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指导》2008,(2):34-35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已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构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是劳动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合同期限未满但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而由单方或双方宣告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由于对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正>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用人单位却认为双方没有劳动关系,而劳动者拿出微信聊天记录能否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微信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吗?案例张小姐2018年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师,可是公司并没有与她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缴纳社会保险。后来在多次与公司协商未果后,张小姐提出辞职,并将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赔偿未签订劳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规对员工的离职补偿金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汇总如下表:1.劳动合同未到期,公司提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也就是说"N"以每满6个月补偿0.5个月为单位来计算。  相似文献   

5.
河黑 截止六月末,孙吴县已完成五个企业的101名职工下岗分流任务,发放经济补偿金130万元,为其缴纳“两金”95万元。分流的职工已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奋斗粮库已成立了新的股份公司从事粮食购销和种植业。 下半年,孙吴县应有280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了分三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 第一步:七月末前置换三个单位149名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其中孙吴粮库78名职工与企业脱离关系,应发放经济补偿金70万元;辰清粮库64名职工全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应发放补偿金60万元,并建立商品大豆种植、收购、…  相似文献   

6.
柴丹 《中国食品》2008,(2):40-41
在《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之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炒得沸沸扬扬,由于缺乏正确认识,不少人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计划经济"铁饭碗"、"终身制"的回归,一旦订立了就不能变更或解除.一些企业为了避免签署此类合同,竟然不惜让为企业付出青春年华的老员工辞职.而事实并非如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样,只要符合法定的条件,都是可以变更、解除的.  相似文献   

7.
教您维权     
很多用人单位都会认为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随时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种情况在目前中国的餐饮企业中尤为普遍。但事实上这种认为是错误的。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时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以下的案例分析,将说明用人单位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终止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时,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另外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中国在劳动法上的规定各地并不一致,因此以下的案例分析仅适用于上海的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企业或者劳动者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赔付,但很多相似情况下,所给出的款项命名不同,背后的含义也完全不同,那么具体情况下应当如何区分呢?补偿金与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指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简单理解,就是由于没有遵守约定给予的补偿,是主观层面的给予,并非是惩罚性质的违法补偿。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都应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和心,并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对经反复动员不进中心、不签协议的人员,不发生活费,并在期满后解除劳动关系;对已经与新工作单位有半年以上事实劳动关系且有稳定收入的人员,新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原企业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对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从业者和从事家庭经营有正常收入的,企业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个体从业者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后,原来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接着连续计算;下岗职工在中心期间实现再就业以及期满后仍未再就业的,企业应当及时与其解除…  相似文献   

10.
1.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否不能解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或终止? 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不等于捧到了"铁饭碗".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或终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这些情形是: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相似文献   

11.
<正>胡某与H眼镜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胡某诉称:被告于2014年9月10日以原告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引发争议,遂提起劳动仲裁。原告因对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不服,遂起诉至本院,请求:一.被告支付原告2014年7月份工资差额520元;二.被告支付原告2014年8月1日至8月20日工资及2014年8月21日至9月10日期间的  相似文献   

12.
『案例介绍』 马女士在找人代签劳动合同后,又以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其未签劳动合同期间的两倍工资差额.近日,松江法院作出判决,驳回马女士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3.
1.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管理常见的风险有哪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大部分与劳动合同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合同管理常见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①不及时订立劳动合同导致的风险;②录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导致的法律风险;③由于管理不当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导致的风险;④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导致的法律风险;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的法律风险:⑥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合同时应给而未给经济补偿导致的法律风险;⑦劳动合同争议调解或仲裁中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工作中,我们都知道如果是公司单方想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就必须给予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是员工自己主动辞职那还有没有经济补偿金?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员工可以领取经济补偿金呢?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的,当然拿不到经济补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是员工以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的,比如"家里有事、个人发展、出去创业"等等,如果公司能够举证证明员工该辞职理由(通常在辞职信、离职交接表、或离职协议书中可找到辞职理由),裁判机关一般都不会支持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7.什么情况下,企业才能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6.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是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用人单位在处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实体上,都要遵守合法原则。下面,就企业在处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基本案情2018年5月2日,李某入职A公司担任高级技术人员,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还签订了为期1年的竞业限制协议。2019年5月31日,A公司以李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关系。2019年6月25日,李某收到A公司发出的解除竞业限制协议通知。李某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为4342元。  相似文献   

18.
正试用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安排调整岗位或培训吗?若是直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何实施才符合法律法规?解析——企业在招聘录用新员工后都会与每位新进员工约定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当有员工因种种原因未能通过试用期评估时,企业往往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对于此类员工企业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的规定直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还是应当依据第四十条第二款"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的规定对员工进行换岗或培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一些企业出现的未经与劳动者协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擅自单方变更劳动合同或把解除劳动关系作为强制职工入股的手段等问题,劳动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企业实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国内劳动人民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健全以及调节劳动关系,确保社会经济正常顺利的前进,在一九九五年元旦颁发并运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单位聘请职员最关键的介质是劳动合同的签署,这也是单位与职员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受到法律保护的证据。在现代社会中,怎么样才能够对劳动合同进行有效管制,同时使用科学的避免风险手段,已经是单位前进过程中所面对的关键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