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采用反应沉淀/水解酸化/MBR组合工艺处理以合成制药废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出水不能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的要求。对此采用铁炭微电解工艺作为前置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铁炭投加量为400 g/L,铁炭质量比为4∶5,HRT=3 h,p H=4,曝气量为3 L/min时,预处理效果较好,铁炭微电解对COD的去除率达47.50%,废水可生化性由0.23提升到0.38,使后续工艺运行效果大幅提升,最终使处理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贺江  胡晓峰 《江西化工》2012,(2):106-109
对几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方案作了比较,结合水质条件,处理工艺等,最终选择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然后对其进行初步设计,并对重要的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染废水成分复杂、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降解性差的特点,采用了水解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实验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组合工艺对色度、化学耗氧量(COD)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工艺COD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脱色率为82%;水解酸化池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改变了难降解染料的分子结构,为后续MBR工艺创造了条件;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是影响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膜通量的因素之一,污泥浓度在(8~15)g/L之间运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以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凝沉淀+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试验确定PAC为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混凝剂。确定水解酸化反应器中MLSS为8 g/L左右,HRT为16 h,MBR反应器中MLSS为8 g/L左右,HRT为8 h比较合理。MBR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取决于生物反应的效果,膜的截留作用强化了MBR对色度和COD的去除。本工艺在处理印染废水时可获得连续稳定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完全满足纺织印染整行业水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常温条件下,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工程应用,印染废水经工艺处理后CODCr去除率高达95.3%,SS去除率为92.5%,该工艺占地面积小,脱色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能广泛用于纺织印染等废水的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该工艺对制药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耐冲击负荷强、运行稳定,该工程从2016年6月运行至今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催化微电解-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省等诸多优点,出水水质达到GIM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组合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滨 《工业水处理》2012,32(1):84-86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水质变化大及色度高等特点,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CODCr、BOD5、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1%、88.2%、86.5%、92.0%,最终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4287—1992)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进水COD、BOD5和SS分别为640~1 230、160~382、164~322m∥L的情况下,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64~92、9~24、34~6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9h,当容积负荷为6 kg/(m3·d),系统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废水处理成本为1.28元/m3,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当进水CODCr为1025mg/L、BOD5为343mg/L、SS为421mg/L、色度为500倍时,处理后出水CODCr、BOD5、SS分别可达到43、16、32mg/L,色度可降低到19倍,去除率分别为95.8%、95.3%、92.4%、96.2%。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某印染企业废水产生量约为2 000 m3/d,采用HA-MBR-臭氧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HA段对废水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54%~65%、48%~58%;MBR段对废水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分为2个不同阶段,16~45 d为Ⅰ阶段,46~70 d为Ⅱ阶段,相对于Ⅰ阶段,Ⅱ阶段的COD、色度和氨氮去除率明显上升,至此阶段,COD、色度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78%~84%和88%~92%;臭氧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8%~78.1%和25%~46%,出水色度为27~43倍。出水水质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和回用水水质要求。直接运行成本为4.03元/m3。  相似文献   

12.
全程厌氧与水解酸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全程厌氧与水解酸化作为厌氧段均可有效处理印染废水,作者从作用机理、运行条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终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厌氧段宜采用全程厌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印染废水工程实例,针对该工程废水的特点,设计采用物化沉淀—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在好氧生化阶段接种强化脱色菌,强化生物脱色效果。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1 500 mg/L、BOD5为350 mg/L、色度为1 000倍时,处理出水水质为CODCr≤80 mg/L、BOD5≤25 mg/L、色度≤40倍,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预氧化-MBR-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工业园区印染废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企业回用水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5~120 mg/L,色度为50倍的条件下,当氧化剂用量为3 mg/L,MBR水力停留时间为3~3.5 h时,组合工艺的出水COD≤5 mg/L,色度≤5倍,电导率≤20μS/cm,出水水质满足企业回用水要求,RO浓水COD≤120 mg/L,色度≤50倍,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臭氧-膜生物反应器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印染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O3与COD的质量比为0.06,MBR停留时间为4h的条件下,经臭氧氧化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幅提升,BOD5与COD的质量比从0.19上升到0.42,废水COD的质量浓度从100mg/L降至25mg/L,色度从35倍降至15倍以下。直接运行费用0.45元/t。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和工艺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不同工艺组合,最后对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国内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在现有常规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套投资低、运行成本少、易建设、可操作性好的深度处理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可以使出水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并能实现回用。而开发不同处理方法的有效组合是印染废水回用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厌氧水解-好氧-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硅藻土吸附工艺对某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OD总去除率达87.6%,色度总去除率达98%,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级排放标准要求.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并分别确定厌氧和好氧处理最佳反应时间为8~10 h和6~8 h;硅藻土在去除色度上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去除COD的能力,当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5.0 g/L时,可使印染废水出水的色度和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若色度和COD指标仅需同时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时,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为2.0 g/L.  相似文献   

19.
铝炭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铝炭代替铁炭,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微电解处理,研究了混凝剂、停留时间、铝炭比(质量比)和pH对废水COD、悬浮物及色度的去除效果,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