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虽然已是成熟技术,但也存在着不足。近10年来,在国际上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正在经历着由试验研究向实际生产应用过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复杂形状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状复杂的铸件热节多,相互之间又有较大的影响,其凝固过程不易准确掌握,这就为铸造工艺设计带来困难。本文以23L柴油机缸盖零件为例,利用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对铸件的凝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可以观察到铸件中各个热节及整个铸件凝固过程能够解释生产中质量问题的原因。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可使铸件的工艺设计更准确、更科学。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凝固过程中宏观偏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连铸凝固宏观传输过程的温度场、溶质场、紊流流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耦合求解.模拟分析了薄板坯凝固过程和宏观偏析的形成过程.计算表明,浸入式水口射流冲击到结晶器窄壁后形成上下两股回流,液相的紊流流动对传热、传质等都有显著的影响.随凝固的进行,液相中的溶质不断富集,最终在铸坯的中心区域形成宏观偏析.采用Schneider等的溶质传输模型,计算了固相溶质逆扩散对糊状区及固相溶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采用商业软件Calcosoft模拟了实际250 mm厚板坯连铸冷却条件下铸坯内部温度场、流场和溶质场的分布.为了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对实际铸坯进行了刨屑化学成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的宏观偏析结果与铸坯实际偏析度检测的情况极为相似.凝固初期自然对流可能引起较大的内部紊流,将凝固前沿溶质带到中心液相,但是由于此时中心液相体积较大起到了稀释作用;而在凝固末期,糊状区显著阻碍了液相的流动,自然对流非常微弱,不能将枝晶间的浓化液相带到中心,因此大大减小了溶质元素向中心的聚集程度,削弱了中心宏观偏析.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采用基于体积平均的有限控制体法,对Fe—C二元合金薄板坯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了紊流流动、凝固及溶质传输的三维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钢液的紊流流动显著改变了薄板坯内温度场形状及溶质浓度的分布。浸入式水口产生的射流对铸坯宽面的冲刷造成了凝固坯壳厚度沿宽面的不均匀分布。同时分析了宏观偏析的形成及可能形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