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干带鱼中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盐干带鱼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变化,并对产品中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加工过程中细菌总数、酵母、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呈现逐步增加趋势,葡萄球菌是盐干带鱼中重要微生物类群之一。从产品中分离得到葡萄球菌疑似菌株20株,经鉴定初步确定为木糖葡萄球菌(7株)、松鼠葡萄球菌(3株)、马胃葡萄球菌(3株)、腐生葡萄球菌(3株)和耳氏葡萄球菌(2株),其余2株未能鉴定种类,其中木糖葡萄球菌为优势葡萄球菌。与耳氏葡萄球菌相比,木糖葡萄球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耐盐性;酶活性实验表明,松鼠葡萄球菌具有弱蛋白酶活性,木糖葡萄球菌具有弱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沈阳市7 个区25 份朝鲜族家庭制作的传统发酵辣白菜中分离出81 株乳酸菌疑似菌株,初步鉴定34 株为杆菌,47 株为球菌。进一步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81 株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序列分析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81 株菌均为乳酸菌,分别来自2 个属6 个种,45 株为屎肠球菌,25 株为植物乳杆菌,4 株为干酪乳杆菌,3 株为戊糖乳杆菌,2 株为短乳杆菌,2 株为坚强肠球菌。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辣白菜中乳酸菌作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醉鱼的加工工艺,从传统发酵方法制作的醉鱼中分离纯化获得14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以及糖醇发酵试验,初步鉴定出9株戊糖乳杆菌、2株米酒乳杆菌、1株弯曲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及1株干酪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醉鱼中菌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醉鱼的加工工艺,从传统发酵方法制作的醉鱼中分离纯化获得14株乳酸菌和9株葡萄球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以及糖醇发酵试验,筛选出2株戊糖乳杆菌、2株米酒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及2株木糖葡萄球菌。5株乳酸菌和2株葡萄球菌都可作为水产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5.
河南淅川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人工消化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较好,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经鉴定XC-2为副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XC-3为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XC-5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XC-6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XC-1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C-20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其中,菌株XC-18的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耐受能力较好,相对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5.7%,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腌腊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2个传统腌腊肉制品中分离得到52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2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初步确定L31、L94、LS76、LS81、LS101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LS51为食品乳杆菌(L.alimentari-us),LS14为干酪乳杆菌(L.casei),LS21、LS33为弯曲乳杆菌(L.curvatus),LS41为清酒乳杆菌(L.sake),L22、LS92为乳酸球菌,未能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7.
从12个传统腌腊肉制品中分离得到52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2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初步确定L31、L94、LS76、LS81、LS101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LS51为食品乳杆菌(L.alimentarius),LS14为干酪乳杆菌(L.casei),LS21、LS33为弯曲乳杆菌(L.curvatus),LS41为清酒乳杆菌(L.sake),L22、LS92为乳酸球菌,其它未能鉴定种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和保护黑龙江传统发酵豆酱中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以采自黑龙江农家12份传统发酵豆酱样品为试材,从中选择性培养分离出豆酱中的优势乳酸菌疑似菌株,再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保藏。结果表明,从黑龙江3个地区采集到的12份样品中共分离出了24株乳酸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后共鉴定出5个乳酸菌种,分别是嗜盐四联球菌(T.halopHilus)10株,占总数的41.67%;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6株,占总数的25%;清酒乳杆菌(L.sakei)4株,占总数的16.67%;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2株,占总数8.33%;短乳杆菌(L.brevi)2株,占总数8.33%。其中,在这3个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均分离到了嗜盐四联球菌、植物乳杆菌和清酒乳杆菌,嗜盐四联球菌在其中的9份样品中分离到,占总样品数的75%。植物乳杆菌在其中的6份样品中分离到,占总样品数的50%。可以初步推断嗜盐四联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是黑龙江传统发酵豆酱中优势乳酸菌菌群。  相似文献   

9.
采用MRS-碳酸钙培养基从清香酒醅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溶钙圈的47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47株乳酸菌中有20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6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7株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和4株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利用比浊法对47株乳酸菌自溶度进行测定,其自溶度为5.01%~29.27%,自溶度大小与菌种没有明显相关性,表现出自溶度菌株特异性。进一步考察了自溶度较高的9株乳酸菌的自溶特性,发现大多数菌株的自溶度随环境温度和pH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低盐泡菜为研究对象,动态跟踪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总量、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乳酸菌快速生长并启动泡菜发酵。采用可培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共计245株。采用16S r RNA测序结合RAPD、种特异性PCR、RFLP、API50CHL等方法,鉴定出泡菜中的乳酸菌包括5个属,10个种。发酵前期(0 d和1 d)分离到最多的乳酸菌是乳酸乳球菌和食窦魏斯氏菌,而发酵中、后期(3 d后)分离到的主要乳酸菌是戊糖乳杆菌,发酵中、后期戊糖乳杆菌的丰度在90%以上,结合可培养与免培养(定量PCR)定量结果以及分离到的乳酸菌在模拟泡菜水中生长性能,低盐泡菜发酵前期的主要优势菌群是乳酸乳球菌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中、后期的主要优势菌群是戊糖乳杆菌。由于发酵前期泡菜水适合所有乳酸菌生长,因此该阶段的优势菌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酵起始原料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发酵中、后期分离得到的乳酸菌具有更好的酸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