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东之  于敬芝  王书锋  高硕  孙炎森 《计算机工程》2007,33(10):261-262,273
绕智能(AmI)的概念体现在技术上是计算系统的高嵌入性、智能性和移动性,具体表现形式为嵌入式计算智能、网络通信和多通道传感等技术的智能环境。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作为AmI的主要支撑子系统之一,它主要用于实现用户通过手持设备或联网电脑对冰箱、微波炉、电视机、空调、灯具等家用电器的控制和实时获取被控制家电的必要信息。该文重点讨论了基于AmI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实现功能和体系结构以及在设计中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要描述了基于BACnet的智能家居Web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论证了基于B/S构架开发Web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基于Struts框架的Web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3.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享受智能化的家居生活已经成为可能,并且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ARM9平台和GPRS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普通住宅小区家庭用户而设计,它可以对用户住宅内的安全状况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并实现对家用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4.
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2.4G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对系统主要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并系统地分析了无线通信中的载波监听技术及载荷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5.
住宅智能化是IT技木向传统建筑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984年在美国诞生第一座智能大厦以来,智能建筑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从各种特殊功用的智能大楼,到近几年已经全面向建筑行业的最基本内容——民居住宅发展,引起了住宅建筑本身智能型、舒适性的革命性变化,还带动了家用电器的操作控制智能化,产生了信息家电产业。国外甚至出现了网络房屋,出现了与虚拟社区相对应的网络社区。国内智能小区的建设也十分火爆,这其中的最基本单元就是智能住宅。  相似文献   

6.
该论文以六足仿生机器人作为研究目标,采用了STM32单片机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作为主要的控制系统.对机体结构、控制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做详细研究,设计制作一个基于STM32的六足机器人,再增加一些其他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环境的大气监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几年来发展迅猛,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家居环境。人们追求更加理想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人们的追求,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化窗帘。该系统是基于zigbee技术的的一款可以无线通信的智能化窗帘。采用的是TI公司的cc2530的zigbee片上应用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感技术等实现窗帘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家居控制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和远程化的特点。针对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远程控制网络平台设计三个方案,详细分析研究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设计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和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设计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将控制信息发送到控制终端,然后系统通过物联网对室内家居器件发出控制命令,并将处理信息传递给控制人员。文章研究了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创新的应用在BACnet智能家居系统中基于数据库的多模块控制软件设计方案,对比传统的BACnet智能家居控制软件,论述了新设计的优点与不足,详细介绍了这种控制软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xPL协议的基本内容、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并以电话远程遥控系统运用xPL与上位机、下位机完成数据通信,最终实现对家居设施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环绕智能中的自然身份认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蓝牙的认证方式.首先结合蓝牙Ad hoc网和以太网的优点组建身份认证网络,再构造能惟一标志用户身份的蓝牙徽标,进而实现一种无须用户配合的身份认证系统.实践证明,本系统实现了一种隐式的交互方式,为构造环绕智能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缓解空巢老人的照护问题,结合传感器技术为空巢老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环境智能的老人健康照护系统.系统由多种类非侵入式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模块和老人健康照护的万维网(WEB)模块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采集,由GSM网络进行数据发送,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解析.WEB模块对老人的亲属、医护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了不同的系统功能,以便于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传感器数据能够有效进行老人的行为状态映射,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4.
肖明旭 《物联网技术》2013,(3):59-60,64
根据交通系统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和GPRS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城市交通干线的覆盖思路,给出了基于zigBee协议的链状拓扑结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RSSI值来实现智能报站和智能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环绕智能环境中的智能家庭网络结构,提出建立在应用服务层之上的环境感知知识库和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自适应物理层研究思路。环境感知知识库包含网络以及用户的自身的、社会的以及精神等环境信息,提出基于Agent的主动移动数据库系统模型实现。基础网络层模型,提出结合软件无线电的思想,自适应控制物理层获悉的参数请求,优化物理层性能,对于智能终端设备及时感应自身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环境信息,该思路突破了传统的0SI网络标准物理层及链路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万力  宛晟 《微型机与应用》2013,32(13):60-62,65
以某高校综合楼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Profibus总线技术的智能配电柜系统,在分析系统的构架与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以PLC为核心的主站方案及从站软件流程图和投入运行后的监控界面图。该系统使得设备控制的集中化、智能化得到了实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智能公交系统存在的通信带宽有限、易产生信息孤岛、缺少实时路况等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该系统融合公交信息采集、运营调度、公交监管和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借助.NET对平台进行了三层架构部署,总结良好的软件设计及开发思路,并为平台运行所需的最终软硬件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经测试稳定性和实时性较高,能够满足公交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环绕智能系统,构建了基于家庭应用的研究环境,并介绍了组成实验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家电控制的问题,对于目前常见的带遥控器的家电,采用红外通讯控制的方式简单廉价,通用性强.因此着重讨论了红外控制的实现原理和电路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具有学习功能的红外控制模块的实例,其在该环境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Smart robotic environments combine traditional (ambient) sensing devices and mobile robots. This combination extends the type of applications that can be considered, reduces their complexity, and enhances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the devices involved by enabling new services that cannot be performed by a single device.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reparation and preprogramming required for their deployment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these systems self‐adapting. The solu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a type of compositional adaptation where (possibly multiple) plans of actions are created through planning and involve the 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capabilities. All the devices in the smart environment participate in a pervasive learning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exploited to recognize which plans of actions are most suited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ystem is evaluated in experiments run in a real domestic environment, showing its ability to proactively and smoothly adapt to subtl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in the habits and preferences of their user(s), in presence of appropriately defined performance measuring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