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体化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饮用水除污染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超滤-膜生物反应器(UF-MBR)的饮用水除污染效果,在其反应器中直接投加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和聚氯化铝进行混凝,构建一体化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UF-MCABR)。试验结果表明,在投药量为粉末活性炭8mg/L、聚氯化铝10mg/L时,UF-MCABR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比UF-MBR分别提高了37.1个百分点和29.8个百分点;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6个百分点和61.4个百分点,并取得了几乎100%的硝化效率和PO34-—P去除效率。UF-MCABR的膜污染速率较之UF-MBR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膜法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工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新  徐国勋  朱友兵 《给水排水》2005,31(11):35-38
采用微滤膜过滤(MF)、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S-MBR)、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 器(CO-MBR)和生物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BPAC-MBR)四种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处理试验, 主要考察了这四种工艺对CODM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四种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 率分别为10.6%、47.4%、49.2%、62.8%。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BPAC-MBR工艺的净化效果 和工艺特性,该工艺对UV254、NH3-N和浊度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明显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 操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臭氧-活性炭-超滤(O3-GAC-UF)处理石油微污染水,研究该组合工艺对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原水油含量为4 mg/L左右时,在臭氧投加量约为4 mg/L、反应时间为12 min、活性炭停留时间为12 min条件下,超滤出水油含量为0.027 mg/L,对色度、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均接近100%,UV254从0.117 cm-1降低为0.004 cm-1,并且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加,系统运行稳定.臭氧-活性炭-超滤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石油微污染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某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和色度等污染物进行中试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与强化混凝联用工艺对有机污染物、浊度和色度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低温低浊和常温两种情况下,工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浊度和色度分别为2.33~2.99mg/L、≤0.74NTU、≤6.89度,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选择苏州市区河网为研究对象,经过为期近3年的广域布点采样,选取DO,温度,p H,CODMn,S2-,浊度,Chl-a,UV254等作为水质监测指标,通过对各指标累计频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识别出不同污染水体的主要表观特征污染物,并依此对水体污染类型进行了划分界定。结果表明:监测指标UV254值、浊度与ρ(CODMn)的比值、ρ(S2-)和ρ(Chl-a)对不同污染水体有很好的区分度,可作为表观特征污染物指标;将污染水体分为4种类型:有机主导型、无机主导型、营养主导型和混合型,前3种类型的主要筛选条件分别为UV254值·ρ(S2-)·1 000大于10 cm-1·(mg/L)、浊度与ρ(CODMn)的比值大于15 NTU/(mg/L)和ρ(Chl-a)20μg/L;利用该条件对6条定点监测河流污染类型进行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CODMn、UV254、浊度、氨氮等去除效果,评价投加粉末活性炭后超滤膜跨膜压差(TM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CODMn均值为1.10 mg/L,平均去除率为48.7%,UV254均值为0.016 cm-1,平均去除率为76.2%;组合工艺对水中氨氮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总铁、总锰去除效果显著,出水浊度保持在0.031 NTU以下.粉末活性炭投加于沉淀池之前,对于改善出水水质、减轻膜污染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投加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亮  廖伟  陆少鸣 《给水排水》2012,38(7):123-126
针对采用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南方地区季节性微污染原水时,可能遇到污染高峰期或应急状况而联用高锰酸钾(KMnO4)与粉末活性炭(PAC),通过中试研究选择合适的投加组合方式,并优化投加量。结果表明:选择在BAF之前投加高锰酸钾、BAF之后常规处理工艺之前投加PAC的联用方式能高效地去除CODMn、藻类、色度、臭和味,降低滤后水浊度。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8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8mg/L时,工艺对CODMn、藻类、色度、臭和味及浊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BAF对CODMn、藻类、色度、臭和味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2.0%、42.7%、17.0%、17.6%及22.9%,砂滤出水的总去除率达75.9%、95.8%、58.2%、94.3%及99.24%。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试研究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处理珠江流域北江水源水低通量运行情况,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出水浊度在0.08NTU以下,膜滤后水2~10μm的颗粒变化在22~31个/mL,整个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9.6%、12.5%~52.0%、30%~65%;当超滤膜通量21L/(m2·h),反洗周期8h,反洗时间1min时,跨膜压差每天增长0.32kPa,基本实现超滤膜长期运行较小不可逆污染通量;蛋白类和胞外聚合物是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污染因素,部分腐殖质对不可逆污染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UF膜与混凝联用处理淮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超滤处理工艺对淮河水进行了中试。为了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膜通量 ,采用微絮凝和砂过滤作为预处理。结果表明 ,膜出水浊度低于 0 5NTU ,CODMn低于 3mg/L ,色度为 5度 ,氨氮低于 0 5mg/L ,均低于同期常规处理出水指标。超滤膜运行一个多月 ,膜压差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陶粒复合滤料的再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济南某水厂出水,采用混凝沉淀+臭氧+复合滤料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城市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臭氧消耗量和反应时间分别为5 mg/L和10 min,空床停留时间(EBCT)为15 min的条件下,臭氧/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Mn、UV254、NH3-N、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48%、54.6%、83.1%、76.6%,出水水质分别降为:0.56NTU、3.1 mg/L、0.052 cm-1、0.37 mg/L、0.04 mg/L。  相似文献   

12.
Nanofiltration (NF)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to obtain a very good-quality permeate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A submerged NF membrane bioreactor (NF MBR) using polyamide membranes was tested for a long-term oper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F MB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microfiltration MBR (MF MB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centration in the permeate of the NF MBR ranged from 0.5 to 2.0 mg/L, whereas that of the MF MBR showed an average of 5 mg/L.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tightness of the NF membrane. Alth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NF MB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ermeate due to high rejection by the NF membrane, the NF MBR showed excellent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ory operational stability for a long-term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物组分对膜污染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和超滤膜联用的技术对某低浊湖水进行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超滤膜及其工艺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去除浊度及悬浮颗粒,还可将CODMn由4.17mg/L降至3mg/L以下。试验将有机物分离为强疏水、弱疏水、极性亲水和中性亲水四种组分,研究不同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预处理和超滤膜能有效去除疏水性和极性亲水性有机物,但对中性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反冲洗能有效清除累积在膜内的疏水性和极性亲水性有机物,但难以清洗中性亲水性组分。药剂清洗可有效去除中性亲水性有机物。疏水组分造成膜的可逆污染,而中性亲水组分导致膜的不可逆污染。三维荧光分析表明,造成不可逆污染的有机物主要在Ex238/Em345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4.
给水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浊度、氮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致突变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沉淀池和滤池出水浊度均低于预氯化工艺,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工艺,对CODMn的总去除率达53.4%,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大量的三卤甲烷前体物,而在致突变活性方面预臭氧化工艺滤后水更安全可靠。同时试验得到在原水CODMn为5-6 mg/L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2 mg/L。  相似文献   

15.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6.
以模拟集雨窖水为实验原水,通过改变电絮凝过程中的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极板间距等因素值的大小,研究电絮凝在原水浊度去除中的的最优参数组合。得出影响浊度去除效果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是: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当电流密度为18.89A/m2,极板间距为1 cm,反应时间为13 min时为电絮凝去除浊度的最优组合,浊度去除率为92.94%,同时对窖水中的CODMn、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工艺生物强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预处理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生物延伸效应,并通过采取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强化措施,使沉淀池在去除浊度的同时,产生类似活性污泥法的作用,强化生物净化作用.在增加生物污泥回流前、后,沉淀池出水CODMn平均分别为4.16mg/L、2.72 mg/L,沉淀池出水相对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的平均去除率由4.65%提高至31.4%,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增加生物污泥回流后,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示:在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2.4 h后H水厂出厂水的余氯值衰减率比T水厂分别低6.53%和3.30%,两者的消毒效果均较好,H水厂的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值比T水厂低40.62%,微生物安全性更高;当有效氯投加量由1.0 mg/L增至2.0 mg/L时,T水厂和H水厂出厂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分别增长97.36%和59.35%,三卤甲烷分别增长122.64%和91.43%,而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增长率相差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略好于液氯,且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较小。由于两水厂在水源类型、水源水质特征、工程规模及水处理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经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接触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结果表明,接触过滤能有效地去除较大悬浮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大量有机物,有效防止膜污染.并且用0.4%的HCl和0.4%的NaOH对膜进行化学清洗,能使膜的过滤性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当原水平均浊度为114.8 NTU、氨氮为0.35 mg/L、TOC为2.47 mg/L、CODMn为2.7 mg/L、细菌数为700 CFU/mL时,工艺出水浊度为0.07 NTU、氨氮为0.09 mg/L、TOC为0.3 mg/L、CODMn为0.88 mg/L、细菌总数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