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媚 《建筑与环境》2009,3(4):129-131
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最为典型也最为引人注目的园林风格,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本文从造园思想、造园历史和造园要素几个方面来比较中法古典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注重人自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人工环境相应增加。在新艺术、新思潮的影响下,城市新园林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古典园林相比,都有了很纷繁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本方针指导下所做出的各种探索和创新。但从另一个侧面也  相似文献   

3.
蔡维国 《园林》2019,(6):40-44
清晏园作为中国明清漕运史上规模最大的衙署园林,展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文从清晏园的历史变迁、园林建筑、造园艺术、诗文著作等方面阐述了其作为衙署园林600余年来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古典园林艺术和明清漕运治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在园林发展过程这一历史长河里,每个时代、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表现方式,即所谓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创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尚境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的文化意识追求也发生着变化,对城市园林文化的内涵品味、形式风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关怀尊重人。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城市园林环境设计和艺术创作的中心和目的都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5.
宋一菁 《山西建筑》2011,37(27):200-201
简要介绍了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了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与造园风格,并分析了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的各个层面在欧洲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及其对欧洲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以期引导人们深刻领会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9,(11)
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造园思想是受到神仙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一池三山"造园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皇家园林中不断传承与演绎,并漂洋过海落户到日本,结合日本的环境和文化演绎出枯山水的新风格。同时,"一池三山"造园思想传至江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得以进一步传承与创新,衍生出了新的山水格局,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宝库。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造园艺术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肖佩 《城市住宅》2021,28(10):178-179
蜀都大地因水而生,孕育了历史悠久并充满文人雅致的西蜀园林,在新时代构建全域公园城市体系的命题下,其造园艺术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探寻西蜀园林与城市生态理念和人居环境的契合点,分析西蜀园林艺术运用于当代景观设计面临的局限和问题,进而从生态意境构建、空间布局、造景手法、植物配置以及人文哲思等方面,取之象外,将其造园艺术融入当代城市景观构建和环境建设中,进一步探索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并对西蜀园林进行时代传承和发展,从咫尺园林走向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9.
《砖瓦》2018,(12)
正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0.
李猛志 《山西建筑》2014,(1):201-202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1.
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文章从传统文化、绘画、地域历史条件和建筑风格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使人们认识宋代园林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罗哲文 《古建园林技术》1984,(3):21-24转12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古典园林的意义在于与古为 新,在“养生”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探索养 生思想与造园的关系是以其现实价值进行 古典园林研究的一种途径。通过资料分析 与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两者在四方面具有相 关性,即养生思想与造园主体同源,养生思 想与造园发展脉络相合,养生是造园目的之 一,养生思想影响园林要素营造。从文人园 林养生思想与造园的相关性角度,对古典园 林于“养生”的现实意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园林的构成形式、立意、布局、造园手法等角度,归纳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南、北方园林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园林》2018,(9)
正"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世界。"这是2018年陈丹青在谈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藏品时,转述木心先生的一句评语。诚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与欧洲、伊斯兰园林并肩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其余二者最直观的不同在于造园要素中假山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区别。中国的假山艺术,使得中国园林艺术独步世界。欧洲园林艺术以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为代表,雕塑均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景观行业的发展,“新中式”景观风格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领域不断开拓和发展。其中,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是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要旨和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元素和符号。这种古为今用的设计风格不是单纯的复古主义,也不是现代设计中简单地融入古典元素,更多地采取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对意境进行提炼概括和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形成了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美学韵味又符合时代审美情调的设计风格。本文对新中式景观的流行趋势进行追溯,分析新中式景观从古典园林造景方法中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彭源芳 《城市住宅》2022,29(3):118-1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占据重要地位,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通过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美学范畴,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探讨古典园林四大美学在现...  相似文献   

19.
齐芳燕 《安徽建筑》2010,(2):12-14,26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们的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造成其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便对现代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并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高穗 《四川建筑》2005,25(5):13-15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其园林美学思想,造园风格等都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比两者的特色,将会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