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对当前隐性生长和解偶联生长的两大类污泥减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前者包括生物体的生物降解和生物捕食,而后者主要是利用化学解偶联剂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好氧处理的污泥减量技术有两点不足;需氧量的增加导致曝气费用的上升,营养物的释放影响出水水质。长期运行产生的生物适应将给解偶联剂的使用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策略,指出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能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变和出水中氮浓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污泥减量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大,因此新型污泥减量工艺的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污泥过程减量法是指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改变现有工艺的运行条件或者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保证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污泥的产量,因此污泥过程减量工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污泥的产量。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实现污泥过程减量化相关工艺及其原理和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发新型有效的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柳学伟  王志远 《山西建筑》2007,33(7):342-344
介绍了目前用来作为污泥减量的微型动物种类,并阐述了在线减量工艺和离线减量工艺两种生物捕食减量工艺,总结了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的污泥减量效果,最后提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减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雷  洪瑛  李昭  叶飞  曾向前 《市政技术》2005,23(5):314-317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污泥减量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介绍了隐形生长、生物捕食、微生物强化、代谢解偶联和投加酶等污泥减量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CAS)与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工艺对废水中COD浓度、COD去除效率、氨氮浓度及SVI值的影响,并指出OSA工艺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其引起的解偶联代谢能促进污泥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生产的地面配套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混凝沉降罐和自然沉降罐,以及高效沉降分离设备都需要定期排泥,同时存在如何将处理工艺中过滤设备截留的大量杂质分离出去,从而提高系统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的问题。文章就上述问题通过试验和技术比较,确定了污泥杂质→污泥沉降浓缩→二相卧螺御料式离心机→外运的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技术,解决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以及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污泥减量技术中存在的对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开发了具有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功能的HA-A/A-MCO工艺.对微型动物种群变化及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污泥减量化机制.结果显示,曝气池实现了生物相的有效分离以及高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利用微生物的逐级捕食作用达到了污泥减量效果.稳定运行时,系统各反应池的微型动物种类及数量呈现明显变化特征:厌氧池、缺氧池与细菌培养池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基本相当,以游泳型纤毛虫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后生动物;好氧2池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优势种群,且轮虫和红斑瓢体虫数量渐增;好氧3池以固着类纤毛虫和后生动物(轮虫和红斑瓢体虫)占绝对优势.系统的污泥产率随曝气池生物相的逐渐明显分离与高级别微型动物数量的增加呈下降之势,最终稳定在0.112 gMLSS/gCOD.HA-A/A-MCO系统拥有较低的SOUR是由低有机负荷引起的,而不是由微型动物的捕食所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连续式污泥热水解工艺——ExelysTM工艺的系统构成和工艺原理,并结合实际工程说明其工艺优越性。工程实践表明,污泥热水解技术是一种污泥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回收率大、安全可靠、清洁和环保的污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BBR反应器充氧方式的调控来构建原位生物解偶联污泥减量系统,考察了充氧方式对SBBR反应器污泥产量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挂膜密度为45%、负荷为1 kgCOD/(m<'3>·d)、DO为5 mg/L的条件下,采用曝气30 min/停曝30 min的充氧方式能强化生物膜中的生物解偶联作用,构建出原位生物解偶联系统,污泥产率小,并且出水水质达标.当反应器分别采用曝气30 min/停曝30 min、曝气15 min/停曝15 min和连续曝气时,其平均污泥产率依次为0.03、0.07和0.08 kgMLSS/(kgCOD·d),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其污泥产率分别减少了90%、77%和7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城市污水污泥减量OSA工艺中解偶联池中污泥浓度(MLSSj)、污泥在解偶联池反应时间(tj)、解偶联池温度(Tj)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发现增加解偶联池污泥浓度或延长污泥在解偶联池的反应时间或增加解偶联池温度都将导致解偶联池ORP线性下降,且污泥表观产率系数Yobs与ΔORP或各因素之间分别遵循Yobs=-0.000 7ΔORP 0.452,Yobs=0.384-0.026 5 MLSSj-0.001 55tj-0.002 38Tj 0.001 32tj.Tj。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负荷在0.42 kg COD/Kg MLSS.d-1,解偶联池中温度为40℃、污泥浓度为11 g/L、停留时间为11 h时,OSA工艺的污泥产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低58%。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中的污泥减排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锈钢行业酸洗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为采用石灰碱化法做单步沉淀处理,该方法因石灰过量投加而导致污泥量过大.为此采用分步沉淀法进行了工艺改造,并分析了该工艺的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处理成本.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能使出水指标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污泥减量70%以上,处理费用下降50%以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气浮-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哈尔滨某制药厂生产废水的水质、水量随产品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变化,波动较大,成分复杂且缺乏氮、磷.采用"加压溶气气浮-完全混合推流式活性污泥(串联CMAS曝气池)"工艺处理该厂废水,经过10个月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确定了各单元的最佳操作条件,确保了系统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曝气池中污泥具有良好的活性,平均比好氧速率(SOUR)=49.5 mgO2/(gMLSS·h).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结合废水特性和运行条件,提出了加大气浮池投药量、对进水进行稀释、增大曝气量和污泥回流量等解决措施,可为类似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污水厂污泥减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困扰污水厂的难题之一.采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投加IBC的CASS池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投药1个月后,外排剩余污泥量及产泥量均大幅减少,第3,4个月没有外排剩余污泥,且MLSS维持在1500 mg/L左右,有效地从源头实现了污泥减量.同时,投加IBC对出水水质无负面影响,且能够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投药池对COD、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8%、94.39%、63.17%,较对照池的79.88%、92.80%、49.61%均有所提高,出水水质优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15.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污(废)水的研究与工程化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好氧颗粒污泥以反应器中污泥浓度高、沉降速度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同时实现脱氮除磷等特点成为目前污(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在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或新工艺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挑战之一.基于溶胞—隐性生长原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单元实现源头污泥减量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微波预处理技术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之一,但目前尚未有工程规模的微波预处理—污泥回流减量的报道.基于微波预处理的源头污泥减量工程(污水设计处理规模为300 m3/d)运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系统引入微波预处理单元后,污泥产生量由32.20 ~ 54.12 kg/d减少至21.96kg/d,污泥减量率达29.1% ~40.9%.浓缩污泥经微波预处理后,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效果显著,但预处理的污泥回流后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蚯蚓原位消解技术用于污泥减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诸暨和浏阳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种工艺、四项工程进行改造,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污泥减量效果以及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后的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显著,其污泥产率最小为0.015 kg/m3,污泥减量可达81.7%,污泥的沉降性变好,MLVSS/MLSS值降至36.7%。系统工艺的耦合调整可使对COD的去除率增加8.9%,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同时,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对于不同地区的水处理工艺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摇瓶试验比较了对氯酚(OCP)、2,4-二氯酚(DCP)、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邻硝基酚(PNP)、2,4-二硝基酚(DN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并对效果较好的化学解耦联剂DNP、PNP与TCS进行解耦联剂浓度和污泥浓度试验,对TCS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分批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摇瓶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不符合,但TCS的分批工艺试验数据与数学模型相符;表观污泥产率(Yobs)随初始解耦联剂浓度与初始生物量浓度之比(Cu/Xo)的增大而降低,因此真正施加在生物量上的化学解耦联剂强度应该是Cu/Xo,而不是单纯的初始解耦联剂浓度(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