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激发子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β-氨基丁酸(BABA)、水杨酸(SA)、Na2SiO3和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苹果梨抗青霉病诱导的时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侵染和扩展,处理后18h接种各处理的病斑直径明显低于对照,其中BABA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4.59%,SNP次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激发子处理对果实组织抗性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SNP能明显提高POD活性,PAL活性能显著地被SNP和BABA诱导,而对于PPO活性,SNP和Na2SiO3处理的诱导作用高于BABA和SA。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采后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对苹果梨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果实病斑扩展以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g/m L的BABA可有效抑制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用BABA浸泡果实10min,以及处理和损伤接种间隔12h的处理效果最佳。果实经BABA处理后,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也显著增加。由此表明,BABA可通过诱导果实体内的苯丙烷代谢来增强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以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53℃热水,2%壳聚糖及2%壳聚糖结合53℃热水浸泡处理10min,研究了不同处理对T.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及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及其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均可抑制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第7d时病斑直径分别低于对照47.41%和41.78%.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显著诱导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处理后第9d时的PAL活性分别高出对照3.32与2.8倍,贮存12d时4CL活性也分别高出对照32.5%和25.3%.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显著促进果实体内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处理后第15d时分别高出对照32.8%、50.76%和71.61%.热水和壳聚糖结合热水处理可通过诱导甜瓜果实的苯丙烷代谢活性来增强对T.roseum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结合水杨酸处理对采后鸭梨抗病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松  姜微波 《食品科学》2004,25(Z1):172-175
鸭梨经水杨酸,水杨酸结合超声波(40kHz,500W)处理20min后于22℃放置48h,进行损伤接种P.expansum于22℃下保湿放置。结果表明1mmol/L水杨酸处理和1mmol/L水杨酸结合超声波处理的鸭梨的病斑直径在接种后第五天分别比对照缩小了5%和12.6%。超声波单独处理果实的病斑直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超声波结合水杨酸处理的果实的POD活性也显著增强,在接种后第五天比对照组和水杨酸处理的果实的POD活性分别提高了40%和29%。  相似文献   

5.
以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采后不同浓度蛋氨酸处理对损伤接种桃果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病斑扩展的影响,根据病斑直径的大小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桃果实青霉病的最佳浓度,并以最佳浓度处理桃果实分析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mol/L蛋氨酸对P.expansum的抑制效果最好,并且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桃果实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H_2O_2含量。由此表明,采后蛋氨酸处理可以通过调节桃果实体内活性氧代谢来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苹果为原料,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柠檬酸常温浸泡处理对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果实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柠檬酸能够抑制P. expansum的孢子萌发,其中以1%质量分数效果最佳,1%柠檬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损伤接种苹果果实P. expansum病斑直径;柠檬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此外,柠檬酸处理还有效延缓了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抑制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下降,且推迟了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采后苹果酸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以及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保护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50、100、200mmol/L苹果酸处理对P.expansum菌落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到59%~64%,但3个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样,上述3个浓度处理也明显抑制了处理后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的病斑直径扩展,表明苹果酸处理诱导了果实体内的抗病性.苹果酸处理对果实抗病性的诱导与其影响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代谢有关,处理果实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水平被明显抑制.同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被明显诱导,谷胱甘肽(GSH)含量也显著上升.P.expansum损伤接种可进一步提高处理果实的H2O2、O-2·和·OH水平,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后用20μl/L乙烯和0.5μl/L 1-MCP重复处理桃果实后,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CFU/ml).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可明显诱导果实体内PAL、PPO及POD三种防御酶活性的升高,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降低果实的病斑面积大小;1-MCP由于束缚乙烯受体的作用,处理果实在发病前期三种防御酶活性较低,但在发病的中、后期,防御酶活性持续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也较高,经1-MCP处理的果实病斑面积最小.研究表明,接种中后期(3~10 d)是决定果实发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果实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的4 个时期,采用1.0 mmol/L水杨酸对杏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采收后的杏果实置于4 ℃、90%~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杏果实接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研究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和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前水杨酸处理能有效降低杏果实损伤接种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显著提高杏果实PAL、C4H、4-CL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液诱导采后猕猴桃对青霉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类黄酮含量分别为0.25、0.50、0.75 mg/mL的银杏叶提取液(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通过损伤接种的方法处理猕猴桃,以无菌水为对照,24 h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悬浮液,通过测定病斑直径和发病率观察EGb诱导猕猴桃抗性的效果;用类黄酮含量为0.50 mg/mL的EGb处理猕猴桃后接种青霉孢子悬浮液,定期取样测定抗病相关防御酶、病程相关蛋白、类黄酮、总酚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50 mg/mL的EGb能有效控制猕猴桃果实接种青霉菌后的发病率,抑制病斑扩展,提高猕猴桃果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促进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同时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丙二醛的产生,其中以EGb处理后再接种青霉菌的抗性诱导效果最好,表明0.50 mg/mL的EGb可能以Priming机制诱导猕猴桃对青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