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消除王庄煤矿矿区堆积的大量煤矸石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王庄煤矿对矸石山采用温度监控、深层灭火、矸石山加固和覆土绿化等手段综合治理.通过矸石山治理前后的土壤样本及水质样本对比分析,浅层地下水以及矸石渗透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对地下水水质等级划分的三级标准.表明该综合治理技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山的危害及绿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堆积成山的煤矸石山是矿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矿区和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矸石山绿化是减少矸石山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概述了矸石山的危害,分析了矸石山的绿化技术,并对矸石山绿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矸石山的绿化改造和生态重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生态修复治理,同时要兼顾复杂自然条件下边坡的长久稳定.以底山村矸石山为工程背景,针对矸石山现存的环境污染和边坡稳定性等问题,提出了矸石山生态修复和边坡治理关键技术措施,并采用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对比计算了天然、地震、降雨三种工况下矸石山边坡安全系数,应用MIDAS GTS N...  相似文献   

4.
西华山矿区历经百年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地表景观损毁、生态破坏,对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较大威胁。在对西华山矿区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西华山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整个西华山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布局。采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貌恢复、边坡绿化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修复边坡生态、建设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将对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矸石山综合治理模式指导下,西山屯兰矿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煤矸石火情特点,系统实施了全程测温、灭火防复燃、山体整形与植被恢复工程,有效抑制了矸石山自燃,同时矿山表层土壤与浅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降低,矸石山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该矿区煤矸石山综合治理模式对于我国主要矿区煤矸石山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巨波  孙凯 《煤》2005,14(6):24-26
煤矸石是矿区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源泉之一,以王庄煤矿矸石山植被生态系统从矸石山立地特征 的分析与评价,对植物种子的生长效应及生态效应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提出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与生态 重建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秀妍 《煤》2011,20(3):44-45
矸石山的稳定性和生态治理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矸石山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矸石山治理理论与技术,结合潞安集团近年来在矸石山治理中积累的经验,综合分析,提出了适合常村煤矿矸石山特定环境下的有效治理技术和方案。该研究对其他矿区矸石山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煤矿矸石山中包含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矿区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够通过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可以促进煤矿矸石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煤矿矸石山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效果,减少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S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内降雨状况和植被生长情况,以造林结构、密度和时间为基础,建造了林地,通过绿化造林的方式,制定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方案,测试了煤矿矸石山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绿化造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矸石山近地层空气中的SO2、NOx和粉尘含量,对矸石山的空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土壤和水体中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降低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忻州窑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忻州窑矿矸石山的现状及生态恢复治理情况的分析,使治理方案达到对矸石山彻底治理的目的,为煤矿矸石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积累良好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古交西山矿区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煤矸石的特点,合理地选用乔木、灌木,牧草多种植物对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修复后的矿山,植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加,土壤表面温度下降,空气湿度增加,有效地抑制了矸石山的自燃,同时矿山表面有毒元素含量也大大降低,矸石山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古交西山矿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模式,对北方矸石山的植物修复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也是煤矿区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以阳泉市南庄矿核桃岩沟南区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实践为例,介绍了煤矸石堆场整形整地技术要点:整理后的地形坡度为28°左右,平台覆土厚度50~100 cm,施工中机械自然碾压;边坡覆土厚度30~50 cm,实施分层覆土并人工压实,土壤密度底层1.60~1.80 g/cm3、表层1.25~1.35 g/cm3。同时介绍了项目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的选择、植被群落配置及其栽植技术要点。项目实施后,绿化效果明显(干旱春季植被覆盖率约70%)。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实践可为同类项目尤其是气候干旱地区的矿场绿化提供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靓熙  马功元  程亮 《中国矿业》2012,21(Z1):128-130
煤矸石作为煤矿开采废弃物,既占用土地资源,又污染生态环境,对煤矸石的综合治理成为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明水一号煤矿积极探索煤矸石充填技术,将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在井下直接充填至采空区,一方面减少了煤矿产矸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采空区内通过充填矸石,减少岩层变形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顶板垮落或变形,从而控制了煤炭开采后地表原岩的位移和沉降,消除对地质地貌的影响,保护了矿山地质环境,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13.
贵州鬃岭煤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同时堆积和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渣及污水,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污染。经全面调查鬃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10个类别,通过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区内以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地表河网及河道景观破坏、土地压占及损毁、地貌景观破坏等问题较为突出,也是在今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制定修复措施时采用以“问题导向”拟定修复措施,然后用“目标导向”锁定修复措施的指导思路,结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指导原则,使用“列表比选分析法”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修复措施、可行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修复措施,指导鬃岭煤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回采,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经过地表堆积形成矸石山。矸石山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会释放多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能够在周围土壤中进行富集,通过食物链在生态中传递,会对煤矸石周围人群造成伤害。煤矸石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分布规律对于矿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区两个典型矿井矸石山堆积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周围环境和土壤中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甲、乙煤矿的煤矸石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背景值,Cr的污染最大,污染最小的是Hg;下风向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含量明显高于上风向的重金属含量;平面方向上,煤矿甲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煤矿乙对土壤的污染与煤矿矸石堆堆放时间有关;煤矿矸石堆周围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距矸石堆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进行,矿区矸石堆周围土壤中能够明显的表现出重金属积累的特征;甲、乙煤矿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煤矿甲在剖面方向上重金属含量煤明显高于煤矿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北京王平煤矿生态修复成效,以1990—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对北京王平煤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展开效果评估,并结合GM(1, 1)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时空分析及预测研究,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90—2021年,王平煤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势态; 1990—2001年研究区RSEI等级差与较差的区域集中在东北部与西南部,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后,王平煤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得到改善,少量较差区域集中在东北部边界地区; 对王平煤矿RSEI进行预测,预计2025年RSEI将达到0.826,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将达到“优”级,表明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丁燕斌 《中国煤炭》2012,38(3):55-57
针对邢台矿建筑物下存在大量压煤,而地面矸石山堆放占地严重以及矿区坑口电厂排放大量粉煤灰的情况,为了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扩大矿井可采储量、控制地表下沉、消除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采用地面矸石配合粉煤灰充填采空区,采出建筑物下压煤的开采模式。解决了充填体进入采空区的空间、通道和动力等技术问题,并建立了完善的充填效果检测系统,在保证地面建筑物完好的情况下,有效采出邢台矿建筑物下呆滞煤量200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7.
In China, coal mine spoil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dumped in cone-shaped heap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pollute air,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s. The coal waste pile occupies lots of arable land and endangers the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coal mine distric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coal waste pile, and is also a topic of current interest in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degradation system ecology.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limit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in coal waste pile of Xinzhuangzi Coal Mine in Huain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stable plant communities (Synodon dactylon+Erigeron bonariensis.L+Setaria viridis community and Humulus scanden+ Erigeron bonariensis. L community) exist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Synodon dactylon and Erigeron bonariensis. L have much higher values of summed dominance ratio, which denote that these two species can be used for restoration of coal waste piles. The high levels of pH (8.77) and salinity, low levels of total P and total K in coal mine spoil can be the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residence and growth of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