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刚 《时代建筑》2005,(5):34-39
结合历史,文章指出中国馆设计理念有待挖掘,手法亟需创新,各方面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它正在经历“产品贸易——场馆措建——设计优化”的过程,在文化中心丧失,对外来文化取弃不清,建筑评价体系尚未建构,整体设计观姗栅来迟,国家体制等现状因素下,提升国家馆的整体面貌尚需时日,但是宏观形势的改观会加速改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人》2010,(9):46-46
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的展馆也成为记录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书签。让我们通过这100多年来出现在世界博览会上的中国馆,来回眸世博会的百年变迁,感受世博会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本世纪末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性盛会,是具有全球影响的专业性博览会,其主题为“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4.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1):142-142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东方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罗菁 《建筑工人》2010,31(5):50-50
一、新颖外观。主要展示面积在空中斗拱卯榫穿插,层层出挑。从浦江对岸远眺中国馆,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则可见国家馆雄踞浦江之滨。  相似文献   

6.
7.
<正>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首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的世博会场馆,其设计理念来源于对201 5米兰世博会主题"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及中国馆主题"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理解和思考,建筑师力图在保留展会建筑所要求的"标志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哲学和精神的层面上概括地表达中国文化。建筑方案运用建筑的木屋顶、地面景观和展陈空间,将中国传统的"天、地、人"概念融入其中,向意大利观众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餐饮文化与未来的美好蓝图。中国馆由清华大学美  相似文献   

8.
甘锋 《建筑与文化》2009,(10):50-53
伦敦的水晶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西雅图的太空针塔……已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不仅为每一座举办城市留下了标志性建筑,也为人类呈献了一座座建筑艺术瑰宝和传世经典。当然,更值得我们期待的是,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为举办城市上海、为世人呈献一座什么样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七月盛夏,赴日本名古屋观看爱知世界博览会.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大地的睿智",主办国日本与世界各国都给予高度重视,以最新的科学技术表现各国和各个民族与土地之间、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和精神特点.一方面,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己经以强烈的综合性的文化气息表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世博会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综合发展的指标反映,现代影像技术与传统人文精神相融汇的展示语言更是每个国家当代文化的重要表征.尤其在2010上海世博会不断迫近的情况下,世博会的综合信息和文化思考愈显重要.世博会己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我们在这里与世界、与多元的文化、也与我们自己相遇.  相似文献   

10.
1900 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一方面,是由巴黎美术学院毕业的法国青年建筑师路易·马松-德图尔贝将参考图像及其受到的传统布扎体系教育相结合所完成的;另一方面,其参考图大多为近代中国北方传统官式建筑的摄影作品。而这次布扎体系与中国建筑的碰撞出现在布扎建筑师保罗·克瑞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先驱在美国相遇之前,与其说它是关于中国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不如说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被观看、研究和再现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本文试图就马松-德图尔贝的中国馆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 1900 年巴黎世博会的历史政治背景、19 世纪末巴黎美术学院的折衷主义风潮以及近代西方在中国的摄影史, 还原中国馆设计的方法、折衷主义的参考语料库与构成原则,并寻找此中国馆建筑设计在近代西方对中国建筑景观重塑过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李芸芸 《城市建筑》2013,(21):35-37
文章以历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情况为背景,从"美学叙事"与"文化意义"的角度,以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化记忆作为一种叙事资源在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作品中的运用,同时以中国馆的展览空间为背景,探析中国馆策展人及建筑师、艺术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小峰 《园林》2005,(10):24-25
从2005年3月25日-2005年9月25日,在历经了185天后,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世界博览会主席公开感谢日本为世博会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个占地173公顷、建造费用高达1350亿日元、由12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精心奉献建造的场馆,好似一场人类科技与文化的饕餮盛宴,不仅有餐厅般豪华气派的场馆(图1),更在如餐具之类的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让人感叹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材发展导向》2005,3(3):91-92
最近,国际水泥行业的权威性机构相继发布2004年世界水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预言。中国是未来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陈怡 《建筑工人》2005,(5):55-55
为推动可持续建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性组织“国际建筑和建设研究与创新委员会”(CIB)联合“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i—iSBE),自1998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由全球一千多名专家参加的世界会议(SB,即SUSTAINABLE BUILDING)。2004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SB'04是国际SB'04系列会议之一,与2004年在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东南亚及中东欧等地区召开的其他区域性会议一起,成为2005年在东京召开的SB'05世界会议的组成部分,以使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随着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后,建设世界城市被定为北京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