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工设备常用结构的参数化CAD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AutoCAD语言开发了绘图环境初始化设计,固定管板换热器中管板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化工设备焊接点节图的参数化设计程序。程序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AutoLisp语言、DCL等二次开发技术 ,开发了内嵌于AutoCAD 2 0 0 0版本的以对话框形式输入的管板施工图的绘制程序 ,实现了各类换热器管板的参数化设计 ,并自动画出其施工图 .该系统界面友好 ,大大提高交互设计速度、设计效率和绘图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AutoLisp语言,DCL等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内嵌于AutoCAD2000版本的以对话框形式输入的管板施工图的绘制程序,实现了各类换热器管板的参数化设计,并自动画出其施工图.该系统界面友好,大大提高交互设计速度、设计效率和绘图质量.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管壳式蒸发器是低温余热发电的核心设备,在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非对称管板即管板的管束布置呈非对称状,而管束的特殊分布使得管板的应力情况复杂,目前没有非对称管板板厚的具体计算公式,只能借助数值求解的方法来计算.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为了在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下达到成本最小的目的,利用ANSYA有限元软件对构件进行了应力分析,通过ANSYS优化技术,选取管板厚度为设计变量,蒸发器质量为目标函数,对管板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出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u形管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MATLAB进行编程,得到不同设计条件下的管板厚度值和一系列的厚度变化曲线图。分析管板厚度变化趋势图,得出了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板厚度与压差成比例关系,实现了对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环口板加固对T型圆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环口板加固T型圆钢管节点进行了滞回性能的参数分析.参数包括支管直径与主管直径比β,主管直径与2倍主管壁厚的比γ,环口板厚度与主管管壁厚之比γc,和环口板长度与支管直径之比lc/d1.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环口板加固T型圆钢管节点的滞回性能相对于未加固节点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参数β和γ对节点的滞回性能有显著影响.为了改善节点的滞回性能,建议环口板的厚度不宜超过主管厚度的1.5倍,环口板的长度不宜超过支管直径的2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化乙二醇装置42E261蒸发器的管板设计,简述了薄管板理论,结构型式,。强度设计及其在换热器管板设计中所占的优势,并对薄管板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圆钢管混凝土 K 型焊接管板节点受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格构式钢管混凝土风力发电机塔架K型焊接管板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4个圆钢管混凝土K型焊接管板节点的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和1个空心圆钢管K型焊接管板节点的对比试验,探讨了该类节点的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以及节点区应力分布和发展规律,研究了各试验参数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塔柱内混凝土的填充使得焊接管板节点的破坏模式由节点交汇处塔柱管壁塑性变形失效转变为节点板失效和腹杆失效;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大幅增加,变形减小;节点几何参数和构造参数的变化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较大;当节点板中部设置加劲肋时,节点的承载力提高,节点板平面外失稳得以避免;当节点极限承载力由腹杆屈曲或屈服承载力控制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腹杆与塔柱管径比和壁厚比的增加,节点的承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管板的强度计算是比较复杂的。龙其对于k>1或搭焊型管板是难以实现手算的。鉴于目前微型机比较普及,故采用BASICⅡ语言编制了本程序,供参考。程序的数字模型是由“规定”[1]C.4中给定的。一、功能程序可以对固定式换热器搭焊型管进行强度设计,或对现有管板进行强度校核。进行强度设计时,需要输入管板的厚度取值范围,进行应力校核时需要输入管板实际厚度(不包括附加量)。经计算后将打印出管板各点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值,管子应力及拉托应力。同时打印出管板在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管壳式换热器管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按照应力分析标准JB 4732—1995分析了管板在正常工作、开工和停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4种瞬态和稳态操作工况下的应力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发生在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处和筒体与管板的连接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筒体与管板之间连接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压力载荷。由强度校核结果可知,该换热器的设计符合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Pro/ENGINEER作为设计平台,利用其Pro/Toolkit模块,以VS.NET为平台开发动态链接库应用软件,通过菜单方式与Pro/ENGINEER集成。将MathCAD软件与Pro/ENGINEER集成实现复杂计算,并进行参数交互,最后再生模型,实现换热器管板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静力性能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对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支管加载比例、几何参数和主管应力比对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板间的夹角不同时,支管加载比例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有很大差异;主管应力比无论正负均会引起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回归分析,考虑了节点板间的夹角和支管加载比例的空间影响效应,提出适用于该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环口板加固对T型方钢管节点在支管承受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运用前期工作中所采用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对320个环口板加固T型方钢管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参数包括支管和主管的宽度比β,主管的宽度与厚度比2γ,环口板与主管厚度比τc和环口板与支管宽度比lc/d1。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环口板的宽度和厚度进行适当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节点的承载力。然后将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与前期工作中推导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给出了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十字形圆钢管-横向板相贯节点在板弯矩作用下的传力方式和局部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单参数分析,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获得了节点抗弯刚度的实用参数化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板宽度与主管直径之比(板宽比)、主管径厚比对节点刚度的影响很大,板管厚度比对节点刚度的影响小,可以忽略;节点抗弯刚度与弹性模量和主管直径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板宽比、主管径厚比分别近似呈指数函数、幂函数关系;参数化计算式所得的节点刚度值与有限元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复合材料力学中的均匀化理论并借助有限元方法,针对管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管板结构性能的因素进行探讨.在ANSYS分类模拟实现中,研究孔间带效率、管束、管板厚度、管子厚度4种影响当量弹性常数的变量,并将计算结果与ASME规范中采用的有效弹性常数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获得的数据较为准确,符合管板当量弹性常数的客观变化规律.因此,用均匀化理论计算管板当量弹性常数具有可行性,同时也为换热器管板的强度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系统在智能型参数化绘图系统ObjectD环境下 ,建立了一个压力容器参数化标准件图库 ,编制了 44种换热器管板布管程序以及管口表、技术特性表自动生成程序 ,材料明细表自动生成和公差自动查询系统等其他的辅助绘图工具 ,丰富了绘图手段 ,同时也实现了压力容器的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锅炉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计算,重点分析了管板,人孔周边及强度薄弱域应力,位移分布,为锅炉结构及管板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氟塑换热器中采用聚四氟乙烯为材质的换热管束,在设计中除了要进行一般管式换热器的常规计算外,还要考虑到为数众多的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及 F-4管板限胀施压加热焊接的工艺要求。为此设计了这一数模及计算程序,主要解决管数、换热面、管束内总流截面、F-4管板最小直径等相互关系的繁琐数据计算,最终得到所需的某一范围内的函数表,大大简化了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涡流板由多个涡流管集合而成,可以克服单个涡流管制冷量小的缺点.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人口参数和冷流比对涡流板能量分离特性的影响.实验中以空气为介质分别研究了人口温度、压力及冷流比对涡流板的制冷效应、制热效应、绝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温度升高有利于涡流板能量分离;人口压力升高,涡流管制冷、制热效应增加而绝热效率下降;冷流比增加,涡流板制热效应和绝热效率增加,而制冷效应下降.因此,涡流板与单管涡流管具有相同的能量分离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涡流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支管宽度与主管宽度比β,主管宽度与主管壁厚的比2γ,环口板厚度与主管管壁厚之比γc和环口板宽度与支管宽度之比lw/d1等参数对环口板加固Y型管节点在轴压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环口板加固Y型方钢管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相对于未加固节点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建议环口板的厚度不宜超过主管厚度的2.5倍,环口板的宽度不宜超过支管宽度的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