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0kV电网和600MW机组己成为当前的主要电网和主流装机,3/2接线即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是500kV电网和600MW机组主接线中最普遍使用的接线方式,本文对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在各种情况下的优缺点及其它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备自投的启用与电网一次接线运行方式的适应,即运行方式是否满足备自投启用的条件一直是一个问题.针对某地区-35 kV变电所实际接线情况,分析外桥接线方式中无法使用备自投的实际困难,供电可靠性无法满足,如果设置主变高压侧开关与外桥开关间备自投,因开关位置的限制,无法实现恢复供电,也因短路故障电流再次冲击而威胁电网.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下级分段备自投来部分弥补上级电源进线供电可靠性得不到满足的缺陷,同时,因设计、施工中现场接线原因导致分段备自投使用过程中存在种种局限性,因只能在主变开关与分段开关间备投,两台主变只能采用分供方式,不能灵活改变两台主变间经济运行方式时自适应备自投启用.提出均衡负荷、改变一次接线及备自投方式出口回路,增加继电器扩展接点等方法,确保备自投装置在电网故障时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备自投的启用与电网一次接线运行方式的适应,即运行方式是否满足备自投启用的条件一直是一个问题。针对某地区一35kV变电所实际接线情况,分析外桥接线方式中无法使用备自投的实际困难,供电可靠性无法满足,如果设置主变高压侧开关与外桥开关间备自投,因开关位置的限制,无法实现恢复供电,也因短路故障电流再次冲击而威胁电网。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下级分段备自投来部分弥补上级电源进线供电可靠性得不到满足的缺陷,同时,因设计、施工中现场接线原因导致分段备自投使用过程中存在种种局限性,因只能在主变开关与分段开关间备投,两台主变只能采用分供方式,不能灵活改变两台主变间经济运行方式时自适应备自投启用。提出均衡负荷、改变一次接线及备自投方式出口回路,增加继电器扩展接点等方法,确保备自投装置在电网故障时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润华 《上海电力》2006,19(3):307-310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对于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已有25年成熟运行经验的我国超高压输变电系统在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等方面为特高压电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比较分析了上海电网超高压(交流)变电站各种一次(电气)主接线的运行工况优劣,可为特高压变电站选择一次主接线决择时作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使得许多地方的主网并不是一个电压等级,而且随着新建大电厂、大用户的增多,各厂站主接线方式的各不相同,使得电网越来越复杂.本文主要以光纤通道为例介绍了几种不同接线方式下远跳回路的设计及远跳功能的实现,针对特殊接线方式下远跳回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做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改进提高远方跳闸的可靠性,以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电流互感器(CT)是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测量仪表、录波监视等二次设备获取电气一次设备回路电流信息的传感器[1]。因此,CT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对于变电站而言至关重要。主变差动保护中的CT二次回路接线较复杂,二次接线出错概率较高。一旦CT二次回路接线出错,就会影响主变差动保护的正确动作,进而威胁到变压器的运行。在电网运行中,由于CT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导致主变差动跳闸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海焱 《电力建设》2012,33(3):49-51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工程中有几类特殊接线问题存在争议,例如: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初期采用2个完整串时元件出口的隔离开关设置、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在失掉双母情况下仍要保持关键联络通道、高抗回路是否设置隔离开关以及高抗回路接地开关是否可以取消等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遵照国家相应的保护规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广州电网的运行特点,介绍了目前广州电网220kV主变保护的配置、二次接线和整定原则,同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中采用集成式隔离断路器,可简化一个半断路器常规接线设计,取消断路器两侧或一侧隔离开关。本文经过可靠性评估分析,确定了保留母线侧隔离开关取消出线侧隔离开关的简化接线方式,从根本上简化了系统接线,为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维护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渭河电厂4×300MW机组的330kV开关站采用一个半开关的接线方式。开关站自1991年8月17日投运以来,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运行工况,多次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或限制事故的扩大。全面掌握一个半开关接线方式的特点,对其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一个半开关接线方式的特点,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渭河电厂330kV开关站的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1一个半开关接线方式的母线特点一个半开关接线方式中的两条母线,完全不同于双母线接线方式中的母线。其一,它没有显著的汇集和分配电能的母线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讨论了几个二次接线问题,是过去一些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今后电气控制二次接线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继电保护主保护双重化以及断路器双跳闸线圈的使用,使断路器并联防跳接线日益广泛应用。本文对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第二册十一章的内容有一定的补充意义,希望从本文中能得到启示,进一步研究讨论,使二次线的设计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2.
500 kV变电站220 kV侧主接线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枢纽变电站的主接线形式对电网的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00 kV变电站的500 kV侧主接线通常采用3/2断路器主接线,220 kV侧主接线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对比了多个已经运行多年的500 kV变电站,结合理论分析了各种主接线的优劣,并结合多年运行经验为今后的500 kV变电站220 kV侧的设计提出一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区枢纽变电站的主接线形式对电网的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500 kV变电站的500 kV侧主接线通常采用3/2断路器主接线,220 kV侧主接线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对比了多个已经运行多年的500 kV变电站,结合理论分析了各种主接线的优劣,并结合多年运行经验为今后的500 kV变电站220 kV侧的设计提出一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菊 《贵州电力技术》2009,12(11):74-76
前言 随电网的高速发展,500kV系统越来越于占主要地位,该系统主接线上广泛采用3/2断路器接线方式,这种主接线方式供电可靠性高,运行调度灵活,倒闸操作方便,不具有旁路带路的复杂性等优点。但3/2断路器主接线也存在一次分裂困难、二次回路接线复杂、保护死区点较多的缺点,一旦死区点故障,如果保护装置不能瞬时切除故障,  相似文献   

15.
误操作引起3/2主接线开关跳闸的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主接线方式二次回路接线复杂,存在“和回路”,容易引起误操作事故。介绍了一起误封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引起3/2主接线开关跳闸的事故。阐述了事故发生时的误操作过程,计算分析了误操作产生的零序电流,得出零序电流大于零序保护Ⅳ段定值的结论,并提出了先划开连片,再封CT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内桥型接线变电站的一次接线中主变压器高压侧与母线之间不配置开关和开关电流互感器的特点及由此决定的保护配置情况。针对在内桥型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出现的进线和母联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出现混乱、主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的极性难以检验、2个电压等级备自投装置配合问题,提出了简单易行的电流互感器极性判断方法,通过适当的闭锁条件和动作延时设置.解决了双备自投同时投入时可能出现的逻辑混乱问题,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的特点,以德州电厂三期接线为例,阐述了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在二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同步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边宏宇  张田  王凯  黄畅想  吕鹏 《江西电力》2021,45(8):30-34,37
目前,国网五大区域电网主网架很多500 kV厂站均采取一台半断路器主接线方式,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至关重要.文中分析了一台半断路器主接线方式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电网运行经验,对大电网规划、建设及技改所涉及的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厂站提出了配串建议,同时分析了该接线方式下拉停部分断路器对限制短路电流的影响,并以实际厂站算例进行仿真计算,说明了该方法的原理及效果,并给出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对规划、建设及运行工程及国内外同类厂站工程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电网运行的角度对五强溪水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作了探讨,并着眼于电网的长远利益,提出了较为优化的接线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对220kV枢纽变电所三种主接线方案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及分析。方案1(一倍半开关接线,220kV主变通过开关接母线)在保证河北南网220kV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尤其在避免系统严重事故发生方面,优于其它两方案,是可靠性较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