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橡椀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解类植物鞣质在酸性条件下能降解,其降解产物可起到还原、蒙囿以及与金属盐络合的作用.利用这些性质,制备铬--橡椀复鞣剂.按常规铬鞣剂制备方法,先配制红矾钠-硫酸溶液,硫酸用量按理论碱度40%加入,一次性加入红矾钠质量43%的橡椀栲胶,然后在75~80℃条件下保温4h,经喷雾干燥得到粉状铬--橡椀复鞣剂.复鞣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鞣剂具有铬和栲胶复鞣的优点,成革柔软、丰满、粒面细致;缺点是对油脂吸收有影响,加入氯化稀土,可以改善复鞣革的加油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铬离子捕集剂(代号:Cr-BD)、重金属离子沉淀剂(代号:MT-1)以及重金属离子去除剂(代号:MT-2)3种重金属离子沉淀剂处理铬鞣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H值控制在8.5,以3种沉降剂复合处理效果最好(配比为Cr-BD∶MT-1∶MT-2=4.0∶1.20∶1.80),其总铬去除率高达99.9%,处理后废水的总铬含量降至1.23mg/L,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共聚物。用该共聚物对磷脂进行酰化,制备出了一种新的加脂复鞣剂。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加脂复鞣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乳液稳定性,用于铬复鞣或加脂工序,能增加革的丰满度、柔软度、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当用于铬复鞣工序时,还能大幅度提高铬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疏水链比例的非离子性双亲嵌段型聚氨酯(PUn),通过水溶液pH值对PAA与PUn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制备一类可用于无铬鞣工艺操作的新型复鞣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pH值范围内,3种PUn都会与PAA相互作用而沉淀,其中PU34与PAA相互作用后,在pH=4.2时即可产生沉淀,从而有望避免常规无铬鞣复鞣阶段为强制复鞣剂沉淀需强酸性固定(通常pH=2.0~3.0)给染色、加脂等后续操作及成革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疏水链比例的非离子性双亲嵌段型聚氨酯(PUn),通过水溶液pH值对PAA与PUn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制备一类可用于无铬鞣工艺操作的新型复鞣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pH值范围内,3种PUn都会与PAA相互作用而沉淀,其中PU34与PAA相互作用后,在pH=4.2时即可产生沉淀,从而有望避免常规无铬鞣复鞣阶段为强制复鞣剂沉淀需强酸性固定(通常pH=2.0~3.0)给染色、加脂等后续操作及成革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新型双环噁唑烷复鞣剂(Retanal X-1)和戊二醛对黄牛蓝湿革进行复鞣,并结合合成鞣剂和荆树皮栲胶复鞣应用比较;用Retanal X-1对绵羊蓝湿革进行复鞣,并结合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复鞣应用比较。对复鞣后的废水总化学需氧量(COD)、总含铬量(TCr)、总含氮量(TKN)进行检测,测定坯革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探讨Retanal X-1噁唑烷鞣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黄牛革应用中,与戊二醛相比,Retanal X-1复鞣剂鞣革较软,并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入合成鞣剂和荆树皮栲胶后,Retanal X-1复鞣革对铬的吸收增率约为39.7%;在绵羊革应用中,与其它两种丙烯酸复鞣剂相比,加入Relugan RE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后的革物理力学抗性较好,Retanal X-1复鞣革对铬的吸收增率最高约为6.45%。实验结果表明,将Retanal X-1用于复鞣可增加成革对铬的吸收,使坯革物理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制革的铬鞣时,浸酸裸皮先以三价铬盐预鞣,继用含有三价铬盐、酸结合剂(自动提高碱度剂)以及多羧酸或其盐(铬鞣交联剂)的混合物进行复鞣。此法的改进之点在于铬复鞣时,多羧酸或其盐的用量,按铬盐中每1克分子Cr_2O_3计,最少要用1.6克分子。多羧酸为4~6个碳原子的脂族二羧酸,或8~13个碳原子的芳族二羧酸(或三羧酸);或者上述多羧酸的盐。用作预鞣和复鞣的Cr_2O_3总量,为皮重的1.2~2.0%。铬复鞣用的液比,可达1(即皮重100%)。鞣液的最终PH值不得低于3.6。更为可取的方法是,预鞣后加入粉状(交联)铬鞣剂混合组份进行复鞣。此混合组分中含有复鞣用三价铬盐、多羧酸或其碱金属盐,以及酸结合剂(宜用白云石粉)。  相似文献   

8.
铬鞣革的染色、加脂等工序产生大量的低铬浓度废水,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针对低铬浓度废水特点,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溶液中Cr~(3+)的脱除性能及影响脱铬效果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 H值为7.5、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生物絮凝剂脱铬效果较好,可实现排放废水Cr~(3+)含量低于1.5mg/L的浓度排放标准。生物絮凝剂的脱铬性能受聚丙烯酸复鞣剂、加脂剂、染料等干扰,应用前需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9.
将自制的水性环氧树脂复鞣剂与市售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分别应用于山羊鞋面革复鞣工艺中,考察了水性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对复鞣后坯革的增厚率、收缩温度、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废液中的铬含量、COD、BO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相比,水性环氧树脂复鞣后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提升,废水中总铬含量、BOD、COD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CMST型复鞣剂的主要成分是蓖麻油马来酸酯与苯乙烯的聚合物和活性加脂成分,与铬鞣革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有较好的填充、加脂作用.应用试验表明,使用该产品复鞣加脂后成革粒面细腻、紧实,革身丰满柔软,弹性好.  相似文献   

11.
对单独回收的实际生产的铬复鞣废液进行沉淀、破络和吸附试验,考察了不同方法去除铬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加碱沉淀法中CaO对铬的去除率可达99.13%。对于加碱沉淀脱铬不完全的废液,采用破络和吸附2种方法。破络效果较好的是Fenton试剂,控制n(Fe~(2+))∶n(H_2O_2)=1.4∶1,p H值在5.0左右,H2O2投加量为0.54g/L,总铬浓度为0.31mg/L,COD去除率为29.8%。吸附效果较好的是大理石粉,大理石粉静置反应1~2d吸附达平衡,最大铬去除率为89.4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皮革分步加脂的作用和耐电解质类皮革加脂剂的开发与应用;认为通过在浸酸、铬鞣或复鞣时加入部分加脂剂有利于油脂在革内均匀分布,提高成革的柔软性和丰满弹性,同时也能促进铬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铬鞣交联剂进行高吸收铬鞣,铬鞣废液收集回用于特选复鞣剂、加脂剂的复鞣加脂过程,Cr3+被吸收,铬鞣废液一次耗尽在生产工艺中,实现了无废铬污染清洁制革.本文作者以山羊正面服装革生产为例,在优选皮革化学品和配套工艺方面阐明了观点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植物油为基础,经酰胺化,酯化后再与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制备一种加脂复鞣剂,应用实验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加脂复鞣性能。  相似文献   

15.
功能皮革化学品与无废铬污染鞣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铬鞣交联剂进行高吸收铬鞣,铬鞣废液收集回用于特选复鞣剂、加脂剂的复鞣加脂过程,Cr^3 被吸收,铬鞣废液一次耗尽在生产工艺中,实现了无废铬污染清洁制革。本文作者以山羊正面服装革生产为例,在优选皮革化学品和配套工艺方面阐明了观点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发明述及了关于皮革复鞣、加脂的方法。众所周知,至今在植鞣革或铬鞣革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复鞣、加脂。以前的复鞣、加脂方法是用复鞣、加脂分散体从粒面及肉面渗透入皮内,由于皮的组织结构不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使用合成鞣剂复鞣填充后加脂染色,复鞣剂易于和革纤维结合及填充于革的纤维之间,复鞣效果好,但染色加脂效果差;先染色加脂后填充效果则相反;先染色加脂后填充复鞣,再染色加脂再复鞣填充则效果居中。这是因为目前所使用的染料、油脂、复鞣剂等绝大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强化制革铬鞣废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声波强化铬鞣废水的化学沉淀处理 ,考察了超声波作用时间、强度、施加方式对废水中有机物、铬、SS的去除以及铬泥沉降性能的影响。采用以CaO为主的混合药剂对铬鞣废水进行处理 ,Cr去除率达到 99%以上 ,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 84 %和 4 8%。在加入碱剂后施加 2min、0 12W/cm3的超声波处理 ,可以将铬泥沉降时间从 3h缩短到 1h ,所得铬泥的体积也有所下降 ,其他性质基本不变。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却会恶化处理效果。加药时配合超声波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ARA两性复鞣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游离基引发水溶液共聚方式合成出了丙烯酸类两性复鞣剂ARA,讨论了合成ARA两性复鞣剂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ARA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选,并研究了ARA的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是影响ARA两性复鞣剂性能的主要因素;ARA两性复鞣剂用于皮革的复鞣,可节约铬鞣剂,减轻铬污染,提高成革的档次及质量,ARA复鞣剂不影响坯革的着色和吸油。  相似文献   

20.
曹成波  尹涛 《皮革化工》1998,15(2):33-35
FRT-1复鞣加脂剂与WR-1防水加脂剂配伍用于铬鞣革的防水加脂具有协同效应,铬锆铝多金属盐联合固定得当,所得皮革的防水性明显高于单一铬盐固定。上述现象被认为与防水材料或固定材料之间的性能互补有关。随着革坯干燥时间的延长,皮革防水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