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和土壤耦合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大楼工程实例,建立了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温度场与土壤温度场相互影响的非稳态耦合温度场模型,以精确计算砼的绝热温升。采用一雏非稳定耦合传热方程组来描述基础大体积砼的传热过程。用Laplace变换把耦合方程组化为易解的常微分方程组,用Stehfest算法进行数值反演,编制Matlab程序计算出砼内各点在各时刻的温度。结果表明:由模型所计算出的理论值与现场实测值相当吻合,为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绝热温升计算和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解决其它一维热传导耦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活塞-缸套瞬态耦合传热的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耦合传热方法解决在传热数值仿真中对单个零件单独确定边界条件的困难.基于耦合传热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将零件间的外边界条件转变为零件的内边界条件,直接对零件进行耦合仿真计算.传热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由工作过程模拟程序和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以柴油机活塞-缸套为对象,采用耦合传热方法对其整体温度分布以及温度随循环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耦合传热方法模拟活塞-缸套间的传热可以大大简化边界条件,同时使传热过程的模拟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采用耦合传热方法解决在传热数值仿真中对单个零件单独确定边界条件的困难.基于耦合传热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将零件间的外边界条件转变为零件的内边界条件,直接对零件进行耦合仿真计算.传热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由工作过程模拟程序和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以柴油机活塞-缸套为对象,采用耦合传热方法对其整体温度分布以及温度随循环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耦合传热方法模拟活塞-缸套间的传热可以大大简化边界条件,同时使传热过程的模拟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水下航行器结构间的振动传递规律,本文基于能量变分原理,以梁-组合壳作为轴-艇耦合系统结构的简化,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自由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引入改进傅里叶级数构造梁结构及组合壳结构的位移函数,得到各自结构的动能和应变能;分别利用耦合弹簧组和边界弹簧组将结构之间的位移连续条件和边界约束条件转换为对应的耦合弹簧势能;对系统能量泛函进行变分求解,得到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通过与有限元软件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对不同壳体边界条件下耦合系统固有频率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系统低频段存在解耦模式,振动模态可等效于刚体结构上的多跨梁弯曲振动;壳体边界约束增强会导致耦合系统大部分固有频率随之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但不会对解耦模式的固有频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混沌和超混沌特性的离散电路作为元胞,采用不同的空间耦合模式建立了一个时空耦合系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这种单元胞具有有限吸引域的混沌及超混沌吸引子,不同的空间耦合方式或不同的耦合强度都会对元胞的吸引子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明显改变系统在其相空间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绝热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不耦合系数的计算式,将该计算式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得到该计算式下轴向不耦合系数的取值范围,并根据工程实例计算不同径向不耦合系数取值下的轴向不耦合系数,绘制了两系数的关系曲线图,为类似工程不耦合系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柔性机械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柔性机械手最为普遍的动力学方程:所建立的方程综合考虑了大规模刚体运动与小变形弹性运动的影响,如刚弯耦合、刚扭耦合、弯扭耦合的影响。新的动力学模型思路清晰。推导简捷,使柔性机械手的动力学计算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8.
磁悬浮系统机械耦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磁悬浮系统的机械耦合问题,给出了磁悬浮系统在三维空间的机械耦合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各参数对机械耦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磁悬浮系统中传感器直接测量方式和差动测量方式对机械耦合的影响以及软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维开域涡流场矢量磁位A的有限元一边界元耦合算法:直接耦合法和间接耦合法,给出了上述算法应用于国际电磁场21#基准问题B模型的计算结果,为将耦合算法推广到三维涡流场A-Φ位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提出的多场耦合数值方法展开梳理与总结,从简单的热-力两场弱耦合到复杂的热-水-气-化学多场强耦合,从连续体的多场耦合作用到连续-非连续体的多场耦合计算。按照场数量增多、耦合作用增强、连续到非连续的逻辑逐渐深入讨论。本研究对多场耦合数值计算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无网格法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移动最小二乘(MLS)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EFG全局弱式控制方程,再将二维无网格伽辽金法应用于固体力学典型问题——悬臂梁问题,并将其结果与其解析解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FG法能很好地处理固体力学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价值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文中以一项高分子建材生产技术为案例,研究了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在该成套技术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提出了技术价值是一个价值域区间,而不是一个特定值的观点,评估值的一个解对应于一组表征评估目的性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
山岭隧道建设条件复杂,通常洞口段埋深较浅、围岩破碎,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坍塌、边仰坡失稳等事故.根据某隧道洞口段地质情况、地形条件以及设计参数,对拟采用的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和数值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施工上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有利于工期;从数值分析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完成开挖后,隧道结构y向最大沉降分别为6.65cm和1.68cm,临时支撑X向最大变形分别为20.5cm和4.42cm,采用后者施工变形更小;从计算结果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更小.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后,C25喷射混凝土Y向最大拉应力为3.07MPa,远大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1.27MPa,且超过该喷射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因此,从隧道变形和受力分析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护坡板桩内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等值梁法、弹性线法和弹性支点法,是工程中目前最常用的支护结构内力计算方法,并被用来对护坡桩进行内力分析.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时彼此差别很大,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正是实际工程经济和安全的关键.在对三种方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弹性线法和等值梁法无法考虑桩的刚度、支撑点位移及被动土的抗力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仅适合一定刚度范围内的护坡桩的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小二乘法检测缓冲区海岸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组模拟岸线计算为例,研究了基线法、动态分割法和面积法3种海岸线变化检测方法,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最小二乘法;以一组实际岸线为例,应用传统方法和本文方法分别检测岸线变化距离,分析表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最小二乘法不受岸线长度、弯曲度以及主观选取等因素影响,平均距离和中误差两个参数表达的岸线变化信息也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引入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某公路隧道的混凝土衬砌进行了强度检测研究,同时应用钻芯法进行了验证与校核。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无损检测方法与钻芯法的检测结果吻合较好,该结论有助于无损检测方法在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检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网计算中应用较广的汊点分组解法,分析其无法实现分组自动化的不足之处.并在汊点分组解法的基础上,将矩阵计算中常用压缩矩阵带宽的Cuthill-Mckee法进行了变换,使其能够实现对汊点进行的排序,然后用拆组法对汊点进行分组,最终形成了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分组技术.分组后,还根据其系数矩阵的特点,结合Cuthill-Mckee法和保带状结构三角分解的Doolittle分解,形成稀疏对称存在矩阵求逆算法,在河网系数矩阵求逆中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最后以长江中游洞庭湖区的河网计算为例,对比原方案与改进后的计算耗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说明了该改进能有效地提高汊点分组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以正负理想解作为统一的参照基准来比较方案的优劣.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解决判别一致性问题,从而建立两两比较的TOPSIS法,并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明实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计算边坡安全系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某工程实际采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分析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边坡矢量和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之间的计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9.7%,误差范围为4.2%~9.7%,而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5.9%。由此表明采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用于求解边坡的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移动荷载作用下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土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推导了用薄层单元法(Thin—Layered Element Method)计算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动力响应的计算过程,得到了地基土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并与分层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薄层单元法和分层法的结果吻合很好,用于计算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动力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