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伍出身的吴吉洪先生在眼镜行业已经打拼20多年了。1984年.他只身闯丹阳.几经挫折.几经拼搏.做成洪旭公司今天的规模.在眼镜行业内殊为特殊和不易。在丹阳.行业里有20年资历的人士不在少数.为什么吴吉洪就单单特殊呢?原因在于:吴吉洪.一个安徽人.既没有温州或者台州背景.也不是丹阳本地人.这使他在眼镜行业的奋斗历程显得分外孤独和吃力。生产方面.大家各做各的.还好一些:进入销售环节以后.作为眼镜行业的“外乡人”.其落寞和孤单就展露无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奋斗过程不夸张地说.人家付出一分努力.我就要付出八分到十分,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江西拓兴视光培训学校创办人徐国兴.是眼镜行业的资深专家.眼科医生出身,给国家领导人做过视光保健医生.后来进入眼镜行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获得高级验光技师的专家级人才。他在南京有一家知名度颇高的眼镜店,很多政府官员、商务人士、学者都喜欢到他那里配眼镜,可以说,南京最贵的眼镜从他店里配出去的占了很大比例。多年下来,对纯粹的生意.徐国兴始终兴趣不是很大,他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所好的技术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3.
百亮光学是行业里一支新军.但是其董事长总经理于光新却是资深眼镜人。他17岁就从故乡山东章丘来到寿光.进入了眼镜行业。从眼镜装配学徒工干起,短短9个月就学会了眼镜的基本验光装配知识.然后满怀激情地揣着3000元来到了山东日照并在五莲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创业生涯——开了一家很小的眼镜店.经过几年的奋斗.他成功了,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眼镜行业的发展大势是.外有国际品牌企业虎视眈眈:内有群雄逐鹿.还有大批资本跃跃欲试。随着市场的放开和外资眼镜零售品牌企业的进入,中国眼镜零售行业的格局也面临着调整和重组,那就是不规范的中小眼镜店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渐萎缩,大型眼镜连锁店的兴起和规模在逐渐壮大,市场份额也越来越高,眼镜零售市场必将向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声茂的企业叫联智伟业,专门在眼镜行业从事道具,柜台的生产、安装以及眼镜店设计装饰等,在眼镜行业快速发展的业态中,找到了一片蓝海,生意做得不错。但是他很快发现,行业升级,企业也必须要升级,因为,竞争激烈,无论是供应商需要的道具,还是零售商需要的展示柜台,要求都越来越高,更加严峻的是,要求也升级很快,让张声茂感觉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魏峰是近年来眼镜行业尤其是零售业中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应该是赞同者多于反对者吧。他是特别牛的视光专家吗?不是。他是高屋建瓴的战略专家吗?不是。他是高超的销售专家,能够一天卖出100副镜片吗)也不是。那么魏峰对行业特别是零售业的影响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说,没有“哪些“的概念,就只有“哪个“的概念。魏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镜零售业销售力的研究和传播,就是他对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力或者说贡献!提醒一下行业人士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群音汇萃     
声音背后的新闻:杨清,1991年进入眼镜制造行业,前不久,在他从事眼镜行业即将进入第20个年头时.他将自己的工厂转租给了曾经为其打工的总经理.随后,他选择了炒房作为自己的主业。在温州新桥镇的工业区,杨清的工厂曾经令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眼镜行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在总体规模急速增长的同时,整体水平也获得了相应提高。然而.由于起点低等历史原因和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眼镜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格局仍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行业的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中小型眼镜企业.在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待纠正的误区。这些误区就好比寄生于企业肌体上的各种“病症”,妨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并”医治”这些“病症”,对于帮助部分中小型眼镜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三联集团茂昌眼镜公司副经理、国家一级验光师、渐进多焦镜验配中心技术总监、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蓝金康.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整个眼镜行业的荣耀。  相似文献   

10.
正眼镜是个良心行业,它的技术投入多、设备投入大,需要很高的运营费用,但这些投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总的来说,眼镜只是个小行业,收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高,按理说世界上这么多人戴眼镜,眼镜店应该发展得很不错,但是看看世界500强里,有没有眼镜企业?扩大到1000强里,也没有眼镜企业的踪迹。所以,看待问题也会因人而异,对于不需要配眼镜的人,一副眼镜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25日.全国首家“眼镜直通车”在广州开张,以一个行业“颠覆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行业内顿时一片哗然.并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由此也拉开了“直通车事件”的序幕。随着该事件的不断升级,在行业内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2.
心声     
心声,来自肺腑;心声,是切肤之感的一种表述。 目前,中国眼镜协会常务理事、昆明同协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宁菁,向中国眼镜协会提交了一份在全国眼镜行业内举行技能竞赛的建议书。这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殚精竭虑地苦苦探寻,锲而不舍地匍匐前行者的心声。这心声代表了广大从业者的意愿,也包含了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关心行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赤忱。  相似文献   

13.
近一段时间,针对不久前少数媒体关于眼镜行业“暴利”的不实报道,作为行业权威期刊的《中国眼镜科技杂志》.连续刊登了质疑、驳斥眼镜行业“暴利”的文章.这些文章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消费者.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眼镜行业如同其它完全市场运作的行业一样,不存在所谓的“暴利”,而是处于合理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由人力资源.智力资本主宰的时代.中国眼镜零售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们,究竟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必须具备什么素质.才能在暗流激荡.波涛汹涌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这是一个需要系统地理性地认真加以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在英翔姜玉坤眼镜公司度过了第4个“三八”节.与往年不同.今年公司并不是仅简单地发放节日礼物.而是花重金请来了世界眼镜联盟及眼镜行业培训的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6.
李定法.绝对称得上业界的老法师。按他的年龄。与他同时代行业里的经理人基本上歇的歇了。转行的转了。而他。仍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型的经理人。实际上也是.现在很难找到像他那样如此关注行业发展又如此充满学习精神的经理人了。要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任职上海卢湾区钟表眼镜公司经理之始.他创造过行业的好多个第一.比如眼镜行业第一家改制的企业——是上海第一.也是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7.
笑眯眯的李卫富不大在眼镜圈里扎堆,当然就很少被眼镜人说起,以前与哥哥李卫福一起做眼镜,现在哥哥转行了,留他一人还在做眼镜.他对外的窗口就在丹阳眼镜市场内的一间门市里,跟记者认识也有五六年了,一直以为他做得还不错,日子过得蛮舒服,但是基本格局也就这样,每年能做个几百万回款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8.
本土眼镜企业拥有世界顶级车房,一定会有这一天的,只是不晓得具体是哪一天,诞生在哪个城市,由谁来实现。现在这一天到来了,而且是诞生在中国镜片生产基地丹阳,创立者的名字叫汤浩宇——他是眼镜行业资深人士.专门从事镜片外贸生意,  相似文献   

19.
吴广旭的存在,就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眼镜行业人士的各种心地。吴广旭是眼镜行业的淡泊达人,他敢押上全部身家做眼镜生意。没有详细数据表明吴广旭到底有多少钱投进了眼镜行业,但他的巨额投入和做法,却引起了眼镜行业尤其是丹阳眼镜行业人士的热议:第一种是成功派,希望吴广旭成功,希望他闯出一套成功模式,给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他大力投资眼镜行业的方式持赞赏态度,认为比其  相似文献   

20.
微言博议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眼镜行业只是小众行业,但从这几个月发生的新闻来看,行业正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定位于。高科技服务业”到智能眼镜的发布,从横岗眼镜产业园的建设到老凤祥眼镜公司的成立.都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其实.眼镜行业自身也在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