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豆奶、脱脂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大豆酸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常用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逐渐增加其中的豆乳含量进行驯化培养.结果表明,豆乳与牛乳质量比为8∶2发酵效果较好.使用经驯化后的菌种对豆乳进行发酵实验,比较了3种不同大豆蛋白原料之间的异同,并分别确定了不同原料的最佳固形物含量、发酵时间、杀菌温度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豆酸奶的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李锋  华欲飞 《中国乳品工业》2004,32(12):19-21,42
针对大豆酸奶的风味,采用抑制离子排斥色谱法和GC—MS的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不同类型大豆酸奶的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以及最终产品的主要风味成分。通过离子色谱,分析了3种不同的大豆原料制备的大豆酸奶在从发酵起始至发酵终止丙酮酸、柠檬酸、乳酸的变化;利用GC—MS的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比较了豆浆酸奶和酸牛奶的主要风味物质,从中发现了影响大豆酸奶产品风味的主要物质以及和酸牛奶产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锋  华欲飞 《食品科学》2005,26(7):110-1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和MATLAB的编程,通过显微照片及数值图像的灰度值分布并计算图像的灰度水平变化方差,最终发现了大豆酸奶和酸牛奶两种产品的均匀或一致性程度存在着差异。并应用计盒维数法的基本原理考察了大豆酸奶和酸牛奶是否具有以自相似性为特征的分形结构,最终确定豆浆酸奶和酸牛奶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9105、1.9268。通过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MATL,AB软件的应用,在食品微观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这个概念,为食品的研究和加工领域解决和解释这一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在面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添加大豆蛋白粉、改性大豆蛋白粉(面条专用)、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的大豆蛋白对面条品质有不良影响,但添加改性后的大豆蛋白粉,在6%的用量以内,对面团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蛋白酸奶是以鲜牛奶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活性乳酸菌保健饮品,具有动植物蛋白质互补,营养结构合理的优点。文章综述了双蛋白酸奶的营养特性,分析了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3 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 所谓大豆浓缩蛋白,是以脱皮后的全脂或脱脂大豆为原料,除去可溶性碳化物(低聚糖类)、色素及某些异味成分后制成的产品。同大豆粉相比,该产品脱除了大部分棉子糖,水苏糖等,低聚糖,基本上消除了肠内胀气现象;同时改善了色译和气味。因此,作为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特别是在婴儿和老年人食品开发方面,受到极大的重视。大豆浓缩蛋白发展很快,美国是1959年开始组织大豆浓缩蛋白生产。据Eley(1968)报告,1965~67年,  相似文献   

7.
李锋  华欲飞 《食品科学》2005,26(7):110-1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和MATLAB的编程,通过显微照片及数值图像的灰度值分布并计算图像的灰度水平变化方差,最终发现了大豆酸奶和酸牛奶两种产品的均匀或一致性程度存在着差异。并应用计盒维数法的基本原理考察了大豆酸奶和酸牛奶是否具有以自相似性为特征的分形结构,最终确定豆浆酸奶和酸牛奶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9105、1.9268。通过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MATLAB软件的应用,在食品微观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这个概念,为食品的研究和加工领域解决和解释这一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豆蛋白改性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条件,通过高效液相法分析大豆肽的分子量分布,并检测了大豆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在20g/L的底物浓度下的最佳条件为酶和底物比8 000U/g、温度55℃、pH值7.5、水解时间5h,水解度为51.4%。大豆肽主要为130~1 000u的短肽,占肽总量的86.3%。大豆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半最大清除浓度分别为1.3mg/mL和8.0mg/mL。表明大豆蛋白改性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能力较强,大豆肽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豆蛋白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俗称白豆片)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大豆蛋白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验方法 本项目采用“连续提取大豆功效成分、逆向留存蛋白技术”,将豆粕中非蛋白功效成分——异黄酮、皂甙、核酸、低聚糖,通过混合醇萃取、电渗析、高速离心分离、树脂吸附、反渗透、真空浓缩、活性碳脱色、脱味、纳滤分离、减阻喷雾干燥等一系列技术,在一条生产线  相似文献   

11.
决明子酸豆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大豆、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决明子,研制出一种健眼明目的功能性保健乳品。对决明子酸豆奶配方组合和复合稳定剂的配比、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酸奶稳定剂29%、双叉奶稳定剂57%、酪蛋白酸钠14%的配比组合成一种复合稳定剂,对控制产品乳清析出具有很好的效果;以决明子浓缩液∶豆奶牛奶混合液=1∶20、发酵剂量3%、蔗糖量8%、稳定剂量0.3%组成产品配方,可很好地解决产品口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牛奶组分对酸豆乳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化分析和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了牛奶中的主要组分乳糖、酪蛋白、乳清蛋白对瑞士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酸豆乳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中3种不同成分对酸豆乳的影响不同:添加乳糖明显的促进发酵产酸,添加0.5%和1%的的乳糖发酵6 h后酸度分别达到74.71°T和84.10°T;添加酪蛋白可以增加酸豆乳的硬度,提高酸豆乳的持水力;乳清蛋白的添加也可以促进发酵产酸作用,同时可以使酸豆乳的硬度、脆度和胶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使用不同直投式发酵剂以及添加大豆多肽作为促进剂对豆酸奶产品感官品质和酸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大豆多肽在豆酸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00mL的豆酸奶中选择Hansen YF-L811作为发酵剂,其添加量为0.02 g,蔗糖添加量为5~7 g,大豆多肽为1 g时,可获得感官品质较好的大豆多肽酸奶产品.制品中酸度的变化与大豆多肽添加量存在密切联系.添加大豆多肽作为促进剂,在豆酸奶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然 《中国酿造》2018,37(11):180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马铃薯浆和山药浆,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蛋白保健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马铃薯浆、山药浆与 乳液配比对酸奶贮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料最适宜配比为马铃薯浆∶山药浆∶乳液=3∶15∶82(V/V),以此制备的酸乳其贮藏品质 优于其他酸乳样品,其贮藏1 d感官评分为91.37分,贮藏3 d感官评分为90.65分,稳定性良好;酸乳色泽均匀,口感柔滑细腻,具有发酵 豆乳的纯正风味并与马铃薯、山药香味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和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综合考虑SPI与SSPS的比例、甘油、海藻酸钠添加量及钙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对成膜配方进行研究,得到了复合膜的最佳配比,并从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等方面对膜的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SPI∶SSPS质量比为1∶7,甘油添加量2%,海藻酸钠添加量4%,Ca2+浓度为1.0mol/L的条件下,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评分最高,为67.8。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焙烤实验,研究比较了大豆蛋白对面包焙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大豆蛋白在4%的用量下,对面包品质就有不良作用;但改性后的面包专用大豆蛋白粉(MSPF)的用量在8%,也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汪学德  丁莉 《中国油脂》2007,32(11):36-39
分别以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醇洗工艺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测定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NSI以及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总糖、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高温豆粕(蛋白质含量47.16%)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59.64%)虽然低于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51.83%)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7.71%),但已接近60%,且高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含量(分别为8.04%、2.67%)与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的含量接近(8.53%、2.13%)。表明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饲用大豆浓缩蛋白应该是可行的,且副产物糖蜜是提取大豆皂甙、异黄酮、低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8.
凝固型大豆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蛋白和豆油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定、pH值和持水率为评价指标,对大豆酸奶发酵剂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剂乳酸乳球菌1号、2号和3号菌种的最佳配比为5:3:2;糖的添加量分别为:蔗糖5%、葡萄糖2%和果糖3%;最适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0℃。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所得产品凝固性强,豆清析出很少,而且口感细腻、润滑,酸甜适中,并且豆腥味小,含有豆酸奶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