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微粒的危害,指出了控制柴油机微粒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可行性技术,重点对微粒的后处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排气微粒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微粒的危害 ,指出了控制柴油机微粒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可行性技术 ,重点对微粒的后处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长  季雨 《内燃机学报》1989,7(2):188-190
本文报导了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泡沫陶瓷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的性能随柴油机工况变化的规律,为微粒过滤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文中的数据是利用485Q 柴油机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获取的。此柴油机的排量为2.27L;压缩比为20:1;标定功率为37kW(当转速在3000r/min 时)。因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含有部分未燃燃料的液态颗粒,这部分微粒不易被波许烟度计反映出来,所以本验试用过滤式质量浓度测量系统来测量微粒的数量。关于试验系统的设计及质量浓度测量装置,本文作者已有较详细的报导。试验时所采用的过滤材料是泡沫陶瓷。泡沫陶瓷为堇青石质(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Al_2O_3、Fe_2O_3等),平均孔径为0.3~0.5mm,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柴油机排气微粒袋滤器性能试验的可控性及经济性,本文研制了一种微粒模拟装置,用以模拟柴油机的排气微粒。并采用气溶胶粒度电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模拟微粒影响柴油机微粒袋滤器性能的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柴油机微粒的相应特性做了对比分析,证明所模拟的微粒具有与柴油机微粒相似的物理特性。因此可用本文研制的微粒模拟装置代替柴油机进行柴油机排气微粒袋滤器的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捕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电阻率的测量及其微粒固有荷电量与电晕荷电量的比较,分析了用静电技术捕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可行性。用485Q型柴油机进行了排气微粒静电捕集器模型的台架试验,证实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固有电荷不能满足静电捕集的需要,而强化荷电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相流的概念针对不锈钢丝网过滤体建立了微粒静电映象力沉积数学模型,对烟气流场、微粒流场及微粒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并且对影响映象力沉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构为静电捕集技术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再生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智  张广龙 《小型内燃机》1995,24(1):60-64,F003
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研究的各种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再生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过滤器再生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排气碳烟微粒稀释采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宁  宋振寰 《内燃机学报》1990,8(4):374-377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稀释采样系统和相应的试验结果。1.柴油机排放微粒的稀释采样系统柴油机排放微粒是以较高浓度随高温气体排入大气的。当高温排气受到环境大气冷却时,排气中的挥发性物质会发生冷凝,微粒间的碰撞也会产生相互粘连而聚合。为尽量真实地测出微粒排放参数,对排气进行稀释可以有效地防止测量过程中发生微粒的聚合和凝聚。  相似文献   

9.
汽车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开发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所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汽车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对装有6110A型柴油机和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CA141型柴油车进行了整车台架及道路试验,考核了微粒后处理系统在柴油车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净化效率、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研究了后处理系统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以及降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后处理系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旋风捕集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摘要作者研制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旋风捕集器,并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装置成功地把静电除尘与旋风清灰两过程结合起来,在获得较高的捕集效率(70~90%)的同时,自动实现连续清灰.捕集器对排气的阻力只有0.5kPa~3kPa.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排气微粒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在空气、氧气两种气氛下对柴油机排气微粒进行燃烧特性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微粒的失重曲线、燃烧特性曲线、着火温度、燃烧特性参数,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燃烧分为两阶段,低温段即挥发分的燃烧用的时间比较长,高温段即固定碳的燃烧用的时间比较短。当微粒在氧气下燃烧时,这个现象更明显。在低温段,反应气氛中的含氧量对挥发分的燃烧影响不大。加大反应气氛中的含氧量可以降低微粒的着火温度和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脉动排气对柴油机微粒凝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粒凝并规律,根据柴油机脉动排气的特点,提出了脉动排气中气固两相流动的微粒动力学方程,对方程进行了理论求解,在此基础上,对脉动排气对柴油机微粒的运动及凝并系数变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气脉动对柴油机微粒的凝并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排气的平均速度、脉动幅度以及脉动频率可以有效提高微粒的凝并系数。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华  杜传进 《柴油机》2006,28(6):22-25,32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技术是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的有效手段,其关键技术是过滤材料和再生方法。详细介绍了几种过滤材料和不同的再生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生物柴油与矿物柴油的燃料特性、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各种性能的影响及燃用生物柴油的优劣。结果表明:作为代用燃料,生物柴油与柴油的理化特性相接近,并且具有发火性好,安全性高,对发动机腐蚀性小等优点,但其热值和蒸发性能不如矿物柴油。燃用生物柴油后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略有下降,HC,CO排放大幅下降,NOx排放略有增加,且对柴油机各性能的影响程度随生物柴油掺烧比例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车辆尾气有害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研究燃油品质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稳态工况颗粒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发动机颗粒物的稀释采样系统,对1台国3柴油机燃用掺混体积比分别为5%、10%、20%、50%的麻疯树油制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混合燃料,以及纯生物柴油JBD100和纯石化柴油JBD0,在2 000和3 200r/min负荷特性和全负荷速度特性下进行试验,研究生物柴油和发动机工况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特性和2 000r/min负荷特性下,掺混体积比大于20%的混合燃料的颗粒分布呈包含核态和聚集态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在3 200r/min、25%~75%负荷下,JBD50和JBD100的颗粒分布呈现仅有1个核态颗粒峰值的单峰分布;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加,数量几何平均粒径变小;核态数量最大值的工况基本出现在聚集态数量最小值的工况附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富氧燃烧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富氧燃烧的试验,对柴油机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目的是通过试验研究,找到在富氧条件下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进气氧的质量分数,碳烟排放大幅度下降,HC和CO也趋于下降,但NOx排放显增加;推迟供油提前角,可以使NOx排放降低,但碳烟有上升趋势,HC和CO排放增加。所以,采用富氧燃烧时必须同时推迟供油提前角,才能获得较低的排放量组合。  相似文献   

18.
用K+取代纳米LaMnO3催化剂中20%的La3+,制备了纳米催化剂La0.8K0.2MnO3,利用SEM和BET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试验台架上研究了排气温度对催化分解碳烟排放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La0.8K0.2MnO3催化分解前后的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均属于纳米级颗粒,La0.8K0.2MnO3催化分解碳烟效果较好;La0.8K0.2MnO3催化分解后,PM样品的粒径变小,排列更致密,C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研究与应用的关键在于高效而可靠的过滤体材料的开发与再生技术的研究。在介绍各过滤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和研究它们的技术特点及主要问题,探讨过滤体材料及其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试验循环数的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转矩、功率和油耗均比未装DOC和CDPF的原机略有下降。同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后端,烟度和CO排放均趋向零,而NO2排放增加,NO排放减少。将第1试验循环与第13试验循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DOC和CDPF的前端温度均比后端低,而排气后处理装置经13试验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与原机相比,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经性能评定试验后的外特性有所下降,但在排气后处理装置后端的烟度和CO排放趋近于零,而NO2/NO比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外,DOC和CDPF的后端温度低速时上升明显,后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直至趋于稳定,而CDPF的压差随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时,捕集效率和再生效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