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发明所述聚乳酸及其衍生物复合材料由低分子量聚乳酸或其衍生物与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组成,低分子量聚乳酸或其衍生物的含量为70-95质量份,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的含量为5~30质量份,所述低分子量聚乳酸或其衍生物的质均分子量为2000-60000Da,所述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的质均分子量大于60000Da。其制备方法为:将计量好的低分子量聚乳酸或其衍生物和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在40~60℃真空干燥,使含水量降至0.1~0.4%;  相似文献   

2.
硼钛复合交联剂的制备及其在聚乙烯醇压裂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硼酸钠和钛酸丁酯等为原料合成了硼钛复合交联剂,并以聚乙烯醇(PVA)为稠化剂制备了聚乙烯醇压裂液。考察了交联剂的硼钛质量比、PVA与交联剂质量比(聚交比)以及PVA含量对冻胶的交联延迟时间、耐温性及耐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的硼钛质量比为1:3、聚交比为100:0.9—100:1.0、PVA质量分数为1.5%-1.6%时,制备的复合交联剂以及压裂液的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参数如双氧水处理载体添加组分E、微波辐射时间、载体组分Z与E的用量比、氯化铜与载体的用量比等对气相甲醇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双氧水与E的质量比为1~3,微波辐射时间为30~50min,载体中Z与E的质量比为4~6,载体与氯化铜的质量比为1~3。在此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超过5%,DMC的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低吸附延缓交联体系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多重乳液交联剂等配制而成,多重乳液交联剂为W/O结构,将与聚丙烯酰胺交联的有效成分包裹在内水相中,靠地层孔喉的剪切与温度达到破乳来释放有效成分,从而实现延缓交联的作用。多重乳液交联剂的最佳工艺为内外相质量比为2,乳化剂与外相质量比为0.13~0.16,助剂与外相质量比为0.14~...  相似文献   

5.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 Ⅰ.复合载体铜基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考察了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参数如双氧水处理载体添加组分E、微波辐射时间、载体组分Z与E的用量比、氯化铜与载体的用量比等对气相甲醇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双氧水与E的质量比为1-3,微波辐射时间为30~50 min,载体中Z与E的质量比为4~6,载体与氯化铜的质量比为1~3.在此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超过5%,DMC的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张晓梅  韩姗姗 《石油化工》2006,35(12):1175-1178
以自制顺丁烯二酸聚乙二醇(n=9)单酯(MAPEG)、烯丙基磺酸钠(SAS)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梳形聚羧酸共聚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辐射功率和时间对梳形聚羧酸共聚物分子结构及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共聚反应所需时间很短,且梳形聚羧酸共聚物的分散性稳定。在n(SAS)∶n(MA)∶n(MAPEG)=3.6∶4.3∶1、引发剂用量1.0%(占总单体的质量)、辐射功率650W、辐射时间5min条件下,所得梳形聚羧酸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2.63×10-2dL/g;在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35、梳形聚羧酸共聚物(n(SAS)∶n(MA)∶n(MAPEG)=3.6∶4.3∶1、引发剂用量1.0%、辐射功率260W和辐射时间5~10min或辐射功率130~650W和辐射时间6~10min)掺杂量(质量分数)为0.4%时,水泥净浆流动度稳定在230mm左右。  相似文献   

7.
公开号 CN 1769338A 公开日 2006.5.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乙烯像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蒙脱土片层部分或全部剥离后,均匀分散在聚乙烯基体中,蒙脱土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1%-10%;所述聚乙烯为α-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乙烯齐聚催化剂负载于蒙脱土层间,原位生成的α-烯烃在蒙脱土层间与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插层型或剥离型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具体是:1)制备蒙脱土载体;2)制备蒙脱土负载乙烯齐聚催化剂;3)蒙脱土负载乙烯齐聚催化剂制备聚乙烯朦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用于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改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为,阴离子交换树脂:硅酸盐:高锰酸盐=100:4~8:0.1~0.5,其制备主要过程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在硅酸盐和高锰酸盐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0~24小时,滤除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的固体即为所述催化剂,采用本发明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原料,Salen-N-Salicylaldehyde配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催化体系,在甲苯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在Schlenk装置上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H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对其降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摩尔比为5∶1、助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与催化剂(Salen-N-Salicylaldehyde)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10 h、单体总量与催化剂摩尔比为3600∶1时,催化剂的活性为11.035×10.4 g/(mol·h)。合成的共聚物(PHM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0.864×105~2.532×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较窄,反应可控。当油品中共聚物(PHMA)加剂质量分数为0.5%时,可将300~350℃柴油馏分和380~400℃润滑油馏分凝点分别降低7~10 ℃和10~15 ℃,且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比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降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水基压裂液高温延缓型有机硼锆交联剂CZB-03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栋  王俊英  刘洪升  周达飞 《油田化学》2004,21(2):113-115,119
报道了水基压裂液用低伤害、耐温、延缓型有机硼锆交联剂CZB-03的制备。在交联比100:0.4、NaCl加量O.04%条件下,以HPG压裂液交联时间和冻胶耐温温度为指标,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如下:氧氯化锆在质量比为1:1.25 3.75的水 异丙醇(溶剂)中与质量比为1:1.25 0.00625的多元醇PA 多羟基羧酸钠PH(复合多羟基络合剂)在温度为50℃、pH=2条件下反应4h,得到有机锆交联剂OZ-1,加入0.4%吸附抑制剂ZYCS,再与早先研制的有机硼交联剂OB-200按质量比1:1复配,得到有机硼锆交联剂CZB-03,交联时间约180 s,耐温温度高于160℃。图5表1参3。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成核剂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用料组分按重量份计:50~80重量份无规共聚聚丙烯、50~30重量份聚丙烯均聚物、10~30重量份无机矿物填料、1~6重量份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0.5~3重量份金属氧化物、0.1~0.3重量份偶联剂、0.1-0.5重量份加工助剂。按本发明中公开的计量将各种组分进行混合,  相似文献   

13.
常规冻胶体系在钙镁离子含量较高的海上油田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冻胶的耐钙镁盐能力, 制备了一种由耐温非离子聚合物 KF、 有机醛类交联剂 REL和有机酚类交联剂 MNE和稳定剂 WZ组成的耐温耐盐有机交联聚合物体系。利用成冻强度代码法和突破真空度法考察了聚合物质量分数、 交联剂质量分数、 稳定剂质量分数、 温度、 矿化度等因素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 130℃条件下适于某油田的冻胶体系配方:0.3%~0.6%耐温聚合物 KF+0.3%~0.9%交联剂 REL+交联剂 0.3%~0.9%MNE+2%稳定剂 WZ, 该体系成胶时间4~50 h 可调, 成冻强度在 0.040~0.089 MPa 可调。配方为 0.6%聚合物 KF+0.6%交联剂 REL+0.6%交联剂MNE+2%稳定剂 WZ的成胶体系在高温 (130℃)、 高矿化度 (一价盐 2.0×105 mg/L或二价盐 8.0×103 mg/L) 条件下老化 30 d体积保留率大于 90%; 经不同程度的岩心剪切后放置在 130℃条件下老化 30 d未发生脱水现象, 且水驱10 PV封堵率仍保持 90%以上, 显示出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持续封堵能力。图6表5参10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针对酸性压裂液体系的高温延缓型有机锆交联剂ZOC-1,考察了合成工艺中不同因素对ZOC-1性能的影响,确定了ZOC-1的最佳合成工艺:氧氯化锆5%,配体20%,水、甘油质量比0.3,pH值2~3,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4~5 h。将羧甲基瓜尔胶溶液与ZOC-1按质量比100∶0.3交联,交联时间为50~92 s,压裂液耐温性可达100℃。在100℃、170 1/s下连续剪切60 min,冻胶表观黏度可保持在80~90 mPa.s。携砂比为35%时,压裂液的沉降速度为0.285 cm/min。破胶液黏度最大值为4.8 mPa.s,且对储层伤害小,适用于100℃以下超低渗透油气田施工要求。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硅灰石和晶须相比,滑石粉可有效促进层间分子链段的规整排列,在基体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填料网络,提高P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使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未改性PP分别提高了55.6%和86.9%,且高添加量下冲击强度未发生明显降低,小分子析出物降至1.49%(w),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带压作业对凝胶强度、成胶时间可控、热稳定性、耐盐性、承压能力的性能要求,拟将聚合物微球引入到凝胶体系中:先制备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物微球,以玉米淀粉做骨架与共聚物微球接枝共聚,调节pH值为8~9,加入自制交联剂MES、高温引发剂G20制备一种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获得了制备共聚物微球的最佳配比,考察了交联剂MES、pH值对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测试分析了凝胶微观结构,并对凝胶热稳定性、抗盐性、高温稠化性能和承压性能进行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2.5%淀粉+15%聚合物微球+6%交联剂MES+0.005%引发剂G20的凝胶在90℃高温稠化条件下的成胶时间可控在1.5 h左右,且稠化过渡时间较短,可有效降低凝胶溶液在井筒内成胶过程中液窜/气窜的可能;在90~130℃范围内,凝胶强度可达28 N,在10 d长期高温养护下,凝胶强度变化较小,呈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使用盐加量为9~18 g/L的高矿化度水溶液制备的凝胶体系成胶性能优良,体现出较好的耐盐性,可有效克服井下矿化度影响;凝胶在内径为121 mm套管内承压强度达70 kPa/m,满足高压条件下带压作业需求。图5表2参1  相似文献   

17.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交联聚合物的优势。制备了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柠檬酸铝为有机交联剂的弱凝胶。通过实验确定了具有较高黏度和合适成胶时间的弱凝胶配方:有机交联剂中交联体氯化铝与配位体柠檬酸三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有机交联剂质量分数为8%~12%,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0.08%~0.17%。  相似文献   

18.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硫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引发剂浓度、交联剂用量以及NaOH用量对产物吸水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3:1,引发剂浓度为5.0mmol/L,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0%,NaOH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时,产物的吸水倍率可达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耐高温、抗剪切性和延缓交联效果良好的交联剂,在80℃下,以柠檬酸、丙三醇、甲醛、三乙醇胺为配位体,氯氧化锆与硼砂为主要成分,合成了红棕色黏稠状的有机硼锆交联剂。优选了制备交联剂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交联剂和调节剂加量对交联时间的影响,评价了冻胶的破胶性和耐温抗剪切性。结果表明,制备交联剂时,氯氧化锆与硼砂的最佳质量比为0.9~1.5;调节剂、交联剂与压裂液基液的最佳体积比为0.4∶0.5∶100,此条件下的交联挑挂时间为64 s;在瓜尔胶压裂液基液中加入0.001%~0.003%过硫酸铵,破胶时间为6~12 h,破胶液黏度与表面张力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冻胶在140℃、170 s-1下经连续剪切90 min的黏度约100 m Pa·s。该交联剂耐温抗剪切性和延缓交联效果较好,可满足大部分油气井压裂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阴离子型增稠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制备的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司班 80为乳化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条件 (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氨水中和的 p H值、丙烯酸浓度以及聚合温度和时间 )对白浆粘度、流变性能及耐电解质能力的影响。得到的胶乳产物用水配制成质量分数 1 .5%的白浆粘度可达到 80 Pa· s以上 ,完全适合涂料印花增稠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粒子为圆球形 ,直径 0 .0 2~ 0 .0 5μm,用水稀释后粒子直径增大 3~ 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