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频串扰可以分为相干串扰与非相干串扰,本文提出了WDM光网络系统串扰相干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了相等的相干串扰代价和非干串扰代价下引起的WDM光网络系统功率代介的一致性,并与模拟相干串扰和非相干串扰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应1dB功率代价下,WDM光网络系统对应相干串扰和非相干串扰代价容限步于-20dB和理论结果一致。串扰对于网络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管爱红  王锋  孙军强 《光电子.激光》2007,18(10):1203-1207
针对具有波长转换功能的节点共享型和链路共享型光交叉连接(OXC)节点,分析了相干串扰和非相干串扰引起的功率代价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干串扰引起的功率代价远远大于非相干串扰,尤其当时间延迟小于激光器的相干时间并小于码型周期时,串扰引起的功率代价最大.为达到一定的系统性能,分析了WDM光网络对器件的要求,并比较了波长转换器的加入对OXC节点串扰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波长转换器后,系统的功率代价有一定的改善,相同条件下波长转换器的加入对器件的隔离度要求降低2 dB.  相似文献   

3.
同频串扰可以分为同源串扰和非同源串扰 ,文中分析了 WDM光网络系统相干串扰的起源与特征 ,设计并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干串扰代价下 ,WDM光网络系统的功率代价。对应 1 d B功率代价下 ,WDM光网络系统对应相干串扰代价容限小于 - 1 9.7d B,对于 WDM系统实用化组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3R光电波长变换器对WDM网中串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具有光叉连接(OXC)节点的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串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本文针对基于分送耦合开关的OXC结构,分析了相干和非相干串扰引入的光功率恶化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干串扰是影响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串扰引起的光功率恶化主要取决于复用波数M,而与输入光纤数N关系不大。如果在OXC节点内采用3R光电波长变换器(OEWC),串扰对系统的影响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WDM光网络非相干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WDM光网络系统中,节点如OXC和OADM采用的光器件其非理想性积累构成系统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WDM光网络系统中串扰问题分析的一般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比较了WDM光网络中相干串扰和非相干串扰的区别。实验研究了不同非相干串扰代价条件下,对应WDM光网络系统的功率代价。对应1dB功率代价下,实验得出WDM光网络对应非相干串扰代价容限小于-20.8dB的结果。实验结果对于WDM光网络组网规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永泰  魏沛杰  孙德玮 《通信技术》2011,44(4):65-67,73
针对高速数字系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以WCDMA频谱监测平台的设计为例,分析了串扰的产生机理和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给出感性串扰与容性串扰的分析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HyperLynx仿真工具对串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串扰的大小与影响串扰相关因素有关。根据不同仿真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归纳出几种减小串扰的方法,为实际的电路设计和PCB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单端-差分"微带线结构的串扰问题。结果表明:增加单端干扰线和被干扰差分对的间距,可以同时减弱差分对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单端线和差分对间添加防护线可大幅减少远端串扰,且近、远端串扰均低于40 dB;改变防护线与单端干扰线及被干扰差分对的间距,差分对的近、远端串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李朝辉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0):163-164,167
针对集成电路中互连线之间的串扰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电阻和电容的串扰分析模型,给出了干扰信号为线性倾斜信号时串扰的时域响应公式,并得出了串扰峰值的估算公式,明确了干扰信号上升沿对串扰的影响。利用该公式,能对全局互连性能的影响做出正确的估计,在互连布局前预先进行路由规划和资源选择。  相似文献   

9.
串扰是机载设备间互联线缆干扰耦合的重要因素。以混合模S参数为基础,建立单线-双绞线模型以模拟机载设备之间的动力线缆对信号线产生的串扰耦合。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串扰耦合测试方案,搭建串扰耦合测试系统,并根据测试获得的耦合系数评估单线-双绞线线间串扰耦合强弱。通过测试比较,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地高度对线间串扰影响不大,线间距对线间串扰耦合影响显著,因此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增加设备间互联线缆的间距可有效抑制串扰耦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供电电压降低,线条变细,使得集成电路受到普通串扰和粒子辐射的影响更严重.由此对130~40nm工艺节点普通串扰和单粒子引起的串扰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单粒子引起的串扰比普通串扰更加严重,而且随着工艺进步,单粒子引起的串扰现象将更加恶化.验证了在不同工艺下增加驱动尺寸和增加连线间距对缓解单粒子串扰噪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赖莉萍  付博  张蓉竹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120005-0120005(6)
CMOS阵列探测器中,像素单元间的串扰会影响其成像质量。为了解不同光源对CMOS电串扰的影响,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电串扰特性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结合CMOS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定量计算了单色光、宽谱光源入射条件下的电串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CMOS图像传感器的电串扰随单色光波长、宽谱光源谱宽和中心波长的增大而增大,但中心波长与单色光波长相同的宽谱光源,其对电串扰的影响大于单色光。辐照功率为600 W,单色光波长为1 064 nm,电串扰大小约为50.611 mV;宽谱光源中心波长为1 064 nm,谱宽为400 nm时,电串扰的大小约为50.914 mV,相比于单色光电串扰增加了约0.303 mV。  相似文献   

12.
黄根信  李鹏  李通 《电子测试》2022,(13):129-131
建立了高速不连续性微带线HFSS(High Frequency Simulator Structure)串扰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连续性微带线在高频条件下的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近端串扰(S13)和远端串扰(S14),分析了信号频率、微带线厚度、微带线宽度、微带线宽度微带线拐角类型、微带线间距对串扰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连续性微带线串扰强度随着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近端串扰S13随微带线厚度的增大呈现递增的趋势;近端串扰S13随微带线宽度增大而增大;微带线拐角类型为圆弧时串扰最为明显;串扰强度随微带线间距增大而减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抑制不连续性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紧密放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多条微带线之间会产生串扰,这是电磁干扰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接地插槽则会对微带线间的串扰产生影响,所以研究接地插槽对微带线间的串扰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使用时域BLT方程结合FDTD方法分析微带线间的时域串扰,将其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分别改变槽的宽度和长度来分析微带线之间串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微带线间的串扰随着槽的宽度增大而增加,微带线间串扰的时间范围随着槽的长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立体电视图像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结合5点双眼串扰测试研究双眼串扰对立体电视舒适度的影响。通过30名观看者对具有不同串扰值的立体电视机的主观测试及实验数据分析,给出了影响3D电视图像舒适度的双眼串扰范围。实验结果对评价3D电视图像舒适度提供了依据,也对今后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铜互连线中的多余物缺陷对两根相邻的互连线间信号的串扰,提出了互连线之间的多余物缺陷和互连线之间的互容、互感模型,用于定量的计算缺陷对串扰的影响。提出了把缺陷部分单独看作一段RLC电路模型,通过提出的模型研究了不同互连线参数条件下的信号串扰,主要研究了铜互连线的远端串扰和近端串扰,论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串扰的建议。实验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信号串扰模型可用于实际的电路设计中,能够对设计人员设计满足串扰要求的电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狭缝光栅开口率和3D串扰之间的关系。先采用固定式的狭缝光栅显示器件进行实验,发现2%~4%光栅开口率的增加导致了0.2%~2%串扰的增加,初步验证了"光栅开口率越高,3D串扰越大"的规律。考虑到2D显示产品的个体性能差异以及在贴合过程中的操作误差都可能对这个结果产生影响,又用TN盒制作成活动式狭缝光栅,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狭缝光栅的开口率,从而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测试出狭缝光栅透过率和3D串扰之间的关系。对于2视点的裸眼3D设备,随着控制电压从4V增大到15V,串扰逐步减小了1.6%,从而最终确认了"开口率越高,3D串扰越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传输线串扰形成机理,使用Hyperlynx仿真软件构建串扰模型,分析影响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饱和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传输线类型及耦合长度、线间距、攻击线数目、信号上升/下降时间、介质厚度、介电常数等因素对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均产生较大影响。最后在理论及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高速PCB设计中抑制串扰噪声的实用措施,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5英寸硬盘的"差分——差分"微带线结构,依据散射参量和模态分析的方法,仿真模拟了差分对之间的串扰情况,提出了选择适当的线间距减少串扰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读线路(被干扰线)上串扰衰减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朱锐 《激光杂志》2020,41(10):149-152
电路串扰会影响干涉式光纤陀螺的精度,电路串扰辨识是干涉式光纤陀螺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针对传统方法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辨识误差大等难题,为了提高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的辨识效果,提出了一种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的智能辨识技术。从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信号中提取特征,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特征拟合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变化特点,从而建立了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智能辨识模型,对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技术的干涉式光纤陀螺电路串扰辨识精度超过92%,减少电路串扰智能辨识时间,电路串扰辨识精度和效率明显优于其它方法,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二极管激光阵列(DLA)光栅-外腔谱合成系统中,由于变换透镜像差、光栅制作误差及"smile"工艺误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导致DLA发光单元间出现光束串扰。通过分析光束串扰行为的产生机理,将主要的光束串扰行为分为两类,即杂散光返回至发光单元自身,以及经外腔反馈到其他单元,进而分别导致自激振荡模式和耦合振荡模式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含串扰光注入的半导体激光器速率方程,进而推导出DLA发光单元的合成效率模型,分析了自激振荡和耦合振荡对发光单元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散光返回至发光单元自身,以及经外腔反馈到其他单元这两种光束串扰行为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合成效率,且后者影响更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措施对光束串扰行为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