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强化去除水中色度、浊度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中发现: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水中色度、浊度的去除效果理想,对微污染水中色度和浊度的强化去除效果要优于预氯化工艺和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混凝工艺。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过滤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去除微污染水中色度、浊度和有机物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中发现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水中色度、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理想 ,强化过滤去除效果要优于预氯化和聚合硫酸铁混凝工艺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改性沸石粉和聚氯化铝铁联用对藻类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沸石粉+聚氯化铝铁"联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对水中藻类和浊度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沸石粉和聚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药剂投加方式、混凝沉淀时间、pH等因素对除藻去浊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强化混凝与预氯化除藻的效果及对三氯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粉+聚氯化铝铁"联用强化混凝方法的除藻去浊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独投加PAFC;将改性沸石粉先于PAFC投加,在适宜的试验条件下,浊度和藻总量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78%和90.07%;采用强化混凝方法替代预氯化方法除藻,不仅可以提高藻类的去除率,而且不产生预氯化副产物三氯甲烷等"三致"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预氧化对混凝-气浮工艺去除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预氧化(高锰酸钾、氯、过氧化氢)对混凝-溶气气浮工艺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通过检测出水浊度、藻类浓度以及UV254等指标来评价预氧化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剂最佳投量下,经过KMnO4、Cl2和H2O2预氧化后,藻类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81%、11.65%以及9%,其中以氯对藻类去除效果最好,但预氯化过程中引起了藻细胞的破裂使得胞内有机物释放到水中,造成出水中UV254的升高.几种氧化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不仅能够节约经济费用,而且不会因藻体内有机物的大量外流而降低出水水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以北方城市某给水厂机械搅拌澄清池为研究对象,结合其长期运行数据,研究预氯化条件下机械搅拌澄清池底泥对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CHC13)生成量的影响.利用排阻色谱法对不同工艺出水中有机物进行多重分类,考察其对不同类别有机物的去除特点.利用气相色谱对出水CHC13来源构成进行分析,从消毒副产物角度,确认并量化了机械搅拌澄清池...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ClO2)已广泛应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出厂水消毒处理过程中。研究以腐殖酸溶液为对象,对比分析了预高锰酸钾、预二氧化氯与预氯化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变化特性;重点考察了二氧化氯预氧化过程中反应时间、投加量、溴离子浓度不同影响因素下,经预氧化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变化特性。研究发现:ClO2预氧化削减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Cl2)和预高锰酸钾(KMnO4)氧化;可削减三氯甲烷(CF)生成潜能、二氯乙腈(DCAN)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总生成潜能分别达21.2%、42.2%;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CF的生成潜能呈明显增加的规律,DCAN和TCNM的总生成潜能在预氧化时间超过60min后升高;随着二氧化氯投加浓度的变化,CF和DCAN生成潜能均呈先下降后逐步增加的趋势,TCNM生成潜能变化不大;随着溴离子浓度增加,三卤甲烷(THMs)总量升高了57%,同时三溴甲烷所占比例明显增大,溴离子增加使得DCAN及TCNM的生成潜能下降,并逐步转变成为溴代乙腈和溴代硝基甲烷类副产物。  相似文献   

7.
用高锰酸钾去除和控制受污染水源水中的致突变物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诱变指数(MR)考察了不同 pH 条件下,高锰酸钾对受污染松花江水中致突变物质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在中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处理能有效地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质;并认为,高锰酸钾与氧化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的协同作用,可能是中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具有优良除污染能力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还表明,用高锰酸钾对水进行预处理,可使氯化过程中水的致突变活性显著降低,且高锰酸钾可能对水中致突变前质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的效果的研究中发现: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十分理想,对检测出的有机物浓度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对检测出的有害污染物浓度的去除率为90%以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或预氯化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助凝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作者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技术在低温、低浊、高有机物含量的地表水处理中的助凝效果并与预氯化助凝进行了对比,还测得了两种处理技术所产生的氯仿量.试验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在助凝、减少氯仿生成量、降低有机物含量等方面,都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污染水源水预氧化除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 ,采用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紫外线及其不同组合作为预氧化剂 ,进行了预氧化除藻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预氧化能够明显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 ,这些预氧化方法都可达到 90 %以上的除藻率。其中以紫外线对藻类的去除率最高 ,可达 97.8% ,但紫外线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而单独使用臭氧时除藻效果相对较差。实际应用中预氧化除藻可采用臭氧 过氧化氢联合方案 ,或者在接触氧化时间允许情况下选用高锰酸钾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的淀浦河原水进行了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复合盐(PPC)预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除锰效果优于高锰酸钾复合盐,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1.0mg/L,此时出水中锰的平均浓度由0.34mg/L降至0.09mg/L,当投加量大于1.5mg/L时,出水锰含量开始反弹;高锰酸钾复合盐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并且在0-3mg/L的投加量范围内,出水锰含量没有发生反弹。高锰酸钾复合盐的助凝效果优于高锰酸钾,当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的投加量分别为1.0mg/L和1.5mg/L时,助凝效果最好(剩余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31.6%和41.8%).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对UV254和耗氧量没有明显去除效果,两者均会增加出水色度。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助凝剂使用成本,认为试验期间的淀浦河原水更适合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宋琳  仇荣亮  郭五珍  邱兰 《给水排水》2005,31(10):28-31
以南方某市S给水厂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在常规处理工艺条件下对水中三氯甲烷的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中三氯甲烷随前、后加氯量以及余氯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氨氯比的增加而减少。分次投加前氯0.5mg/L和后氯1mg/L要比一次性投加1.5mg/L氯明显降低出厂水中的三氯甲烷。合理采用加氯方式,严格控制消毒剂用量,可以把出厂水中的三氯甲烷生成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州地区黄河水作为饮用原水的加氯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郑州地区不作为饮用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后产生的副产物作了全面探讨。采用气相色谱仪对郑州自来水公司柿园水厂原水加氯消毒后的副产物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黄河水作为饮用原水加氯消毒的同时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三氯甲烷,且三氯甲烷的生成量会随着加氯量的大小、氯与不接触时间的长短、水温的高低而不同,加氯量越大、氯化时间越长、水温越高,三氯甲烷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给水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浊度、氮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致突变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沉淀池和滤池出水浊度均低于预氯化工艺,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工艺,对CODMn的总去除率达53.4%,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大量的三卤甲烷前体物,而在致突变活性方面预臭氧化工艺滤后水更安全可靠。同时试验得到在原水CODMn为5-6 mg/L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2 mg/L。  相似文献   

15.
邵坚  刘雅莉  金栋  常亮 《人民黄河》2006,28(7):34-35
以黄河为样本,研究了不同的絮凝剂、pH值、加氯量、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对饮用水中氯仿生成量的影响,并讨论了各种因素与氯仿生成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氯化铝为较理想的絮凝剂,氯化消毒过程应尽量控制在较低的pH值下进行,应适当控制加氯量,并严格控制反应时间,以减少三氯甲烷的产生;还应注意的是,氯仿的浓度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低、夏季和秋季较高。  相似文献   

16.
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藻类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藻类暴发期间,容易使出厂水浊度升高,并产生藻腥味。以实验室小试结果为依据,对在预氯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集水槽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生声运行结果表明,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出厂水中由藻类引起的异味,抑制沉淀池及滤池中藻类滋生,并可降低出厂水的浊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安全、高效地去除水源水中蓝藻,对原水短暂施加外压,使蓝藻细胞内气囊破裂而失去浮力,从而提高混凝沉淀去除效率。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混凝沉淀对扬州水源水中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率,并比较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后水中溶解性TOC(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变化情况。预压力混凝沉淀出水浊度1.09~1.23NTU;叶绿素a浓度3.1~4.3μg/L,平均去除率91%;经0.5~2mg/L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浊度4.82~7.38NTU;叶绿素a浓度5.68~14.57μg/L,平均去除率72.7%。预压力后水中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基本未增加,而预氧化后对应指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东江原水高锰酸钾预氧化除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锋  王晓昌 《给水排水》2007,33(5):139-141
通过分析东江东莞段的水质特征,并结合沿东江各水厂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去除水中的锰.在系统进行静态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运行.水厂近一年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东江东莞段水体中的锰,同时还可以强化现有常规处理流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藻类和嗅味的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效果做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在去除藻类和嗅味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中三氯甲烷形成量试验研究和正交试验分析,单独应用二氧化氯对水进行消毒时,较高COD含量的水样与较高浓度二氧化氯相接触,不形成三氯甲烷;单纯用次氯酸钠时,随水中COD浓度、pH值、氯投加量升高,三氯甲烷形成量增加;COD、pH值、氯与二氧化氯投加量均是影响三氯甲烷形成量的显著因素;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氯与二氧化氯投加量、COD浓度、pH值;二氧化氯与氯复配使用抑制三氯甲烷生成,提高二氧化氯含量是降低水中三氯甲烷形成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