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虑发动机基础激励的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发动机的基础激励和非线性油膜力,建立了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涡轮增压器转子在偏心质量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转子随转速变化的分叉规律以及基础激励对转子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激励会通过非线性油膜力显著地影响转子的动力学行为,且基础激励会降低转子开始发生油膜涡动的转速,但基础激励对转子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转子转速较低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自主研发的船用涡轮增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非线性油膜力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转子动力学系统仿真计算,得到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非线性振动频谱、轴心运动轨迹。根据轴承油膜发生的特征和不平衡引起的振动对比分析,探讨油膜振荡发生的机理,得到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了解影响转子系统振动产生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润滑油进口温度和轴承间隙对涡轮增压器振动特性的影响关系,得到减小增压器转子系统振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浮环轴承支承的悬臂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浮环轴承双层油膜Reynolds方程和浮环运动方程。采用4节点等参h-精细有限元网格,通过Galerkin方法求解系统Reynolds方程得到双层油膜压力。在小摄动范围内,联合悬臂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浮环运动方程求出浮环轴承的等效刚度和阻尼系数。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12.1对实际微型燃气轮机用浮环轴承-悬臂转子系统进行临界转速、谐响应及不平衡响应等转子动力学仿真计算。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此物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并证明了用此方法分析浮环轴承-悬臂转子转子动力学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Jeffcot转子-滑动轴承系统不平衡响应的非线性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动力仿真法考察了 Jeffcot 转子椭圆轴承系统的不平衡响应。计入了轴承油膜力的非线性。仿真计算前,先以非定常雷诺方程和雷诺破膜条件为依据,生成了轴瓦非定常油膜力数据库。用龙格库塔法对运动方程作步进积分,同时反复对轴瓦力数据库进行插值以获得轴承力的瞬时值。考察了支撑于一对椭圆轴承上的 Jeffcot 转子的不平衡响应。所得的动力学行为以及转子和轴颈的涡动轨迹,均与线性动力学(以轴承的线性化动特性系数为依据)所得的结果相比较。两者虽在很小的不平衡量下吻合良好,但凡当不平衡量不是很小时就有显著差别。可见有必要计入油膜力的非线性,特别是当需要计算大不平衡量下的不平衡响应时。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中介轴承的双转子系统,在考虑转子不平衡和中介轴承非线性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双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内外激励下双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首先,针对建立的双转子-中介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双转子系统的幅频响应,获得了高低压转子的主共振特性;其次,考虑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内外激励下双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通过分岔图、轴心轨迹图、庞加莱截面图、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等,获得了不平衡影响下高低压转子在激励频率变化下的运动状态和频率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平衡量对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平衡量变化下高低压转子动力学特性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设计和高低压转子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油膜力和密封力联合作用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将转子轴承密封试验台系统等效为Jeffcott系统,采用短轴承理论建立油膜力的非线性模型,采用Muszynska模型建立非线性的密封力。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在不同转子转速下密封力对系统非线性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了非线性油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碰摩-裂纹耦合故障的双圆盘立式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该模型在四种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即无故障、单一碰摩故障、单一裂纹故障、碰摩-裂纹耦合故障,通过对该转子-轴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位移响应随旋转角速度变化的分叉图分析,发现在各种不同工况下该转子轴承系统响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些典型的Poincare截面图、轴心轨迹图和幅值谱图,分析了该转子系统在不同角转速下的运动状态.该研究结果为转子-轴承系统特别是立式悬臂转子-轴承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转速对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Muszynska非线性密封力模型和Capone圆轴承油膜力模型,建立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高压端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转速对转子-轴承-密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计算不同转速下的转子时间历程图、轴心轨迹图、Poincare图和频谱图,揭示了转速变化对转子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转子-轴承系统裂纹-碰摩耦合故障的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研究了带有裂纹和碰摩耦合故障的弹性转子系统的复杂运动。在同时考虑轴承油膜力和碰摩发生时转静件间的相对速度对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基础上,构造了含有裂纹-碰摩耦合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短轴承油膜力和裂纹-碰摩转子系统的强非线性特点,本文用Runge-Kutta法对转子-轴承系统由裂纹和碰摩耦合故障导致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该类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等丰富的非线性现象,研究结果为转子-轴承系统故障诊断、动态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外滚道剥落高速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滚道剥落引起的时变位移和时变冲击激励、油膜时变刚度和时变阻尼、钢球与滚道时变接触刚度和时变接触角、时变接触力等非线性因素综合考虑,结合JONES的高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外滚道剥落的高速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剥落尺寸和转速变化时轴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存在支座松动和碰摩的耦合故障转子-轴承系统,采用短轴承非稳态油膜模型和线性碰摩模型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应用矩阵微分理论、二阶矩技术、矩阵摄动理论和Kronecker代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此耦合故障转子-轴承系统的随机响应问题.应用四阶矩技术和Edgeworth级数展开,对耦合故障转子-轴承系统碰摩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求出了数值解,给出了可靠性曲线.  相似文献   

12.
双跨转子-轴承系统裂纹-碰摩故障的非线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跃纲  王培昌  闻邦椿 《工程力学》2006,23(5):147-151,131
分析了带有裂纹-碰摩故障的具有三轴承支承的双跨弹性转子系统的复杂非线性运动。在同时考虑轴承油膜力和碰摩发生时转静件间的相对速度对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基础上,构造了双跨裂纹-碰摩弹性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系统裂纹、碰摩及其耦合故障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单一裂纹故障时系统响应在超临界转速区有短暂的混沌运动;单一碰摩故障时系统响应在亚临界转速区有拟周期运动出现;裂纹-碰摩耦合故障时在超临界转速区有较大范围的周期4运动区间,小裂纹对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转子-轴承系统故障诊断、动态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扰动情况下双油槽圆形轴瓦滑动轴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LUENT软件及其提供的气穴模型,计算了双油槽圆形轴瓦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及气穴存在区域大小和位置,并同其他边界条件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进油压力对轴承的流场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利用自行改进的动网格技术对轴颈扰动速度对流场和油膜力的影响进行了非稳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进油压力对油膜力的影响较大,油膜压力受轴颈扰动速度的影响很大,油膜力与轴颈扰动速度明显呈非线性关系,利用改进的动网格技术可以很好地对轴承的动特性进行分析。论文为今后大扰动条件下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特性分析打下了基础,为滑动轴承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在线非接触式施加轴承静载荷的方法,以达到增加系统稳定性、在线消除油膜振荡故障的目的。首先运用达朗伯原理结合里茨法建立了非线性非稳态油膜力作用下的多自由度转子-轴承系统的运动方程,并运用变步长的Newmark数值积分方法对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附加静载荷对油膜振荡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静载荷可以在线改变系统的涡动中心,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在线消除油膜振荡,使原来失稳的转子系统又回到稳定的周期运动状态。然后针对这一结论,在一台较大型的高速转子试验台进行试验,通过设计和安装的一个电磁执行器来施加静载荷,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转子-轴承系统碰摩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建立了受非线性油膜力作用的非对称转子-轴承碰摩模型,考虑刚度的各向异性,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轴两个主方向上的刚度比rk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分叉特性,发现系统发生碰摩时倍周期运动-混沌运动-倍周期运动的运动路径和反向涡动现象。针对数值结果使用分叉图、Poincare映射图和轴心轨迹图等方法研究其非线性特性,分析了碰摩对受非线性油膜力作用的非对称转子一轴承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物理空间下转子轴承系统电磁阻尼器的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电磁阻尼器对转子轴承系统的最优控制规律。首先给出受电磁阻尼器控制的一般多自由度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方程,在此基础上直接在物理空间求出强迫响应和最优控制电流,并导出部分响应可观察时的激振力估计。本文的研究及提出的最优控制规律,利用稳态响应的特点,物理概念明确,且计算简捷。计算机仿真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最优控制规律,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盘悬臂裂纹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了非线性油膜力的基础上 ,建立了双圆盘立式悬臂裂纹转子 -轴承系统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Runge- Kutta法对该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 ,分析了该系统在有无裂纹两种情况下的分岔与混沌特性 ,通过对系统分岔图、Poincare截面图和幅值谱的分析 ,发现裂纹对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大。由于油膜力和裂纹耦合的强非线性作用 ,在它的谱图上出现了 1/ 2、1/ 3等分频谱线  相似文献   

18.
Bearing dynamic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govern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ing machinery; however, they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due to limited experimentation, and inaccurate in modelling. In this paper, 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to identify the bearing dynamic parameters of a flexible rotor-bearing system. In this metho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s formulated as an inverse problem. The bearing dynamic parameter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rough minimizing the error squared of the rotor-bearing system unbalance response betwee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computational ones. The intergeneration projection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minimize the error squared. A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analys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a rotor-bearing system, an improve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unbalance response.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bearing dynamic parameters of a test rig supported by two anisotropic bearings, according to the unbalance response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could identify the bearing dynamic parameters. It is also robust to the noi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of flexible rotor-bearing systems subjected to six-component nonstationary earthquake ground accelerations is carried out. The rotor system consists of several rigid disks and a flexible shaft that is modelled as a Timoshenko bea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involve both inhomogeneous random excitations and random parametric excitations. Analytically, the Markov vector approach using the Ito equation and Stratonovich averaging procedures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statistics. Unfortunately, the second moments of the response quantities thus obtained involve a great discrepanc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he difficulty involved in analytically solving such a complicated problem is pointed out. Currently, the method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ears to be the only practical approach for such a problem.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seismic base rotation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rotor-bearing system on the overall dynamic structural response is demonstrat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