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世锋  高巧侠 《包装工程》2019,40(11):129-136
目的 为了优化可食胶黏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可食胶黏剂4项性能指标的总分计算方法,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可食胶黏剂总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可食胶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研究糯米粉质量分数、明胶质量分数和鱼鳔胶质量分数对可食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在糯米粉有质量分数为30%,明胶质量分数为15%,鱼鳔胶质量分数为20%时,可食胶黏剂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总分为0.957的可食胶黏剂;优化后的工艺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有效解决树脂胶黏剂粘度低以及降低胶合板中甲醛释放污染环境问题,使制备的树脂胶黏剂能更满足于室内用胶合板制品的要求。方法 以三聚氰胺(M)、乙二醛(G)和尿素(U)为原料制备三聚氰胺-乙二醛-尿素树脂胶黏剂(简称MGU),用聚乙烯醇(PVA)改性正交实验优化出的MGU树脂胶黏剂(简称PVA/MGU),并进行了胶合实验。结果 MGU树脂胶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原料G、M、U物质的量的比为1∶0.18∶0.10,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70 min,且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PVA改性MGU树脂胶黏剂,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佳,达到0.73 MPa,符合GB/T 17657—2013中Ⅱ类胶合板要求。PVA/MGU树脂胶黏剂的粘度为36.2 s,较MGU树脂胶黏剂提高了27%,游离甲醛的质量分数为0.011%,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胶合板的使用要求,且游离醛含量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通过FT-TR分析发现,PVA与MGU树脂胶黏剂有化学键的结合;TG检测发现,PVA/MGU树脂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明显提高;DSC分析表明,PVA/MGU树脂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较未改性的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李翔 《包装工程》2017,38(17):91-95
目的制备出多元共聚型丙烯酸酯乳液,并应用于纸塑复合膜中。方法采用乳液共聚合法,优化合成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结果制备胶黏剂的最优工艺条件中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乳化剂OP-10的质量比为1∶3,总质量分数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0.6%;丙烯酸质量分数为5%;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的质量比为13∶6;乙酸锌质量分数为0.2%;选择预乳化种子滴加方法,预乳化时间为30 min,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440 r/min;滴加与保温时的搅拌速度为400 r/min,保温时间为1 h,单体滴加时间为3 h,滴加温度为80℃,保温温度为83℃;反应结束时加入对苯二酚,其质量分数为0.3%。结论合成的胶黏剂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耐水砂纸在生产中使用油性有机溶剂带来的环保问题,同时克服砂纸应用酚醛树脂胶黏剂时易出现脆性大等缺点,采用可再生资源木质素同时添加聚乙二醇(PEG)或聚乙烯醇(PVA)增韧剂,合成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经过乙醇稀释后制备耐水砂纸用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探讨其滚涂纸张制备的耐水砂纸纸基的吸水率、力学性能、磨削性能等。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木质素和质量分数为1.0%的PEG 600制备改性酚醛树脂胶,在合成反应时间为130 min,固化温度为160℃,固化时间为10 min时,纸基的吸水率为0.035 g/(m2·s),比合成反应时间为60 min时的吸水率下降了20.45%。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纸基的湿抗张强度最高为10.28 kN/m,Z-向抗张强度为1 002.7 kPa,分别比反应时间60 min时的提高了22.23%和31.17%;同样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PEG 600为增韧剂且改性树脂固含量为25%时,纸基的吸水率最低,湿抗张强度最大,Z-向抗张强度适中,分别为0.036 g/(m2·s)、10.5...  相似文献   

5.
可食油墨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瑞玲  毛宏萍  余勇  隋明 《包装工程》2017,38(15):224-230
目的优化可食油墨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印品质量。方法研究大豆油、色料、蔗糖、黄原等质量分数对印品墨层质量的影响,并对它们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寻求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大豆油质量分数为45.00%,色料质量分数为0.11%,蔗糖质量分数为40.35%,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23%的条件下,可食油墨印品墨层质量综合分预测值为69.75,修正因素水平后的实测印品墨层综合分为66.87。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可以用于优化可食油墨的制备工艺以提升其印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尿素、甲醛为主要原料,聚乙烯醇、三聚氰胺为改性剂,采用分级、分步聚合反应工艺制备了微游离醛脲醛树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12∶1,加成反应pH为7.5~8.5,反应温度为60~65℃,缩聚反应pH为4.8~5.1,缩聚反应温度85~90℃条件下,添加0.4%(wt)的聚乙烯醇和4%(wt)的三聚氰胺为改性剂,制成了微游离醛脲醛树脂胶黏剂。经在杨木板材人造板中应用,该脲醛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和环保等级满足E0级人造板用胶黏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氧化淀粉胶黏剂的交联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玉米淀粉与过硫酸铵反应制备了氧化淀粉胶黏剂,再与二羟甲基双氰胺(DMDCD)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交联改性对氧化淀粉胶黏剂耐水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MDCD改性提高了淀粉胶黏剂的耐水性与贮存稳定性;当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1.5%,DMDCD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3%时,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的贮存稳定性在45 d以上,其耐水时间、黏度分别为102 h和1680 mPa.s;红外分析证实了DMDCD与氧化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8.
魏洁  母军  杨明生  刘桂芬  张琳芳 《包装工程》2016,37(1):111-114,129
目的探索纸包装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方法以废瓦楞纸箱、办公废纸和废包装纸板作为原料,采用硫酸法降解制备纳米纤维素;利用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作为添加剂,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淀粉胶黏剂中,研究了不同原料、不同添加量的纳米纤维素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纳米纤维素的添加改良了氧化淀粉胶黏剂,当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为1%时,可以使氧化淀粉胶黏剂获得最优良的性能,此时黏度、干燥速度以及粘接强度均达到最大值,黏度为0.217 Pa·s,4 h时的失水率为43.43%,最大粘接强度为1.243 MPa,3种性能分别提升了5.8%,6.78%,17.26%。结论得到了不同原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对氧化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为废弃纸包装的循环再利用找到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袁晓芸  杨波  杨光 《包装工程》2022,43(5):47-55
目的 为了提高糯米淀粉的粘度,以达到标签胶的要求。方法 对糯米淀粉进行丁二酸酐酯化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出最佳酯化条件,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丁二酸酐酯化改性糯米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丁二酸酐添加量(丁二酸酐占淀粉干基的质量百分比)为10.3%,酯化温度为41.5℃,酯化时间为2.0 h,pH为9.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糯米淀粉胶的粘度较高,可达到61.6 Pa·s,且溶解性与溶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电镜与热力学性质分析表明,酯化后淀粉颗粒结晶结构受到破坏,表面粗糙,出现凹陷与裂缝。结论 经过丁二酸酐酯化后,糯米淀粉胶的粘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潘青青  吴定橙  单伟雄  向红 《包装工程》2020,41(11):127-134
目的为了提高花生秸秆的回收利用率,并为花生秸秆纤维提供一种可行的处理方式,将其与木纤维一起热压制备无胶纤维板。方法不添加胶黏剂,用热压成型技术将花生秸秆制备纤维板。分别以热压温度、压力、时间和花生秸秆添加量等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响应面模型P0.01,失拟项P=0.48960.05,模型回归系数R~2=0.9867;响应面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热压温度为170℃、热压压力为8MPa、热压时间为6min、花生秸秆质量分数为20%,此条件下静曲强度值最大,为10.1815 MPa。结论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失拟度不显著,表明模型相关度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静曲强度数值为(10.182 33±0.157)MPa,与预测值接近,表明优化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s of a mixture of exponential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s for which the accuracy of preliminary estimates obtained by graphical analysis is ref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terion of maximum likelihoo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12.
水三相点是开尔文热力学温度的唯一基准点,也是ITS-90国际温标重要的定义固定点。因此,水三相点不确定度分析对整个温标的建立、温度量值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3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水三相点容器,加强了水三相点的研究,为不确定度的分析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不确定度的分析也是客观评价新研制容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新研制容器所复现的水三相点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结果表明,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6mK(k=2.69,P=0.99)。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underl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and systems designed for reproduction of the unit of mean power and energy of laser radi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se standards consist of unified subsystems that carry the principal metrological load. By means of such a division, it is possible to realize a systems-engineering synthesis of standards with preassigned erro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11, pp. 20–23, November, 2005.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众数法评价方波幅度时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讨论了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众数判别区间的影响、波形测量系统幅度测量误差的影响等等;给出了减小不确定度的主要措施,并结合一个实例,给出了方波幅度的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Ways of creating unified automatized reference (calibration) and standard measurement equi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a subsystem for the assurance of the uniformity of measurements of the energy of short-pulse laser radiation are consider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11, pp. 24–28, November, 2005.  相似文献   

16.
水线震荡对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水线震荡对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稳定性的作用。建立了拉索和水线的运动方程,应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给出了水线不平衡角的判别公式。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可运动人工水线的拉索模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水线震荡是导致拉索风雨激振具有较大不稳定范围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和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文中依据杂化理论分析了亚硝酸的结构特点,主要以分子结构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指出在DDNP重氮化反应中,可能是氯化亚硝酰作为重氮反应的亲电试剂,其进攻发生在氨基的氮上,从而推测了获得DDNP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8.
杜亮 《计测技术》2005,25(3):34-37
介绍了逻辑分析仪部分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方法,评定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对于计量标准进行相应指标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上。  相似文献   

19.
由于空压机进气侧轴承箱蜗壳温度探头密封效果不好,使空压机及其后续管道受到油污染。后将温度探头的O形圈密封改为骨架油封,杜绝了轴承箱漏油问题。文章简介空压机的结构和技术参数,详细介绍了骨架油封的制作和优点。  相似文献   

20.
Development is continued of the empirical metho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heat of combus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in particular, of hydrocarbon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by the additive scheme based on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