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工艺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净水工艺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对该地区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预臭氧化和主臭氧化工艺的溴酸盐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为0~73μg/L(平均为22μg/L),在所调查的55座水库中,90%水库水的溴离子浓度<50μg/L;预臭氧化及主臭氧化工艺均不会使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超标(25μg/L)。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耿井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进行了深度处理改造,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检测,检验了系统对有机物、嗅味物质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水中溴离子与溴酸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嗅味物质和微污染有机物,稳定消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总量。在预臭氧与主臭氧投加量均为1 mg/L时,水中溴离子没有被氧化成溴酸盐。  相似文献   

3.
含溴矿泉水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含溴矿泉水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生成机理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Br-浓度、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方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分别从降低pH、加氨、加过氧化氢、改善反应器、投加活性炭、优化臭氧投加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控制溴酸盐生成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臭氧投加方式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研究饮用水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投加方式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采用水库水添加溴离子的配水进行烧杯试验,比较瞬时单点投加、多点投加和连续投加臭氧时的溴酸盐生成量。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和接触时间一致的条件下,采用连续投加或多点投加时生成的溴酸盐量大大低于瞬时单点投加时生成的溴酸盐量。最后探讨了相关的机理,提出了溴酸盐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以东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处理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以及有机物的去除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溴离子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为溴酸盐,但是加氯消毒会促进溴化物转化为含溴有机物;水厂处理工艺对水中DOC的去除效果一般,但对UV254的去除效果明显,且能够较好地控制工艺出水中的CODMn浓度。  相似文献   

6.
臭氧化阶段溴类物质生成及其对溴代副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考察了含溴水在臭氧氧化阶段溴类物质的生成规律及Br-的分配情况,以及Br-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pH值和氨氮含量对溴酸盐和其他溴类物质生成的影响,并针对溴代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Br)、溴代卤乙酸生成势(HAAFP-Br),进一步分析了Br-分配对溴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溴离子浓度较臭氧投加量对各类溴代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大。降低pH值可获得较好的控制BrO-3和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及其溴代程度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臭氧氧化阶段有机溴化物生成量的增加。氨氮可使THMFP、HAAFP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以长荡湖为水源的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O_3/BAC)工艺的运行效能,通过小试装置,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方法,探究臭氧氧化过程中甲醛的生成规律;借助中试装置,研究臭氧CT值(C为水中臭氧浓度,T为臭氧接触时间)以及臭氧投加比例对O_3/BAC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优化臭氧运行参数。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中,各水质因子对甲醛生成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TOC浓度、臭氧投加量、pH值和Br~-浓度,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出水中甲醛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针对长荡湖水源,以COD_(Mn)、UV_(254)、氨氮、三卤甲烷生成势和甲醛为控制指标,建议臭氧CT值采用0. 45 mg·min/L(臭氧投加量为1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5 min),臭氧投加比例采用3∶1∶1;同时,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臭氧运行条件下,臭氧能明显改变有机物性质,有助于提高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臭氧消毒中溴酸盐的形成、检测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臭氧对含溴化物的饮用水进行消毒时会生成溴酸盐副产物,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具有较高的致癌可能性)潜在致癌物。臭氧氧化溴化物生成溴酸盐要经过多步反应,控制溴酸盐生成的方法有加氨、降低pH值、投加活性炭、投加高锰酸盐和增加臭氧投加点的数量等。用臭氧消毒的最终目的是杀灭致病菌,因此如何找到臭氧、致病菌、溴酸盐消毒副产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O_3/H_2O_2—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分析该组合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的能力,同时考察组合工艺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UV_(254)、COD_(Mn)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BAC组合工艺控制和去除溴酸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O_3—BAC联用工艺。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投加少量的H_2O_2即可明显控制及去除溴酸盐。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方面,与仅投加O_3相比,加投H_2O_2能够明显提高硝基苯去除率,当臭氧投加量为2.0 mg/L、H_2O_2投加量为0.2 mg/L时,O_3/H_2O_2单元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仍然略高于单独投加2.5 mg/L臭氧的,降低了给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试考察了臭氧氧化对钱塘江原水的净水效果,并确定了臭氧最佳投加量和接触时间。结果表明:前、后臭氧投加量均为0. 5 mg/L时,对CODMn、UV254、氨氮、浊度、铁的去除效果较好;前臭氧接触时间为3 min,后臭氧接触时间为4~7 min,对CODMn等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原水中加入0. 15 mg/L溴酸盐,臭氧投加量达到2. 0 mg/L时,仍未检测到溴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