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薄膜的工艺。分别以Sn-Pd胶体溶液和[Ag(NH3)2]^+溶液作为活化剂,将空心微球表面进行活化,再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在其上淀积金属Ni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两种工艺所镀Ni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Sn—Pd胶体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了均匀、致密的金属Ni薄膜,该薄膜是由大小约100nm的颗粒组成;而以[Ag(NH3)2]^+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的金属Ni薄膜,是由大小约1μm的颗粒组成。并分析了这两种镀层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比较空心微球表面化学镀Ni薄膜的工艺.分别以Sn-Pd胶体溶液和[Ag(NH3)2]+溶液作为活化剂,将空心微球表面进行活化,再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在其上淀积金属Ni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两种工艺所镀Ni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Sn-Pd胶体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了均匀、致密的金属Ni薄膜,该薄膜是由大小约100 nm的颗粒组成;而以[Ag(NH3)2]+溶液活化后的空心微球表面淀积的金属Ni薄膜,是由大小约1 μm的颗粒组成.并分析了这两种镀层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4.
铜合金化学镀Ni—P表面强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铜合金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条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对镀层晶态转变、硬度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比较了化学镀前后的耐磨性、耐蚀性。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后,铜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SiC颗粒表面化学镀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善SiC/Al之间的润湿性,采用化学镀法时40μm的SiC颗粒进行了化学镀铜,并研究了影响化学镀铜镀速的因素.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镀覆层形貌,确定了镀覆效果最好时影响化学镀铜各因素的取值,分析了搅拌和EDTA溶解状况对镀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装载量、甲醛和NaOH浓度增加时,镀速先升高后降低.当镀速最大时,镀覆效果也最好.随着硫酸铜含量的升高,镀速也不断提高,镀液中硫酸铜7g/L、EDTA 14g/L、稳定剂30mg/L时镀覆效果最好.搅拌能够提高镀速,得到好的镀覆效果;EDTA未完全溶解时会降低镀速,影响镀覆效果.  相似文献   

6.
石墨颗粒表面化学镀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充分利用Cu的导电性能,碳石墨的润滑性能,改善Cu/C的润湿性,用化学镀铜的方法成功地对石墨颗粒表面进行镀覆,详细地研究了镀铜液组分及工艺与石墨颗粒表面镀铜层厚度、沉积速率的关系,并得出较好的组分工艺方案,采用优化工艺可以得到平均厚度约7.1μm的镀铜层。同时应用X射线、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对镀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镀铜层与基体的界面进行了全面观察。分析表明,Cu/C界面存在过渡层,界面成锯齿状,机械冶金结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改善了铜碳界面的相溶性。  相似文献   

7.
彭健 《腐蚀与防护》2012,(4):314-316
通过试验得到了化学镀Ni-P-B合金镀液中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与沉积速率间的对数关系曲线,分别确定上述各因素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沉积速率的经验方程式,计算了Ni-P-B合金化学镀的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Ni-B和Ni-B/BN镀层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镀液相沉积技术,以钛合金TA7为基体材料,分别镀覆Ni-B合金镀层和Ni-B/BN自润滑复合镀层,对镀层进行微动磨损性能测试和镀层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微动磨损过程中完全滑移状态下,Ni-B/BN镀层中六方BN微粒具有类似石墨层状结构,该Ni-B/BN镀层具有自润滑性能,使其摩擦因数比Ni-B镀层低,即Ni-B/BN复合镀层在滑移区耐微动磨损性能要优于化学镀Ni-B二元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9.
技术特点:非晶镀Ni—P合金通称为化学镀Ni—P合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它利用镀液的自催化反应,无需通电即可在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Ni—P合金。这种镀层致密、孔隙少,镀层结构为非晶状态.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优于不锈钢,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法制备Ni包覆ZrO_2微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共沉淀t-ZrO2(10%MgO,以摩尔计)微粉为基体原料,用化学镀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包覆ZrO2复合微粉.由于采用了合适的络合剂和稳定剂,反应速度易于控制,且粉末不需活化处理即可施镀.运用XRD、SEM、EPAX等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了粉体.结果表明,镀覆后颗粒均由Ni和ZrO2两种成份复合而成,达到了均匀分散金属相和陶瓷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Data are reported on the successful metallisation of cubic boron nitride by chemical reduction of solutions containing nickel and cobalt ions. The processes of growth of these two types of films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each other. While in cobalt plating no screw-like dislocation mechanism film growth is observed, in nickel plating growth is by a screw-like dislocation mechanism. The titanium film deposited as a pretreatment on grains of cubic boron nitrid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rate and structure of subsequent cobalt and nickel deposition. Thus, the metallised super-hard material obtained is useful for embedding into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brasiv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对日用陶瓷进行了化学镀镍,实现了镀镍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钎焊连接。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压剪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陶瓷/Ni/Sn-3.5Ag/不锈钢在大气环境下,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结构和接头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镍陶瓷/1Cr18Ni9Ti不锈钢接头为多层复合结构,镀镍层与锡基钎料发生界面反应,其界面反应产物为Ni3Sn4金属间化合物及锡基固溶体。当连接温度为300℃,连接时间为5min时,接头的抗剪强度能达到15.7MPa。该方法成本低,便于批量生产,拓宽了日用陶瓷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张彦 《表面技术》2017,46(12):104-109
化学镀能够有效增强基体材料的表面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化学镀的基本原理、处理方法及施镀工艺,详细讨论了化学镀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化学镀层的种类及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镀镍、化学镀铜、化学镀钴、化学镀银、化学镀锡、化学镀金等。分别讨论了各类化学镀的研究进展、优势、劣势及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化学镀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学镀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激光增强化学镀、超声波化学镀、粉体化学镀、多层化学镀、稀土化学镀、复合化学镀。化学镀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原有化学镀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新领域以及超功能性新材料所带来的化学镀技术新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靳跃钢  秦旭峰  黎明 《表面技术》2013,42(5):81-83,9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通过分散聚合,制备出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聚苯乙烯(PS)微球。在PS微球表面化学镀Ni,制得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PS/Ni复合粒子。研究了PS微球表面镀Ni前后的表观形貌及晶相变化,并分析了制备工艺对复合粒子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PS微球表面镀Ni的优化工艺为:PS/NiCl2·6H2O质量比4∶7,络合剂用量2 g,NH3·H2O用量30mL。  相似文献   

15.
白晓军  王书君 《表面技术》1994,23(3):117-119,123
详细叙述了Zn/Al_2O_3和Zn/SiO_2复合镀层的制做方法,提出了复合镀液中所用微粒子的净化处理方法。对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和结合力进行了测定,得出了耐腐蚀性和结合力均较好的Zn/Al_2O_3和Zn/SiO_2复合镀层中粒子的含量范围等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B2O3和B分别与Li3N的反应,并对反应生成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达到4.0 GPa-1400℃和4.5 GPa-1450℃时,两体系中有CBN生成,低于此条件时BN只以hBN形式生成.上述反应条件低于传统的hBN-Li3N体系合成CBN时Li3BN2与hBN的共融条件5.5 GPa-1610℃.讨论和分析了两种体系中CBN晶体的生长特点,发现反应物熔点低有利于上述反应的发生.在高温高压下利用独立的含B和含N的单质或化合物间的化学反应制备CBN是应该积极探索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B2O3和单质B作为B源分别与Li3N作用,通过化学反应在低于Li3N-hBN体系合成CBN件下合成出了CBN晶体.在上述反应中最低合成条件分别为4.0 GPa-1400 ℃和4.5 GPa-1450 ℃.由于初始材料中不含BN,所以CBN晶体成核方式为化合物之间或化合物与单质间的化学键重组直接成核而非传统的从sp2杂化的hBN向sp3杂化的CBN相转化过程.实验证明,化学键重组成核所需能量要小于相转化成核所需能量.利用含有硼、氮原子的化合物之间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直接成核是制备CBN晶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化学镀镍技术的特点、分类、原理和镀液,也论述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镀镍的方法制备Ni/B微纳米复合粒子。运用TEM、EDS和XRD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形貌、组成和物相进行表征,并通过TG-DTA热分析仪和热常数分析仪研究Ni/B微纳米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得到的复合粒子为核壳结构,纳米镍的尺寸约为21.7 nm,纳米镍粒子紧密均匀地包裹在硼粉表面,并且镍和硼的质量比为1:1;与原料硼粉相比,复合粒子与空气的反应放热峰提前36 ℃左右,表明纳米镍粒子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同时,复合粒子的导热系数也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