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齐家—泰康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田分布特点,建立了距离序列的GM(1,1)油气田规模预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了研究区西部的构造油气总储量及其分布,利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了油气田单体储量及其序列。  相似文献   

2.
齐家—古龙凹陷是松辽盆地的主要油气源区。为了预测该凹陷中心线以西部分油气储量,利用油田规模序列法对研究区内油气田的数量、规模及其总储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本区的油气田规模在双对数坐标上呈非常好的线性关系,预测误差相当小,预测待发现储量为0.93×108t,尚有32个油气田待发现。根据本区构造、圈闭、储层的发育以及油气生成、运移等特征分析,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的西部。  相似文献   

3.
本语文在Houghton总结出的不同勘探阶段七种储量分布曲线类型基础上,根据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对松辽盆地北部未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分布和总储量进行了预测,并且又应用分形方法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与分形方法预测地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TSP分布模型是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TSP分布模型预测油气资源受具体盆地地质条件影响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与大油气田的分布及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探明油气储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最为丰富。全球大油气田的分布可划分为27个聚集区,其构造类型可归纳为6类。从构造背景分析,以被动边缘型和大陆裂谷型大油气田为主。笔者扼要而综合性地介绍全球油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油气储产比、大油气田聚集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大油气田的发现与分布特征及其在油气储量中所占的比重与作用,大油气田形成区的大地构造类型,进而举例介绍典型大油气田的地质概况,如典型大油气田加瓦尔油田和乌连戈伊气田的油气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本书(《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的前几章研究了不同等级油气田中油气规模与其总储量间的关系。本章主要讨论油气 发现演变过程。以前,油气田发现演过程的研究主要用来预测油气发现的规模和顺序。发现规模影响勘探效率及对油气开发的基本投资。较客观和有条不紊的区域研究、地震勘探和钻探计划的制定及其演变结果的长期预测取决于:(1)预期的发现顺序;(2)后续勘探阶段大、中及小型油气田的发现数;(3)每类油气田提供的储量。油气田发现演变过程的研究在长期勘探预测的工作方面和在完善油气资源定量评价基础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油气田发现演变过程也可作为未来油气发现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油气不均一聚集的重要性,认为“聚集系数”这一平均概念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含油气系统中有成因联系的一群油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序列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定义了油气聚集度(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藏,按储量规模大小排序后,前若干个油气藏储量之和在所有油气藏总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应用这一特征参数,可描述含油气系统中油气不均一聚集现象,并可对其理论聚集度进行动态分析,预测最终油气聚集度。改进了描述油气藏规模序列结构的Zipf模型,提出修正Zipf模型,用于计算油气藏群的理论聚集度。用该修正模型拟合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地区截至1995年底发现的三叠系油气藏储量规模序列,认为该地区油气聚集丰度中等。图1参9(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潜在油气田数目和规模的估计,再结合以对地质风险率的估算(当然也可能不存在),可有效地评价一组地质上互相关联但尚未经检验的勘探区的未发现油气的储量。油气田规模的分布曲线是根据以下三点绘制的:(1)地质上相似的聚集带(Play 一般译为生产层、勘探层。本文作者把它作为一群油气田勘探区,它们在生油岩、储集层以及控制油气产状的圈闭方面在地质上具有相似性,故此译为聚集带—译注)中已知油气田的储量;(2)对一个聚集带内各个勘探区的评价;(3)对聚集带中勘探区的面积、油气藏的参数以及潜在的油气分布的模拟。油气田规模的分布曲线,人为地截去了两端,即实际的最小端以及在该聚集带中可合理期望的最大端。潜在油气田的可能数目是根据算得的和假定的未经检验勘探区的数目,再结合以成功率一起估计的,或者,是根据看起来相像的油气田的密度估计的。聚集带存在的机率也就是至少一个油气田(其规模至少要相当于所评价的油气田规模分布曲线中最小的油气田规模)存在的机率。由蒙特卡洛模拟方式发展的最终评价曲线,描绘了可采油气潜量的可能范围与概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形方法预测气田数量及其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本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已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储量级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方法对该区未发现气田的数量和储量进行了预测,同时应用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分形方法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的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分形方法是一种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分形方法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或区带应用效果好,而在勘探新区有些难度。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气勘探九十年代将转入以开发为重点的新时期。目前已探明18个油气田,控制储量数亿吨。探井和预探构造成功率都属高效率的勘探。今后的勘探可发现的局部构造按圈闭面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已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营组的大型三角洲砂体和沙河街组一、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油气圈闭类型为沉积期的披覆背斜和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量,可望再找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为此,必须力求高成效的勘探,掌握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同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相继发现了一批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体的大油气田,虽然单个油气藏储量丰度低,但由于油气藏呈集群式分布,因此总体油气储量规模大。为了揭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本文从盆地的构造演化、烃源灶的分布范围、有效储层的发育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研究表明,大范围分布的烃源灶及其晚期规模生烃是大油气田形成的资源基础;大面积呈似层状分布的礁滩体及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溶储集体为大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退火"地温场与递进埋深的耦合是大范围油气成藏的重要机制;下侵式、扬程式、转接式成藏模式是油气大范围成藏的重要途径。古隆起及其斜坡带、台缘带礁滩体、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滩、深大断裂带具备形成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地质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1.
油气勘探成熟区预测资源量与勘探发现不符,问题可能在于有效烃源岩(特别是深层烃源岩)及其油气生成潜力没有得到正确地评价。在辽东湾地区,首先利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各凹陷中5套烃源岩进行了分层评价和油气生成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油气生成强度;然后利用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油气的生成模型、孔隙度变化模型及其油气饱和度,计算得到油气排出率,并根据烃源岩与砂岩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油气排出效率进行校正,得到油气排出强度;最后将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与油气田储量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相关性确定有效烃源岩的性质、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在辽东湾地区,生油强度大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5×104t/km2)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00×104t的油田,为有效烃源岩。其中,生油强度大于200×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25×104t/km2)的烃源岩可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 000×104t的油田,为优质烃源岩;而当生油强度低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小于15×104t/km2)时,没有规模储量的油气田,此类烃源岩为非有效烃源岩。与以往以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分析为核心的有效烃源岩评价不同,这种利用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开展有效烃源岩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国东部成熟探区的油气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低频能量法,协克里金算法,吸收系数法,神经网络法等新方法,对桥口复杂断块油气田油气层层位进行了标定,对砂层厚度、孔隙度、油气层分布等进行了预测,对砂体成因,储层类型等进行了描述,并对可能的地质储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瑞士石油咨询公司的勘探开发数据库统计了截止1996年底全世界的油气田和油气发现。中还叙述耻世界未开发的油气发现及其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成因法与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因法、统计法及相关常用方法的数学模型、基本特征及各自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盆地模拟技术为代表的成因法,实质上是一种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它除了定量估算油气资源量外,还能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成果图,但今后亟待进一步完善油气运移、聚集模块,提高资源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统计法是根据勘探程度较高探区内油气田储量(产量)某种变化趋势或假设油气藏规模服从某种分布,建立相关数学模型进行资源量预测,在此着重介绍对数正态分布、截断偏移帕雷托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油藏规模序列法和翁氏生命旋回等几种实用的统计法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探区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尽量选择多种模型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是一种重要的油气田类型,勘探已经证实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及油气产量.通过对全球94个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的区域展布、层系分布、圈闭类型、储层埋深及储量规模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其分布的主控因素.这类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和中亚地区,其中北美含油气域的油气最为富集,主要富集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全球1021个大油气田的逐个解剖和统计分析,对大油气田的发现年代、油气属性及地理位置、储层地质时代、岩性、埋深、圈闭类型、储量规模、盆地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应用含油气域的概念,阐述大油气田在全球8个含油气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全球大油田609个,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全球大气田412个,主要分布于东欧、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大油田和大气田最富集的地区为亚洲和大洋洲及中东地区,其次为欧洲地区;全球大油气田发现高峰在1960—1990年,近20年来也陆续有重要的大油气田被发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其次为新生界;大油气田的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岩,其次是碳酸盐岩,但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储量丰度更大;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3km埋深以内;圈闭类型主要是构造圈闭。对最终可采储量分析得出,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同时发现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的油气资源也极其丰富。大油气田所在的盆地类型主要是Bally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Klemme分类模式下的Ⅱ类盆地,Mann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在8个含油气域中,特提斯含油气域油气资源最为富集。根据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在未来的大油气田勘探中应加强对北极含油气域、重油带、深水区及岩性圈闭的勘探,在这些领域将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从渤海周边陆上海气分布规律看海域的找油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对比渤海海域与其周边陆上辽河、冀东、大港和胜利4个油气区油气田数量与规模,主力生油层系,油气聚集单元,油气富集类型和油气集构造带的分布等方面的规律和异同的基础上,指出了为实现渤海海域新增20亿吨地质储量目标的战略方向,并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任意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田的规模分布可以利用截断的Pareto分布来进行描述.文中提出了求取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可能存在的油气田的个数及其总资源量计算方法的思路;另外,还对如何应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含油气盆地内的资源结构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油气资源评价的储量规模排序法,在我国的区带、凹陷或盆地的资源预测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能够描述储量规模排序法的理论模型,致使在实际应用时产生某些疑怀和困扰。事实上,由意大利学者Pareto于1897年提出的分布,以及于1962年由美国学者Mandlebrot定名的Pareto分布或Pareto定律,则是油气田储量规模排序法的理论基础。基于Pareto和Mandlebrot的研究成果,经变换推导后,得到了适用于我国的储量规模排序法的预测模型。文中将此模型称为Pareto模型,并根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修正的Pareto模型。实例应用表明,修正的Pareto模型更为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提取储层物性参数,在近海油气勘探阶段和开发前期进行油藏初步描述。储层的几何形态和横向分布可由地震物性参数及其平面图信息来确定。根据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预测油藏的规模、油气边界,进行储量分级和计算,完成对油藏的再评价。以崖13-1气田为例,简介使用该方法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