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兴市城市防洪工程平湖塘枢纽工程采用木桩粘土围堰施工,以木桩为骨架,粘土为防渗体,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对木桩粘土围堰的设计、施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1971年,碧口水电站在厂房围堰地基中建造了一道粘土防渗墙,采用绳式冲击钻机造槽形孔、泥浆固壁、直接向槽孔中回填粘性土而成墙,具有一定的防渗效果,较同类型的混凝土防渗墙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粘土防渗墙的施工为今后一些临时阻水墙的施工开辟了一项新的防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根据多自由度結构系統的动力反应基本理論,将黄文熙教授的拱坝、壳体和平板的結构分析方法推广应用于拱坝、壳体和平板的振动与动应力分析,用具有n个結点的格柵去代替实际結构,可以推得一組代表具有3n个自由度的結构系統的頻率方程組。結合本文所推得的在三向振动条件下的振型正交条件,可用迭代法或数字計算机解算这个3n元齐次代数方程組,从而确定系統的各个自振頻率和振型,然后在求出三向振动条件下的振型参与系数后,可按振型展开,求出系統在地震或其它干扰力作  相似文献   

4.
正常压密粘土的塑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討了利用塑性势概念研究正常压密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可能性。首先,根据这种粘土的含水量决定于应力状态而与应力路线无关的唯一性概念,証明了卡拉达因(C.R.Calladine)提出的按照不排水三軸压縮試驗应力路线确定屈伏面的方法是正确合理的.然后,利用此法对四种粘土进行試算,从而得出了正常压密粘土的屈伏面在平均压应力和主应力差的座标中一般成椭圓的規律。最后提出,可以利用不排水三軸压縮試驗和等向固結的压縮和回弹曲线等资料,近似地計算正常压密粘土在各种应力路线下的塑性应变数量.  相似文献   

5.
自从太沙基(K.Terzaghi)发表了著名的粘土固結理論以后,很多研究者对此問題曾給以很大的注意,并取得了不少宝貴的成果。近年来,陈宗基、弗洛林、比奥(M.A.Biot)等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到粘土流变性貭的理論。陈宗基氏并依据把粘土当作一种馬克斯維尔体(Maxwell body)的簡化假定,导出了若干公式。但其計算过于复杂,以致难于用它来解决实际工程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近似解法,并給出了各种边界条件下单維問題的解答。該法的出发点是:把全部变形分成体积变形和畸变变形两部分,分別求算而后迭加。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透水地基的防渗处理措施之一,是混凝土防渗墙。它是用冲击钻造孔、泥浆固壁,浇注以混凝土,截断透水地基,起防渗作用。如果向槽孔内回填以粘土则是本文所称的粘土防渗墙。  相似文献   

7.
乌溪江水电厂位于钱塘江支流乌溪江河流上 ,乌溪江河流按二级电站开发 ,第 1级 (上游 )为湖南镇水力发电站 ,第 2级 (下游 )为黄坛口水力发电站。黄坛口拦河坝由混凝土重力坝及粘土心墙坝组成 ,混凝土坝段长 1 46m,粘土心墙坝长 63m,最大坝高 44m,总库容 0 .82亿 m3 。黄坛口大坝平面控制网建于 2 0世纪 60年代 ,由 A,B,C,D,E五个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和固 1、固 2、固 3三个基准位点组成测角网。1 966年 3月进行了首次观测 ,观测数为 30个水平观测角 ,用 Wild T3经纬仪按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1 2个测回 ,以水平角观测值作为观测数据进行平面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紹了在坝体結构动力分析中利用靜力模型試驗結果的三个具体实例。这三个实例是:大头坝橫向地震力的分配、大头坝坝垜横向自振周期的研究及拱坝自振周期的确定。在后二个实例中用本文所述方法求得的結果,与动力模型試驗及坝体原型实測的結果相当接近。我們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在解决一般坝体結构的动力分析的其他問題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地基渗透固結平面課題的极坐标近似解法(适合于某些边界条件),并提出了条形均布荷重下任何时刻地基內孔隙水压力分布的計算图表,可供在复杂荷重及施荷速率条件下計算孔隙水压力之用。文中另应用上述成果以确定未完全固結地基的边緣临界荷重,并就地基随时間的沉陷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体固结问题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曾对它进行过许多研究。但是考虑到土骨架蠕变的土体固结问题则研究较少。1964年徐志英在土骨架具有伏埃特性的假设下,导出了饱和粘土在三维固结情况下关于超静水压力的偏微分方程,并就三维轴对称固结问题进行了求解。所归结的数学问题是:求解如下的三阶  相似文献   

11.
对地基上渗透变形特性的研究,以往只偏重于无粘性土方面。而对于断层破碎岩石以及粘土貭砂砾岩等地层缺乏了解和研究,往往以无粘性土的概念来估計它的抗渗能力。因此,在水利建設中,正确反映这类地层的渗透变形特性,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断层破碎岩石和粘土貭砂砾岩等地层,一般具有較为明显的結构特征,在研究它的渗透特性时,最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多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为基础,把多相连续介质抽象为叠合连续体,考虑了固相骨架的有限变形、液相及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固-液-气三相介质相互耦合变形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固相骨架有限变形下三相耦合介质的失稳条件.有限变形下失稳的临界条件对应着固相骨架的总刚矩阵奇异,为多相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垩系和第三系坚硬致密的粘土岩,进行了整体化的试验研究,认识到这种粘土团块在适宜的含水量情况下的填筑层,在1~2个月内可固结为整体,一年左右固结停止.因此,在缺少易于压实并具有一定塑性和有较好防渗性土料的地方,如能采用这种致密的粘土团块筑坝,将会有利于推动我国山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溢洪道护坦部分灌漿的目的灌漿一般有兩个作用,即防滲和固結。我們在該处进行固結灌漿是由于护坦厚度下够,基础的浮托力大,需要插筋,而插筋要求基础完整,故必須进行灌漿;至于防滲与提高承压能力則不是主要的。如果把  相似文献   

15.
Jacob假定下含水层的储水率及其地面沉降机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Jacob假定下推导储水率与多孔弹性介质的物理力学常参数之间的联系,发现储水率的骨架弹性贡献部分为与时间无关的常数。进一步推导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其中水头降深是地面沉降的主动因素,是外因;骨架弹性储水率和储水层厚度是被动因素,是内因。三种因素对地面沉降都做正比贡献。对地表某一确定点而言,由于骨架弹性储水率和储水层厚度相对稳定,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降深成正比.地表以下全部垂向形变储水层的综合骨架弹性储水系数为其比例系数。相同的水头降深可以带来不同的地面沉降,也就是说,地面沉降漏斗相对于地下水头降落漏斗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离.这是由于平面上各点处的垂向压缩土层的厚度及综合骨架弹性储水系数不尽相同所致。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头下降之间普遍呈现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的事实反过来表明,储水层的垂向释水压密变形规律基本符合Jacnh假定;其线性比例系数应为地表以下所有形变储水层的综合骨架弹性储水系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野外土壤基本物理技术特性时,要求实驗室測定兩点: 1.土壤因受物理、化学、生物等風化的作用,系处于疏松狀的岩石風化物。其自然結構中有一定的空隙体积,必须探求它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孔隙度。2.因土壤自由埋藏条件的不同,借以承担联系土体骨架颗粒的水分含量也多寡不一,必須研究其变化范圍。  相似文献   

17.
胡亚元  王超 《水利学报》2020,51(6):705-714
为了从理论和数值上分析饱和岩体工程的变形和稳定,需要创建饱和裂隙岩体本构模型。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把饱和多孔介质应变分解为骨架应变、固相基质应变和流体基质应变。通过均匀化响应原理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的势函数本构理论,提出Terzaghi有效应力决定骨架应变、固相基质应力决定固相基质应变和裂隙孔压决定流相基质体应变等本构规律。根据经典岩体力学理论,把饱和裂隙岩体视为由裂隙构成孔隙的饱和多孔介质,建立了饱和裂隙岩体的组合本构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本文理论建立的饱和裂隙岩体组合模型能够合理考虑裂隙流体的浮托力,具有较小的孔压系数和各向异性的受力特性。饱和裂隙岩体组合模型可用于海底隧道裂隙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流固耦合工程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提要与引言本文提供了一组形变方程,用来表示圓拱段端点力系(端力矩、端推力和端剪力)与端点变位(径向变位、切向变位和角变)之間的关系. 应用該组方程来分析拱坝的水平拱圈,可将拱圈分成若干段,各段間相互刚性地連接于其結点.每个結点的变化可以用它的三个分量来表示:二个线变位——径向变位w、  相似文献   

19.
用室内三轴试验得到了加筋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筋粘土本构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加筋土在不同加筋层数情况下的本构模型进行仿真,并将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逼近加筋粘土的本构关系且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反映加筋层数和应力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河水库防渗墙为粘土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混合材取用以火山灰为主的的复合硅酸盐425号水泥,粗骨料选用致密状玄武岩,混凝土掺合与固壁泥浆料取用当地粘土。通过对防渗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浇筑全过程实施控制,并结合施工实际对混凝土拌合的骨料称量及粘土掺量进行动态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防渗墙的浇筑及其成墙质量,质量检测资料表明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