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我国葡萄酒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调整结构、优化产品的稳定发展时期.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形势,我国葡萄酒行业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葡萄酒无论在葡萄品种区域化、酿酒法规、葡萄酒产地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为此,许多葡萄酒行业的有识志士呼吁,中国葡萄酒必须尽快全面与国际葡萄酒接轨,全面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因此,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李记明等同志的文章<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该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法国波尔多地区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与砧木、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选择与饮用,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葡萄酒庄园与等级等内容,旨在为发展中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际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的基本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等级模式,提出了将我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质特级葡萄酒、产区优质葡萄酒、产区优良酒、佐餐酒4个等级的分级体系,创建了以产区管理为基础,商标管理为手段,以产区认定 质量检验 品尝为基本模式,以期为建立我国特色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势在必行,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是重要内容之一.从葡萄酒生态游,葡萄酒酿造工艺游、葡萄酒节庆游、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酒器和葡萄酒与名人名作等六大方面对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挖掘我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可供开发的资源.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与展望国际著名葡萄与葡萄酒学家,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的奠基者李华教授认为,我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以建立的三大体系和葡萄酒学院为支撑,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酒不仅从无到有,而且迅速成为国际葡萄酒生产大国.2010年葡萄酒产量为108.88万吨.十一五期间,中国葡萄酒年均增长达30.6%.2011年9月23日,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正式拉开帷幕,当天下午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上可谓大腕云集,名家荟萃,来自海内外的各路葡萄酒专家交流新技术,研究新课题,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我国葡萄酒原产地的保护,对规范我国葡萄酒市场及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意义重大,故需要建立葡萄酒的产地鉴别“指纹”,形成系统的检测体系,从而保障地方特色葡萄酒的权益.分析了葡萄酒中与原产地相关的辨别因子,简要介绍了应用相关技术对葡萄酒的原产地加以鉴定和保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葡萄的种植与葡萄酒的酿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进入工业化的尚且较晚.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葡萄酒走进了大众消费的领域,我国的领导也重视葡萄酒工业的发展,使各个产区的产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及规模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大产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讨了葡萄酒持续生产模式后,深入分析了饮料葡萄酒与酒庄葡萄酒的内涵、在葡萄酒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认为目前我国应在葡萄酒的优质产区大力发展葡萄酒庄,并通过葡萄酒庄的集群发展,形成葡萄酒大产业,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文化关系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葡萄酒文化传播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文化内涵、传播渠道、传播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需通力合作,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葡萄酒文化传播体系,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桃红葡萄酒,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新类型。在约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五分之一的葡萄酒王国——法国,红与桃红葡萄酒占总产量的69.5%,白葡萄酒反占30.5%。尤其在国家名酒(A.O.C葡萄酒)中,红与桃红葡萄酒年产量为70万吨,占A.O.C.葡萄酒总产量的92.9%。据1980年我国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本文阐述了泰 国的自然经济状况和葡萄酒产业的基本特征,系统分析并介绍了葡萄酒产业资源分布、新资源配置及其产业组织协调情况,重点对葡萄主产区、葡萄酒酿造质量标准、葡萄酒旅游业、葡萄酒协会和侍酒师学会等作了介绍,并展望其发展前景,试图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以期实现我国葡萄酒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2001,(1)
第一条为了提高我国葡萄酒质量,规范葡萄酒生产,净化葡萄酒市场,促进葡萄酒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接轨,特制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葡萄酒定义、酿酒原料、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标签标识、葡萄酒贮存运输、葡萄酒的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葡萄酒旅游消费者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葡萄酒旅游在世界许多葡萄酒产区盛行,也是我国新兴的专项旅游.葡萄酒旅游是葡萄酒行业和旅游行业的一种意义非凡的结合.对于旅游业来讲,葡萄酒可以是景点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消费者旅游的主要动机;对于葡萄酒业来讲,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加强消费者与葡萄酒的联系,并直接提升酒厂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我国葡萄酒产品质量 ,净化葡萄酒市场 ,加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管理 ,从而使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健康地发展 ,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使我国葡萄酒行业顺利地与国际接轨 ,国家轻工业局于2 0 0 0年 12月 19日发布了我国第一部葡萄酒生产管理行政法规———《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 ,并从发布之日起在葡萄酒行业中贯彻执行。《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从葡萄酒的定义、酿酒原料、生产、标签标识、储存运输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此法则将在贯彻实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我国首部葡萄酒行政法规出台…  相似文献   

14.
感官量化分析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旨在寻找我国不同地理标志干红葡萄酒产品的特征香气,为其感官识别提供实践支持.采集干红葡萄酒样品涉及我国5个葡萄酒产区、15个年份的7个葡萄品种所酿的干红葡萄酒.葡萄酒品尝小组感官分析前进行标准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培训,感官量化分析要求用5点标度法量化,最终量化数据综合香气特征使用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葡萄酒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调整结构、优化产品的稳定发展时期。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形势,我国葡萄酒行业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葡萄酒无论在葡萄品种区域化、酿酒法规、葡萄酒产地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为此,许多葡萄酒行业的有识志士呼吁,中国葡萄酒必须尽快全面与国际葡萄酒接轨,全面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因此,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李记明等同志的文章《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该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法国波尔多地区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与砧木、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选择与饮用,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葡萄酒庄园与等级等内容,旨在为发展中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发展迅速.通过对哈尔滨、天津、西安、武汉及乌鲁木齐共5个二线城市的不同人群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该地区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以及消费倾向.对不同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消费群体作出简要分析,以期为葡萄酒在我国二线城市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葡萄酒工程学》教材几易其稿,终于问世,它是我国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在二十多年本科教学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高等教育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与灿烂的葡萄酒文化,但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迅猛增长。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开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8.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形成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基因致癌物,葡萄酒及其他酒精饮料中含有微量的氨基甲酸乙酯.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主要由酵母降解精氨酸产生的尿素和苹果酸-乳酸茵降解精氨酸产生的瓜氨酸与乙醇自发反应产生.阐述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作用、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途径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探讨了降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措施,为我国葡萄酒生产中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葡萄酒法规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葡萄酒产业升级,建立科学地产业规制法规,该文通过对中法葡萄酒地理标志、质量等级、标签法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在葡萄酒产业的相关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我国的现状提出指导意见,以期全面提高我国葡萄酒产业规制。  相似文献   

20.
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具有天然耦合优势,通过打破两者产业界限,加速融合,可形成多业态、高产能的葡萄酒旅游产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要以葡萄酒文化为核心,通过为消费者营造品美酒、赏美景的深度体验场景,推动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本文总结我国山东、宁夏和新疆等地葡萄酒旅游开展状况,通过与国外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葡萄酒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葡萄酒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