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义 《电世界》2005,46(7):36-39
要用CX—P软件解决欧姆龙公司PLC的编程问题,前提是要对欧姆龙公司PLC的指令相当熟悉。用CX—P软件编程的基本操作有:建立一个新32程,生成符号和地址,创建一个梯形图程序、进行程序编辑,将程序传送到PLC、将PLC程序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程序与PLC程序进行比较、在执行程序时进行监视等。  相似文献   

2.
SoftPLC为一套完整之软件与硬件,除了传统PLC所具备的现场或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之外,该产品并具备完整的数据处理及因特网整合功能。在该平台上除可执行计算机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Java语言程序)、自动化控制所用的Ladder语言程序,并支持强力的因特网服务软件功能(e-Service功能、Web功能…等),除使现场自动化得以顺利推行,更能同时担任企业管理与现场运作的整合桥梁,使企业资源与现场资源得以整合运用,Intranet/Intarnet的因特网能力也将帮助企业本身与企业外部之资源整合。使因应未来全球竟合发展之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施耐德公司地址最新产品Unity PLC在三峡项目中的应用,着重讨论了NOE 77111及双机切换程序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就PLC软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C调试 (1)输入程序 根据型号的不同,PLC有多种程序输入方法,例如,在PLC上本地输入;通过数控系统输入;通过外部专用编程器输入;通过PLC提供的基于PC的软件在外部PC上输入。多数PLC都提供PC机编程输入功能。(2)检查电气线路如果电气线路安装有误,不仅会严重影响PLC程序的调试进度,而且有可能损坏元器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由于原来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不但控制接线复杂,而且还要转换电路,使系统可靠性降低,维修复杂,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后,不仅可以减少系统的控制接线,提高可靠性,而且利用PLC的模拟量控制模块,用软件实现上述所需硬件,使系统的维修简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信,显示智能模板CP526的硬件结构,与PLC-CPU的接口,COM526软件功能,过程图象的编制步骤,以及在秦皇岛煤三期工程的PLC控制系统中实际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建明 《电世界》2014,(3):48-49
在工业设备的通信控制中,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指令RS来编制相关程序。这不仅要求编程者对通信协议、相关通信指令和软件等相当熟悉,而且编写的程序也会很复杂,很难被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为了使PLC与变频器的通信变得简单,台湾的台达公司最先将变频器专用通信指令应用于台达PLC上。与由RS指令编写的通信程序相比较,由变频器专用通信指令所编写的程序设计思路非常清晰,且程序设计简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推出后,其他PLC厂家纷纷效仿,在新型PLC中增加相应的变频器专用通信指令。  相似文献   

8.
王兆义 《电世界》2005,46(3):1-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编程,传统方法是采用简易编程器或图形编程器。现发展到个人计算机(PC)加装PLC编程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编程,不但省时省力,便于程序管理,而且既可用语句表编程,也可用梯形图编程。列举了欧姆龙和三菱电机公司的多种编程软件版本和主要特性。最后介绍仿真软件,可在没有PLC情况下练习梯形图程序设计,是PLC爱好者学习PLC编程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场合往往十分恶劣,为了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同时又不影响其在实时控制过程中的响应速度,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快速软件滤波是必要的。本文所介绍的就是一种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入信号进行快速软件滤波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独特的周期扫描运行机制,因此具有程序易于实现、所需扫描时间短、效果好的特点。本文以C1000H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  相似文献   

10.
王东煜  宁甲焘 《电气开关》2001,(2):41-43,46
1 问题的提出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一般简称为 PLC,它可参与组成多种综合控制系统。如今 ,PLC已与 CAD/CAM、机器人一起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化、电力、建筑等各行各业。现有国产化可编程序控制器 (以下简称 PL C)主要是在仿制国外 PL C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但对典型产品的关键技术 ,如 :PLC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并未真正消化吸收。国产 PLC在可靠性技术上与国外 P L C的差距尤为突出。国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