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红 《建筑》2005,(3):6
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在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设事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建筑资源消耗惊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甚至更多,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  相似文献   

3.
何于江 《中国电梯》2007,18(23):36-38
1 中国城市停车矛盾尤为突出 停车难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面临或正在应对的课题,由于中国的国情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停车矛盾尤为突出。在人均土地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土地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约为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的最低标准的1/3,耕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人均占地方面,我国特大城市人均用地为6155m^2,而欧美和日本为836.5m。,相差126倍。在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方面,我国为4.22m:/人,而发达国家为21.4m。/人。在城市道路管网密度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4.
市场信息     
《化学建材》2005,21(2)
我国现有建筑95%以上高耗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005年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 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我国建筑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 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建筑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能源和资源也是最大的。据统计,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加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居全球第二。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钢材消耗高出发达国家1O%~20%;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1.51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各种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造成土地的大量损失。“九五”以来,我国每年损失耕地均在20万ha(300万亩)以上,2000年土地损失60多万ha。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和煤矸石堆存也是造成土地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试谈渠道防渗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并不算少,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40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的109位。我国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800m3,为世界平均值的76.3%,而我国还要以占世界耕地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人口22...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资源仅占国土面积的10%,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其中黏土砖占据主导地位,生产黏土砖每年耗用黏土资源达10多亿m^3,同时消耗折标准煤7000多万t。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走中国特色的节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到总能耗的25.5%。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比例略低.发达国家建筑能耗一般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如中国现在消耗的总能源量是美国的一半,不论是按单位面积人均能耗.还是按建筑面积能耗,美国能耗均远远高于中国。  相似文献   

10.
《西南给排水》2005,27(3):F003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两会前夕,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全社会都应大力推动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仇保兴介绍说,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到2020年,我国建筑的总能耗将达到节约65%的总目标。仇保兴首先披露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的储量中,有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墙体材料革新的对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年人均能源消耗量0-91t标煤,不足世界人均消耗量的一半,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耕地的年递减量却高出世界平均数约1倍。另一方面,全国堆放的工业废渣达70多亿t,占地100余万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均衡,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有100余座县级以上城市供水短缺。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56%,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而且水资源短缺已制约了许多城市的发展。节约用水与治理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土地资源不足的国家, 年人均能源消耗量只有0.91吨,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耗量的1/2;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4,而耕地人均净减量则是世界人均净减量的两倍。据粗略调查了解,近十多年来,我省耕地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城镇建筑材料中70%以上是墙体材料,墙体材料中曾经近70%是实心粘土砖。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现有耕地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1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由于水土流失、建设用地、生产性用地,每年减少耕地近1000万亩。这其中,每年粘土砖耗用耕地95万亩。因此,我国在很多地方已经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了,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墙体材料代替粘土砖,混凝土砌块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加大力度推广新型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两部两局制定的“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土地资源不足的国家。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只有0.91吨标煤,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耗量的1/2;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l/4,而耕地人均净减量是世界年人均减量的两倍。为此,墙体材料在今后必须进行改革(即革新),而新型墙体材料本身能节约能源,节省土地,综合利用固体废渣,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条件。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重点和主导产品是:跨世纪的我国墙体材料工业应以发展轻质、高强新型墙体…  相似文献   

17.
引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在我国669个中.2/3以上的缺水,100多个严重缺水。截止到1997年底,  相似文献   

18.
从建筑节能谈发展新型墙材和保温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经济总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纵观历史。发达国家GDP进入人均800~25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该国建筑业发展的全盛时期。且历史上只有此一次机遇。我国正处于此发展阶段,住宅相关商品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2002年北京  相似文献   

19.
住宅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已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出高层住宅人均用地和土地前期开发成本为多层的1/2左右,为了高层住宅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建筑管理适当调整有关日照和日照间距,规划控制以覆盖率、绿地率为主,允许借天不占地的高层住宅向上发展,确保居住区环境质量的空间。并就当前大绿地、大房型、人均居住用地越来越大的倾向,为了节地和优化环境,提出应严格控制居住区人均用地指标及绿地建设的草坪、乔灌木配置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左右.约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