存在和混合γ Al2O3 载体,水解、焙烧后极大地有利于四方ZrO2 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SiO2/Al2O3比为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H3BO3、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汽)。经XRD、XPS、SEM等技术对样品结晶度、表面组成、晶体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样品水热老化前后催化性能的变化,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Al2(SO4)3 为铝源,以NH4HCO3 为沉淀剂,采用正交实验共沉淀法,以产物的堆积密度和孔体积为考察指标,优化了反应温度等4项制备工艺条件并表征了多级孔(2~50nm介孔,大于50nm大孔)γ-Al2O3 的结构。结果表明,在n(NH4HCO3)/n(Al)为5,分散剂(PEG2000)用量为15%,pH值为8.5,反应温度为8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84.45m2/g,孔体积为1.83cm3/且具有多级孔分布的γ-Al2O3。表征结果显示,一、二次γ-Al2O3 粒子形貌分别为纤维状、絮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