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利用隐核映射技术,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个高维隐特征空间,然后在隐特征空间里引入改进的非线性迭代算法构造线性PLS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隐核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HKPLS)并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建模中.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隐式空间映射算法与矩量法结合来实现阵列天线的方向图综合,进而提高阵列参数的优化效率.在优化中,分别采用简单剖分和复杂剖分的矩量法模型作为隐式空间映射的粗糙模型和精细模型.同时,选择馈电幅相作为辅助优化变量,并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完成参数抽取过程以找出合适的中间变量,实现粗糙模型对精细模型的逼近.分别给出了优化馈电幅值、相位、单元间距的算例,表明采用隐式空间映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优化速度,完成方向图综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义一个四元实函数类G并在乘积度量空间上引进G - 隐式压缩映射的概念,得到了在完备乘积度量空间上任何满足G- 隐式压缩条件的映射具有唯一不动点的定理,并由该定理推导出2个C'iric' 型不动点定理.最后,通过两个实例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迫零(ZF)中继协议转发噪声过大的问题,提出在ZF中继协议中加入空间信道配对与映射. 在中继节点的反向滤波器之后、前向滤波器之前增加空间信道配对(映射)矩阵. 置换矩阵作为空间信道配对矩阵,应用于多个单天线目标节点时. 酉阵作为空间信道映射矩阵,应用于单个多天线目标节点时.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空间信道配对与映射降低了转发信号中的噪声功率,提高了每个数据流的接收信噪比(SNR).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渐进空间映射法优化设计同轴腔体交叉耦合滤波器的方法.在HFSS和ADS软件中分别建立了滤波器的结构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在ADS软件中进行了反映模型参数映射关系的参数提取,提取的参数精度高并且速度快.整个设计过程仅需进行5次精确模型仿真与5次粗糙模型仿真,即可优化得到一个十分接近理想响应的高性能四腔交叉...  相似文献   

6.
针对样本集在神经网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用大量的仿真试验研究了区域映射模型输出与输入空间的拓扑相似性.结果表明,区域映射模型可实现从高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具有拓扑相似性的映射,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样本集空间分布的新的可视化工具,同时为样本集的组织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手段.仿真试验也直观地揭示了隐层单元数和权值在神经网络中所起的作用,即隐层单元数用来调节投影的角度,权值则用来调整样本空间的输出图像在输出空间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通用突变控制方法及其在潜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和突变理论,研究了高维系统建立具有理想特性突变的控制方法.引入冲失滤波器保证系统平衡点不变,并利用隐式判据、中心流形定理以及规范形法确定控制增益.以潜艇空间运动为例,阐述计算的全过程.该控制方法简便、快捷,可广泛应用到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在推荐系统中,单一的学习矩阵分解的内积交互或者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来捕获用户与项目交互,不足以有效地学习用户与项目的潜在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显式反馈与隐式反馈基础上,称为基于深度学习特征表示的协同过滤算法(DLFeaCF).该模型首先学习用户与项目的内积与外积交互;然后在内积的基础上,从隐式映射与特征映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问题域向仿真域的数据映射是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的前提。从体系对抗仿真的基本特点和设计过程2个角度分析了数据映射的基本情况,着眼军事想定向仿真想定的映射、参量空间向参量化想定空间的映射以及实验指标向数据收集计划的映射,建构了完整的数据映射体系,研究了不同层次映射中的数据建模和映射关系描述。  相似文献   

10.
引进五元连续的实函数类φ,并考虑具有一种半隐式拟收缩条件的可数个映射,构造了一个收敛序列并证明了其唯一极限是给定映射族的唯一公共不动点.最后,给出了2个更一般形式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带自适应滤波器系统的自适应滤波器系数是动态更新的,子带信号通过具有任意幅度和相位响应的滤波器时,完全重构滤波器组消除混叠影响的性能就得不到保证.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通过一种新的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把分析综合滤波器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无约束二次优化方法,使综合滤波器组匹配分析滤波器组,在输出信号里单独抑制子带内的混叠失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的粒子实现形式所需粒子数多、粒子退化严重的问题,将均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与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相结合,提出均方根容积卡尔曼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算法.该算法利用均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构建重要性密度函数,再对其进行采样获得预测粒子状态,从而提高粒子的准确性,减轻粒子退化.与基于无迹卡尔曼的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相比,该算法更稳定,且算法性能不受目标状态维数的限制.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与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算法和基于无迹卡尔曼的粒子势均衡多目标多伯努利滤波算法相比,其跟踪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修正小型飞行器距离定位误差,给出了一种利用联邦滤波方法进行数据融合的小型飞行器定位误差修正方法,解决了由于差分GPS长时间静默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仿真和数据回放结果表明: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采用联邦滤波方法效果更好,使用中方法可以得到飞行器更准确的距离定位,可满足多种类型的飞行器距离定位系统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Sigma-Delta微加速度计中梳状滤波器的性能,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通过调整梳状滤波器的零点位置,可以得到改进型的梳状滤波器.研究表明,改进型梳状滤波器在不同的零点位置,表现出不同的量化噪声过滤性能.于是,利用遗传算法可以快速的求出输出量化噪声最小时的零点位置最优值.并通过对比四阶梳状滤波器和改进型梳状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发现改进型梳状滤波器在折叠区域有着更快速的截止性能,因此这种改进型梳状滤波器比经典型梳状滤波器有着更好的量化噪声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5.
独立分量分析在PET图像去噪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是基于信号高阶统计量的盲源分离方法.提出将这种算法与中值滤波和小波滤波相结合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的去噪处理中,并与中值滤波和小波滤波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相较于中值滤波和小波滤波在PET图像处理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滤波后的数据对比,验证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处理地铁变形监测数据工作中优于经典卡尔曼滤波.方法分别应用经典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建立动态处理数据模型,对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与人工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使用经典卡尔曼滤波处理后,数据精度提高38%,使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处理后,数据精度提高55%.结论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与经典卡尔曼滤波相比,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剔除噪声效果强与经典卡尔曼滤波,并且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后数据整体变化平稳,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处理沈阳地铁一号线监测数据中,优于经典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不同锰砂滤料对地下水中锰离子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机理,为选择理想的锰砂滤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水厂滤池成熟滤料和4种不同品质的锰砂分别装在5组滤柱中对同一原水进行处理,测定滤柱出水锰离子质量浓度,分析其成熟期、并与反应速率方程进行拟合,综合分析锰砂的去除能力.结果B柱马山高品质天然锰砂成熟期为28d、C柱马山低品质天然锰砂和E柱葫芦岛杨家杖天然锰砂滤料成熟期为66d、D柱河南巩义天然锰砂成熟期为86d.在锰砂滤料形成活性滤膜后,不同锰砂都表现出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征,B柱马山高品质锰砂的成熟期最短,去除速率高,是除锰理想的锰砂滤料.结论锰砂品质对生成活性滤膜和成熟期影响很大,锰砂生成活性滤膜后的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8.
颗粒状滤料与纤维状滤料组合式过滤器,是由颗粒状滤料层与纤维状滤料层组合而成的两层、二级过滤器.可根据过滤介质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颗粒状滤料与纤维状滤料组合.特别对去除含油污水、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在单站无源定位中滤波的性能容易受到初始值和系统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的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观测信息和新息,引入自适应因子,对在滤波过程中的误差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合理自适应调整,保证得到较稳定和高精度的滤波值,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AUKF算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及其衍生算法中的修正协方差滤波算法(MVEKF)和UKF算法相比,对系统噪声的鲁棒性更好,体现在滤波的收敛速度和滤波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是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算法。  相似文献   

20.
滤网与滤饼之间粘附力使滤饼与滤网剥离后仍有部分残余滤饼留在滤网上.粘附力是造成过滤机实际生产效率低于过滤机过滤能力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对滤网与滤饼之间粘附力进行了研究,推荐了一些常用滤网的粘附力,并且提出了减少滤网与滤饼之间粘附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