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渭河“2003”洪水灾害及其减灾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渭河“2003”洪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渭河洪水灾害的成因,从洪水演进特性、河道冲淤调整与潼关高程变化、防洪工程设施与河道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合对渭河下游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渭河下游从根本上减轻洪水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渭河流域受强降雨的影响,魏家堡至华县区间形成了3次较大的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文章分析了渭河"2011·09"典型洪水的来源、水沙特性、河道冲淤变化和洪水演进的规律,为今后做好渭河下游洪水预报、防汛决策和指导洪水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小永 《陕西水利》2011,(1):115-116
渭河下游的洪水灾害频繁,主槽断面萎缩,过洪能力锐减,发生小洪水时仍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洪灾损失,泾河是渭河最大支流,水量、沙量对渭河下游河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泾、渭河洪水遭遇情况,可为泾、渭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1年9月渭河中下游秋淋降雨及洪水过程的分析表明:"11.9"洪水渭河下游呈现出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洪峰沿程削减小以及临潼~华县区间洪水演进缓慢等特点,从洪水过程河道冲淤、河势变化及洪水灾害等方面探讨了洪水对渭河下游河道的影响,提出了复核保证流量与提高控导工程标准等防洪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5.
蔺建军  向立云 《人民黄河》2006,28(10):28-30
分析了渭河下游“05.10”洪水灾害减轻的原因,结论认为:①河道条件发生有利变化,减轻了防洪压力;②工程抗洪能力逐步提高,为减轻洪水灾害创造了有利条件;③防汛工作扎实细致,为夺取抗洪抢险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指出:①防洪工程抗洪能力依然较低,不可产生盲目乐观思想,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步伐仍是当务之急;②适度承担风险,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减轻渭河下游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6.
2003年渭河洪水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8月底至9月上旬,主要流经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出现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此次洪水特点为:“小流量,高水位,大灾害”。主要表现在:洪水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演进速度慢;险情多;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作者分析了此次洪水的特点,认为渭河下游河道形态类似于黄河下游,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利用机械挖掘方式;利用渭河调水调沙以及南山支流综合治理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3年渭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03年8月26日至10月13日;渭河连续发生了6次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9月1日11时洪峰流量3570m^3/s,为1992年以来最大流量;相应水位342.76m,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在渭河首场洪水过程中,临潼至华县河段洪峰削减率高达53.1%,传播时间52.3小时,均为历史之最。初步分析认为,本次渭河洪水有以下特性:①水沙条件改变,河床淤积严重,形成了高水位洪水;②河道过流能力降低,比降变小,致使前期洪水削峰率大,传播时间长;③人类活动以及支流大堤的决口对削峰率和传播时间有影响;④洪水后期下游河道明显冲刷,漫滩流量增加,洪峰传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中旬,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发生了建库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渭河围堤和4条南山支流方山河、柳叶河、罗夫河、长涧河倒灌决口,66.5万亩农田被淹,排灌、公路、电力等设施大量毁坏,2.7万返库移民房倒屋塌,财产损失殆尽,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这次洪水灾害,库区晴天,南山支流未来洪水。渭河洪水和洪水都不大,渭河华县站峰值3950米~3/秒,洛河朝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渭河秋汛洪水的特性及成因,利用2019年9月渭河洪水(“2019.9”洪水)的流量、气象资料,对该次洪水的特性及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形成的原因是北半球极涡偏强,中纬度环流平直,同时副高位置相对稳定且异常偏西,导致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渭河上空。过程期间水汽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并在强降雨发生期间表现为水汽通量异常辐合。洪水主要来自渭河林家村—临潼区间的支流,其特点是含沙量小、干流较大流量持续时间长;临潼—华县区间的洪水演进缓慢、传播时间长、洪峰削减偏大。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渭河西安城市段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2003年渭河西安城市段形成的小洪水大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使渭河下游淤积严重,抬高河床,从而导致渭河西安城市段出现小洪水,高水位的灾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渭河2012年11月9日的暴雨、洪水、汇流情况,并与“03·8”、“05· 10”暴雨、洪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对此次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探讨,为渭河防洪保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梁林江  袁峥  雷文青 《人民黄河》2012,34(12):15-17
2011年9月渭河下游发生了30 a来的最大洪水,其特点是洪量较大、含沙量小、洪峰传播历时长、临潼—渭南河段水位较高、洪峰持续时间较长、洪灾较小等。分析了洪灾较小的主要原因:2003年洪水后渭河下游河槽过洪能力加大,潼关高程降低,河口出流较原来更加顺畅,近年来渭河下游河道堤防及河道工程得到加固等。建议:加快渭河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渭河下游堤防工程防洪能力,清淤疏浚以提高渭河下游河道过洪能力;采取各种综合措施降低潼关高程,进一步畅通流路;对南山支流进行归并治理,在减轻洪涝灾害的同时变害为利;加强防洪抢险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2003年陕西渭河洪水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2003年陕西渭河洪水具有降雨时间长、雨量大、洪水总量大、历时长、洪水位高、洪水流速缓慢等特点。由于三门峡水库长时期高水位运行,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严重淤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洪水顶托倒灌秦岭北麓渭河支流,以致有8条支流倒灌,三条支流决口,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文中提出了要减轻渭河洪水灾害,首先要改变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运行方式,降低潼关高程。并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防治渭河洪水,加大渭河流域的防洪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分析北洛河下游水沙系列及洪水过程,论述北洛河水沙对渭河尾闾的冲淤影响,提出减轻北洛河洪水危害的措施。 北洛河下游水沙系列及 洪水过程特点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区,河长650公里,是一条发源并流经黄土丘陵沟豁区的多沙河流。自状头水文站以下为下游河段,在渭河渭淤一断面附近汇入渭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河段洪涝灾害易发,分析渭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的洪水风险,有助于完善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开展防汛应急工作和洪水风险管理。以渭河下游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软件建立一维、二维耦合模型,采用实测洪水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而模拟分析该保护区各溃口在相应类型和频率洪水条件下的洪水演进过程、淹没范围和淹没损失等。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势复杂多变,不同位置溃口溃决后的风险差别较大,同频率洪水下,最大淹没面积、淹没片区最大总损失、最大避险转移等发生在不同的片区。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渭河下游发生多次超大型洪水,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分析了渭河下游历史洪水及其带来的灾害,从在超标准洪水来临时采取主动开口分洪,从而削减洪峰,减轻洪水灾害的角度,阐述了对超标准洪水的处置构想。  相似文献   

17.
1 2011年9月洪水情况及主要特性 1.1洪水情况 2011年9月以来渭河流域出现了三次较大的降雨过程,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宝鸡林家村以下的渭河两岸,因此在9月份渭河下游形成了三次洪水过程,渭河下游各水文站的洪水情况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8.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共淤积泥沙13.28亿m^3,其中1990—2003年下游河槽淤积加重,淤积量为3.073亿m^3。渭河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水位抬高,华阴、吊桥、华县二三站水位分别上升3.14、2.91、2.93m;华县平滩流量逐渐减小,2003年汛前减为历史最小的1000m^3/s,比1958年小4000m^3/s;渭河下游洪水特征发生了变化,洪水过程线由尖瘦型变成矮胖型,峰现时刻明显推后,峰量关系发生变化,洪水历时显著增加,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的现象极易出现。建议采用跨流域引水的方式治理渭河,从秦岭歼凿隧洞引汉江或其他支流补充渭河水源,尤其应该尽快制定渭河综合治理规划,协调渭河水沙关系,维持渭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9.
2020年8月中下旬,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渭河下游出现了两场首尾相连的洪水过程;具有"主要来源于咸阳以上渭河干支流""渭河洪水与泾河小洪水相遭遇""临潼~华县段洪峰传播时间偏长、削峰率偏小、洪峰水位偏高"等来源及演进特点;林家村~魏家堡区间大中型水库调度起到了削峰作用,但对洪量却有增有减,建议加强渭河干支流水...  相似文献   

20.
渭河下游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严重影响了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在总结渭河下游洪水灾害,分析了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减轻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